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

信仰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有信仰,没有信仰但可以有理想,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人生照样可以无所畏惧,还有就是有信仰必有宗教的产生,中国人基本是没什么... 信仰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有信仰,没有信仰但可以有理想,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人生照样可以无所畏惧,还有就是有信仰必有宗教的产生,中国人基本是没什么信仰也就是农村里会拜拜佛之类的,西方国家经常利用有宗教冲突的国家使他们互相争斗最后渔翁得利,中国没有信仰,没有大型宗教,也就没有这个弱点。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8-11-25 · TA获得超过6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4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80.3万
展开全部
作为读过书还属理智男,为什么心朝向宗教。因为道德。诚实,爱人,人在任何一样好品质上均不能努力真正做到,宗教为我们解释了而且鞭策着人们更加努力。
一入宗教深似海,从佛道的深学修说来。
老子说过"常使民无知无欲""绝学无忧""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老子智慧!?有很多人对其的理解意义为"对于为学,知识、志向越多越好,对于修道,后天的东西越少越好,心神才能致虚守静。…"就感到到用修道方针能很好解释老子的话,道和佛家中最高明的禅的说法修法不同,追求完全相同,要达到一种心灵"寂静"。爱从人生领悟道理的庄子则可能比较通俗地讲了,道或禅的主要修法那是[忘]。忘掉一切,就内心空静了…。常[忘]或提倡[忘]是不是会丧失最基本的人伦:变得忘恩?第一次写上面些话是用于我知乎网提问[佛道思想存在"忘恩"吗?]下的问题描述。大家都也明白禅修道修是相似的,一定要把明性或明智悟道作为目的,达到这个最终目标是以悟为手段,非形式或辩证等逻辑,知识的帮助,现代人听来觉得难以想象,太匪夷所思了,真学佛、真学道、或说是心灵世界想进入冯友兰先生所提到的那一最高境界是"坐忘"而来,用不着后天逻辑思维和知识的相助,在临近开悟时绝对是这样的。有人说走向"寂静涅槃"当然知识思想情感要清空了,但事实有点子复杂,有人"实证"告诉悟了时刻能明了过去一直缠心问题的答案,批评现代人用[反智]的帽子往修行法门那儿扣。不能用常理判断,用我们学习知识的逻辑,甚至平常最正常最基本的逻辑情感也无法去成功判断。…生活中常遇到的虔信佛人(包括修禅人),谦朴心具足却诚实品性,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在一般人之下,"反抗"学思的进步…诚,爱,责任感弱化。后来才真正醒觉过来,不过不是佛觉和佛家的说的醒来。
现在佛家思想庞杂,可能包含得道家。就有佛家人也同道家人那样少了些厚道。太注重保身,就会失去一种感天动地的正义情愫,没有了大丈夫的担当,自己的生死就那么重大超过了正义?
佛家真是个"百货店"(南怀瑾语),众多法门中某些法门修行者还无"觉悟"的人,却深深着意识到生与死,"我"是更具体清致了,常言"基督徒为他人祈求,佛教徒为自个求",去"我"念去私欲的觉悟目的没达到,名利或许一直努力看淡,生死看重了,恐生死的心醒警着,有个"自己"的观念或者越发深入潜意识无意识了,有些要勤努力学习,名利努力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其他的某事越发是属于自己的事了。
后来偏重从理论上从佛门中醒觉。刚入信佛之门,常感到"善恶有善恶报因果报应",佛家追求善。进入佛家修行后,就象大多人了解的净土宗,净土宗修行在佛家看来有成就可此生生命终了便登西方净土,登上净土世界仍需修行,无分别心,无知无欲还目的是为达涅槃了却轮回,总之,一深入佛家修行,就从开始注重善恶区别转到(或说提高到)无善恶的区别,一头投入"空"境努力。觉途其实为迷途。非信佛学佛的人诚实地看到诚实、爱、正直,一个都难真正努力做到,确实,凡人做得到吗?非信佛的人都努力着,可佛家真正的修行者(只念佛的只是佛家修行的前面的事务,只念佛不求无知无欲心境不算得救度,甚至连真学佛也确实评不上,未"觉",佛家救度最终目标只视涅槃)却说难努力拥有的诚实,爱,正直等品质属于低级之物,要用无分别之心超越,自欺欺人,达不到反说是低俗物。佛,觉其实是迷。问学佛人,高中数理化能考优秀好不好?他们回答:我们追求无分别的精神境界最忌逻辑和知识…事实上,佛修主要过程忌逻辑智思,有人没有逻辑能力反说逻辑能力是障碍,低俗之物,正象他们也看诚实,爱,正直是低俗的。数理化能力差,知识少的非信徒也有很多,他们则诚实承认:自己智力不及他人,知识水平不及人,从不认为逻辑和知识是低等要丢弃物,虽然自己没拥有。
绝不能没善恶分辨。
心灵呼唤着道德努力,还认为道德努力需要一种对世界全面宏观认识的背景,世界观,人生观。佛道思想既然含诡辩和虚伪,诚实的精神投向西方寻求答案,有人说西方人也学东方宗教,甚至要举例,东方宗教也会令许多外国人感兴趣。就深入来看几个大名人:康德,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尼釆,莱布尼茨。尼釆是明确自己不喜欢基督教并陈述理由,还形成了自己的某种事物的"轮回"哲学,他只较倾向佛学而已,相对基督教神学(包括基本伦理神学),爱因斯坦也有点相似,仅表示对佛学某些思想的愿意更多地思索。都无佛教信仰。在他们接受不了西方宗教信仰之后。莱布尼茨,他曾写信给虔信基督教的大科学家牛顿,阐明自己认为基督教神学的不可信的根据。莱布尼茨那不停思索的心,对己翻译传至西方的中国周易产生了兴趣,并和一些西方人惊呼发现了"自然宗教",区别于有神宗教,虔信(归于自己心灵家园的支柱),没有。西方人从小对圣经一些内容耳濡目染,也有很多人正因为此,成人后拒斥西方基督教世界大多数浅薄的未经检验的信仰(他们后来的情况却有点复杂,例如,在不断学识累积后,从复杂的高等数学的研究里,看到上帝的规则,如些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欧拉等,生物学教授从生物学研究里首肯了上帝的创造。…)佛道是反智的,大家众所周知,西方人热情好学是难以接近"好静"的信仰。最后谈,康德,斯宾诺莎,他们是研究宗教,特别是西方宗教,做出杰出贡献,极其博学的康德虔信的是道德,不是基督徒但也终生没有议论很多东方宗教(那个时期,已有多种东方宗教经典书藉在西方翻译出版,康德绝不可能没有对东方宗教的研究),东方宗教内的道德追求是不够纯粹,康德的心中那种道德律不允许自己多面对。佛道的修行目标是求无分别的心境,包括那善恶的无分别等。并且康德感到相对西方某些地方人的热情诚实,东方某些人则是有点相反。诚实精神方面,东方比以前大发展了。东方古代科学不发达,看一下世界历史上科学家名单就清楚了,科学研究事业的从事十分需严谨,与从事者诚实品质分不开的。近代学科学学了严谨,带来人品质提升,诚实,事实求是。
佛,道把诚实列过非常重要地位?不,在事情前可用变通,或善巧。儒家内有很好的人生哲学,可非宗教,约束力又不够。不断朝向真正的诚实的努力(这,基本),让人发现或靠近各种真理。这或许也是康德不可能多"瞧"东方宗教的一点缘故。斯宾诺莎,他的品德高尚受世人公认,过去到现今从没有人质疑过斯宾诺莎的[诚实正直]。他走出当时的教会,后坚决不踏进,反对当时的基督教信仰,有人说他是泛神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的从事都和"上帝存在"的证明有关系。他教导我们追求理智的爱,拒绝"妇人之仁"(佛家的一些慈悲)。
后来逐渐朝西的心转回东方看,有感触:中国信仰与基督教信仰有相似。
《论语》孔子信上天,但去了以前人们信靠的那"上天"的人格几几千年没信基督教却"信上天"是基于人人内心都存有法官,道德检察官。
…我现在少了点愚蠢,极爱读佛经,虔信佛,信,认为某事某理是事实是正确。
强米文化
推荐于2017-11-25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7万
展开全部
什么东西不是可有可无的呢?理想不也是可有可无的吗。农村里拜神拜佛说明确点其实那不叫信仰,那只不过是迷信。

