关于孔子得儒家思想
孔子所奠定的儒家伦理学,基本上是一种自律型态的伦理学。孔子不但以仁为哲学的中心观念,并进一步以「仁」统摄各种美德,如: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十七‧11)
人如不仁如礼何?人如不仁如乐何?(八佾三‧1)
这即著名的「摄礼归仁」的教义。礼乐的精神不在玉帛钟鼓之上,玉帛钟鼓不过是表达礼的器具而已。礼乐所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礼乐即涵盖了人间社会的一切人文价值,在儒家来说也即是一切人伦道德的价值,包括道德行为和判断。然而礼乐所表现的是「仁」这一中心价值,仁也就是人的本有价值,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人之主体性。不但礼乐是表现仁的通路,其他各种美德也如此,故孔子答门人问仁时,常以各种德行的实践作为达到仁的方式,如:「克己复礼」(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爱人」(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恭、宽、信、敏、惠」(阳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等等。此表示各种德行的表现都不外是仁的表现,仁的表现,也就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表现。这各种美德也可陈述为各个行为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则,而这些道德原则和规则也同时含藏在「仁」这一众德之名之下。换言之,儒家的伦理学即把众多德行和道德原则统贯在仁之下。「仁」作为自主自律的道德主体性,必求克制自己私欲,尊敬他人,因此,仁者反身而诚,则必对一人一物都予以尊重,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以忠敬待一切人。此隐含自律原则,虽然尚未明确标示它。
<< 天命论>>
孔子把天看作是有意志的主宰, 以为“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 “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但很多的时候他又把“ 天” 看作是自然的天, 说: “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孔子也谈“ 命” 。他把“ 命” 理解为包含异己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 说“ 道之将行也与, 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 ” 这 的“ 命” , 显然是指一种不可认知、 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孔子的态度是先尽人事而后言天命。他的天命思想奠定了儒家天命论的基础。
孔子是生存于西元几年?
孔子的出生日期一向认为是西元前五五一年阳历九月二十八日,其实年月日都不对。有关孔子生辰的最早资料是春秋榖梁传。其中有:鲁襄公二十一年(552b.c.)《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及同一年《冬十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之记载。清儒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中有非常精辟的分析。近来天文学家江晓原博士也曾据此记载推算孔子生辰应为西元前五五二年阳历十月九日。年月都对了,不过日子不对。
史记孔子世家中则说:《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但没有提及日期。崔述也指出史记孔子世家中把孔子去鲁及郈费之堕年代都弄错了。也没指出孔子生日的根据。所以鲁襄公二十二年不可取。但后人却采用了世家中的年代551b.c.和榖梁传中的庚子日。正如洙泗考信录中所说:《方底圆盖进退皆无所据。》551b.c.年的庚子即现在所定孔子诞辰阴历八月二十七日,阳历九月二十八日。经用干支向前推算至鲁襄公二十一年,庚子日乃是十月三日。
所以说孔子出生日期应是西元前五五二年阳历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