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全部
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从技术角度上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的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素养是指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同时能负责任地使用网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具有很好的道德素养。否则掌握再多的信息技能也是没有意义。这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辅相承,不能孤立地实施某一方面。
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做法
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契机,夯实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有的地方落实得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发现有学生不会打字,键盘、鼠标操作不熟练的现象。这个阶段,教师开始主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在课堂上努力实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时,做到知识点条理清楚、详细全面。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零起点”的状态下能迅速地掌握操作方法,信息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平时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的过关率也显著提高。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学生考试成绩高不等于信息素养的水平也同步提升。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意识也还是比较薄弱,信息道德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仅仅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很少进行拓展,学生一开始对电脑很感兴趣,后来对教师教的内容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学生所学知识和它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合适的环境让他发挥。所以笔者决定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1)教学评价的改革:不再是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加强学生平时作品管理,引导学生对平时作品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最后教师做综合评定。2)教学活动的组织:结合课内任务,组织多次课外评比活动,如贺卡制作,个人电脑作品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3)教学方法的调整:进一步实施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尝试问题解决在课堂中的使用,在课堂中引进助教制度。
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上课违反纪律的情况明显减少,基本能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学生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能充分利用学到的技术,相互合作,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地合成。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道德素养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积极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积极开展新课程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合成――管理――评价”流程,教师利用问题解决方法及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课程的开设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掌握、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导,以软件应用为载体,以信息文明为道德取向,注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信息素养构成要素培养进行模块化和情境化设计,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同时也包括了对教师的培训课程。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安全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社会离不开网络,现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和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在增加。然而网络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由此涉及到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人格教育、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应该是不断变化着的。信息技术课由最初的电脑课到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技术课程,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又是日新月异,所以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不仅是会用一些常用软件,掌握一些上网技巧,而是要在掌握基本信息技能的基础上,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信息、评价信息、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因特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暴力、色情、恶搞等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思想道德引导、法律法规教育、电脑硬件软件上的控制、丰富课内外活动、家庭学校共同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让学生成为网络社会中有信息道德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二中学)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从技术角度上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的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素养是指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同时能负责任地使用网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具有很好的道德素养。否则掌握再多的信息技能也是没有意义。这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辅相承,不能孤立地实施某一方面。
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做法
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契机,夯实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有的地方落实得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发现有学生不会打字,键盘、鼠标操作不熟练的现象。这个阶段,教师开始主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在课堂上努力实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时,做到知识点条理清楚、详细全面。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零起点”的状态下能迅速地掌握操作方法,信息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平时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的过关率也显著提高。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学生考试成绩高不等于信息素养的水平也同步提升。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意识也还是比较薄弱,信息道德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仅仅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很少进行拓展,学生一开始对电脑很感兴趣,后来对教师教的内容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学生所学知识和它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合适的环境让他发挥。所以笔者决定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1)教学评价的改革:不再是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加强学生平时作品管理,引导学生对平时作品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最后教师做综合评定。2)教学活动的组织:结合课内任务,组织多次课外评比活动,如贺卡制作,个人电脑作品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3)教学方法的调整:进一步实施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尝试问题解决在课堂中的使用,在课堂中引进助教制度。
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上课违反纪律的情况明显减少,基本能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学生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能充分利用学到的技术,相互合作,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地合成。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道德素养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积极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积极开展新课程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合成――管理――评价”流程,教师利用问题解决方法及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课程的开设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掌握、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导,以软件应用为载体,以信息文明为道德取向,注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信息素养构成要素培养进行模块化和情境化设计,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同时也包括了对教师的培训课程。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安全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社会离不开网络,现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和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在增加。然而网络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由此涉及到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人格教育、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应该是不断变化着的。信息技术课由最初的电脑课到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技术课程,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又是日新月异,所以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不仅是会用一些常用软件,掌握一些上网技巧,而是要在掌握基本信息技能的基础上,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信息、评价信息、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因特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暴力、色情、恶搞等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思想道德引导、法律法规教育、电脑硬件软件上的控制、丰富课内外活动、家庭学校共同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让学生成为网络社会中有信息道德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二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