如果你觉得有理想,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其实就是在信仰了,信仰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因为你相信这个,所以你会努力工作,坚持不懈的朝着理想前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当然,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一套完整系统的人生观体系,它应该可以正确的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死,一个是生。

中国现在没有一套让大部分人信奉的信仰,谈不上好坏,正如开题所说的,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人非草木,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想清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1huangenyi
2012-12-27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280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2341万
展开全部
信仰就是一种认定。这种认定不是一般意义的认可,好比说,我认可这种行为或某个事物,这都不重要。那什么是重要的,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生死攸关的问题的认可。
真正算得上信仰,不是由哪个人可以命定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信仰就可有可无。其实我们所生存的这一个历史时刻,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就像人一样,人类也有出生和灭亡问题,不清楚这个来龙去脉,就无所谓信仰。如果人不是上帝所造的,那人生的目标就可能有无数个,宗教就是这种问题的答案,但只有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答案也只有一个。
中国信仰这个词很确切。信仰首先就是信,信包括相信,有了信还要仰赖,还要去行出行来。就是依照所信的,去实践它,经历它。不然这个相信,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至于宗教冲突,表面上和信仰有关,而是是人的欲望和利益所驱使。中国没有信仰,恰恰中国历史上的冲突,主要是改朝换代的流血斗争更要惨烈,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被更轻忽、更草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ictorlbs
2012-12-27 · TA获得超过7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2万
展开全部
信仰不等于宗教形式(如拜佛等),它只是存在于自心的做人原则和理念,正如理想一样。
你所说的“什么都不信”,何尝又不是一种信仰:坚持自己的见解,全盘否定其他的。
信仰自由、有选择的权利,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信”,为什么别人就不能选择“信”呢?
何况从教人为善这点来看,宗教信仰还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0c69e89aa
2012-12-27 · TA获得超过4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7万
展开全部
如果有人说要你去信仰什么,你是没有必要去信,因为信仰这东西他讲究的是个缘分,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仰(不是说的宗教信仰),比如有得人信仰神,有得人信仰科学,有的人只信自己,这些都是正确的,没有必要去刻意的信仰某的宗教,如果去刻意的信仰那就是迷信,就是毫无根据的相信,如果你没有信仰,很好,你就相信自己就可以了,如果你是科学家,那就相信科学,相信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