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不懂做怎么办???呜呜呜·······
展开全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当堂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
10÷(6-4)=5(条)
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决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1、“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等方法的学则根据学社的实际情况。
3、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当堂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
10÷(6-4)=5(条)
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决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1、“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等方法的学则根据学社的实际情况。
3、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可以给我各种题型的公式吗?
追答
鸡兔同笼公式 解法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解法2:(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例1 (古典题)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每只兔脚数× 兔总数- 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展开全部
假设法和设元列方程的方法较常见常见
而且个中不同设法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变化
现在来说说图解法和公式法
英国数学教育家贝克浩斯(Backhousl)在研究“问题解决”时首先提到的是中国古算题,其中包括鸡兔同笼问题、100个和尚买100个馒头问题等。解这些问题需要想象,解者在其情景中有明确的且力所能及的目的,但缺少现成的方法达到此目的,因此常常作为夜航船中或纳凉赏月时的一种试智比知式考问的备办学问,一代一代传下来,还传到世界各地,鸡兔问题传到日本叫龟鹤问题。明代作家张岱曾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又到纳凉的季节,老公公们要用这些问题来试试儿孙辈的学问怎样?有位小朋友听了老公公提出的问题,觉得难度不大,便满怀信心地对老公公说:慢点,让我打开灯,拿纸和笔。老公公讲不用笔就不可以算吗?这一下,许多小朋友都被难住了。显然老公公解这些难题的技巧肯定不同凡响,那么老公公是怎样解这些问题的呢?我们先举个例子说说。
一、鸡兔同笼问题
例1 笼中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法2 图形法
图形见
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3441350&thesisid=407&flag=topic1
从图中看ACDF的面积=4×50=200(只脚), 比实际多出 GHEF的面积=200-140=60(只脚), AB=GH=60÷2=30(只鸡), BC=AC-AB=50-30=20(只兔)
解法2比解法1高级,算理是一样的。这里答案是图上算出的,显然这两种解法都要用纸和笔。不用纸和笔肯定是用口诀或易记的公式,这是老公公的传家宝。
解法3 公式法
老公公讲:只要用哨子一吹,并喊一声口令:“全体肃立”。这时每只鸡呈金鸡独立之状,每只兔呈玉兔拜月状,着地的脚数之和有(140÷2=)70(只),其中鸡的头数与脚数相等,由于每只兔的脚比头数多1,因此兔的头数为(70-50=)20(个),即兔有20只,则鸡有(50-20=)30(只)。这个故事实际上老公公用了如下的公式。
脚数和÷2-头数和=兔子数。
小孙子们听了兴趣为之大增,纷纷叫老公公再出几道题。老公公又出了
(1)30个头,80只脚……。(兔10,鸡20)。
(2)100只脚,40个头……。(兔10,鸡30)。
(3)80个头,200只脚……。(兔20,鸡60)
小孙子们个个都愉快地答出来了。
这个公式简洁好用,它是祖代传下来的还是老公公想出来的呢?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有的。这个公式是碰巧做对还是符合算理的呢?这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发现的,证明只是补行的手续而已。”现在我们就来补行这个手续。
2鸡头=鸡脚。
4兔头=兔脚。
得:兔脚+鸡脚=2鸡头+4兔头
=2(鸡头+2兔头)。
这就证明了老公公归纳的公式。
说到鸡兔同笼问题,常常大家精神就紧张起来,以为是难题来了。现在掌握了规律其实不难,所以凡事都应去摸索规律,照规律办事。
鸡兔同笼问题在民间是当故事讲的,有没有实际价值呢?
而且个中不同设法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变化
现在来说说图解法和公式法
英国数学教育家贝克浩斯(Backhousl)在研究“问题解决”时首先提到的是中国古算题,其中包括鸡兔同笼问题、100个和尚买100个馒头问题等。解这些问题需要想象,解者在其情景中有明确的且力所能及的目的,但缺少现成的方法达到此目的,因此常常作为夜航船中或纳凉赏月时的一种试智比知式考问的备办学问,一代一代传下来,还传到世界各地,鸡兔问题传到日本叫龟鹤问题。明代作家张岱曾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又到纳凉的季节,老公公们要用这些问题来试试儿孙辈的学问怎样?有位小朋友听了老公公提出的问题,觉得难度不大,便满怀信心地对老公公说:慢点,让我打开灯,拿纸和笔。老公公讲不用笔就不可以算吗?这一下,许多小朋友都被难住了。显然老公公解这些难题的技巧肯定不同凡响,那么老公公是怎样解这些问题的呢?我们先举个例子说说。
一、鸡兔同笼问题
例1 笼中有若干只鸡和兔,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法2 图形法
图形见
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3441350&thesisid=407&flag=topic1
从图中看ACDF的面积=4×50=200(只脚), 比实际多出 GHEF的面积=200-140=60(只脚), AB=GH=60÷2=30(只鸡), BC=AC-AB=50-30=20(只兔)
解法2比解法1高级,算理是一样的。这里答案是图上算出的,显然这两种解法都要用纸和笔。不用纸和笔肯定是用口诀或易记的公式,这是老公公的传家宝。
解法3 公式法
老公公讲:只要用哨子一吹,并喊一声口令:“全体肃立”。这时每只鸡呈金鸡独立之状,每只兔呈玉兔拜月状,着地的脚数之和有(140÷2=)70(只),其中鸡的头数与脚数相等,由于每只兔的脚比头数多1,因此兔的头数为(70-50=)20(个),即兔有20只,则鸡有(50-20=)30(只)。这个故事实际上老公公用了如下的公式。
脚数和÷2-头数和=兔子数。
小孙子们听了兴趣为之大增,纷纷叫老公公再出几道题。老公公又出了
(1)30个头,80只脚……。(兔10,鸡20)。
(2)100只脚,40个头……。(兔10,鸡30)。
(3)80个头,200只脚……。(兔20,鸡60)
小孙子们个个都愉快地答出来了。
这个公式简洁好用,它是祖代传下来的还是老公公想出来的呢?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两种可能性都是有的。这个公式是碰巧做对还是符合算理的呢?这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发现的,证明只是补行的手续而已。”现在我们就来补行这个手续。
2鸡头=鸡脚。
4兔头=兔脚。
得:兔脚+鸡脚=2鸡头+4兔头
=2(鸡头+2兔头)。
这就证明了老公公归纳的公式。
说到鸡兔同笼问题,常常大家精神就紧张起来,以为是难题来了。现在掌握了规律其实不难,所以凡事都应去摸索规律,照规律办事。
鸡兔同笼问题在民间是当故事讲的,有没有实际价值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方程解答,记得鸡两只脚,兔四只脚
不如有10个头,你就可以去设鸡有x个则兔(10-x)
共有20只脚,就用鸡数×2+兔数×4即2x+4(10-x)=20
解得x=10
不懂再问
望采纳
不如有10个头,你就可以去设鸡有x个则兔(10-x)
共有20只脚,就用鸡数×2+兔数×4即2x+4(10-x)=20
解得x=10
不懂再问
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假设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