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朱元璋都是平民出身,为何最后都走向了成功?
2013-01-04
展开全部
刘邦和朱元璋成功的秘诀就是文武皆不行?
资治通鉴以赵、魏、韩三家分晋国为开始的,其实当初掌控晋国的是四大家族,其中“智”姓家的实力是在“赵”、“魏”、“韩”之上的。当智申决意立智瑶为家族继承人时,家族的智慧长老表示异议,说:“智瑶有五项缺点和一项缺点,优点是:一表人才、善于骑射、精通打仗、文采斐然、坚决果断,缺点是:胸襟狭窄”,断定说正是其有才而无容人之量才不容于世。这种说法很新颖,但却和波得一向的观点相和,波得也一向认为,中国的企业之所以难以走向世界,就是决策层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升迁上来的,最长见的是管技术和管财务的出身,正如在高校内最压制人才的恰恰是在一些专业上学有所长而又站在行政位置上的那些人,本能会因为潜在嫉妒心理、潜在的认识惯性,反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屠杀专业灵感的工具。 在企业里,凡管财务出身都免不了成本的角度否定错过市场机遇,技术出身的都会苑于经验而本能排斥创新;而营销出身的又会过于看重广告和一掷万金的策划而在平缓增长期因仓储运输和生产的浪费而耗尽。 其实最理想的人才,要么什么都不懂、要么什么都懂点皮毛,千万别偏到一个方面中去。刘邦和朱元璋成功的秘诀就是其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所以才会用人,如果有文韬,就不可能听进谋士的策略;如果有武略,就会对壮士有所轻。这一点,在智瑶的例子上可以佐证。
赵鞅死后,智瑶掌握晋国政府大权,先是使韩家的族长和重臣蒙辱,又向韩、魏要求割让领土,韩国因为想坐山观虎斗就忍气割让城池、魏国认为“欲击败对方时,先助其恶贯满盈;将吞食对方时,现饲喂些东西”,所以也跟着割让。当智瑶洋洋得意变本加厉向赵国指定要2座城池时,遭到了赵无恤反抗,于是智瑶联合韩、魏攻击赵。智瑶也确实是指挥作战的高手,指挥手下掘开汾水,结果城外巨浪滔天与城墙只有三块木板的高度,眼看赵支持不住之际,就喜不自胜当着魏、韩的当面说:“水可以亡人国”,其实汾水也同样可以淹魏、绛水可以亡韩。所以听到这句话后,魏驹用手肘碰韩虎,韩虎用脚回应。这一些被谋臣絺疵看到并提醒,但智瑶非但不信反而把原话告诉魏驹、韩虎,自以为既可以敲打对方又可示惠。结果第二天絺疵质问:“你是不是把我昨天的话告诉了魏驹、韩虎?”智瑶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絺疵说:“他们今天看到我时脚下踉跄、加速低头避开。”智瑶仍是听不进去,结果被赵、魏、韩三家密谋反攻,使得整个智姓家族遭到灭族。
所以说,人天生有两种,一种自己无才,却善于组织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另一种是只能被人赏识被人发掘的,恃才傲物的那类。然而,一个人无论如何好学,一辈子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反倒会因为一知半解的把柄子醋而罔顾别人的专业意见。所以有才而自固,不如无才而知人善用。很喜欢鬼谷子的一段:“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这句军事上的解释太千篇一律了,如果放到社会和生活上,又如何? “无才制人,有才制于人”这句其实包括了所有的用人智慧。
共同点: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胜强取的天下 (3)都是色鬼 (4)都喜欢杀功臣 (5)继任者都不得善终 (6)一个是真正意义上汉人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王 一个是汉人最后一个开国之君 (7)两人的老婆都是强人 只不过一个是霸道妇人 一个是贤良内助
不同点: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资治通鉴以赵、魏、韩三家分晋国为开始的,其实当初掌控晋国的是四大家族,其中“智”姓家的实力是在“赵”、“魏”、“韩”之上的。当智申决意立智瑶为家族继承人时,家族的智慧长老表示异议,说:“智瑶有五项缺点和一项缺点,优点是:一表人才、善于骑射、精通打仗、文采斐然、坚决果断,缺点是:胸襟狭窄”,断定说正是其有才而无容人之量才不容于世。这种说法很新颖,但却和波得一向的观点相和,波得也一向认为,中国的企业之所以难以走向世界,就是决策层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升迁上来的,最长见的是管技术和管财务的出身,正如在高校内最压制人才的恰恰是在一些专业上学有所长而又站在行政位置上的那些人,本能会因为潜在嫉妒心理、潜在的认识惯性,反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屠杀专业灵感的工具。 在企业里,凡管财务出身都免不了成本的角度否定错过市场机遇,技术出身的都会苑于经验而本能排斥创新;而营销出身的又会过于看重广告和一掷万金的策划而在平缓增长期因仓储运输和生产的浪费而耗尽。 其实最理想的人才,要么什么都不懂、要么什么都懂点皮毛,千万别偏到一个方面中去。刘邦和朱元璋成功的秘诀就是其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所以才会用人,如果有文韬,就不可能听进谋士的策略;如果有武略,就会对壮士有所轻。这一点,在智瑶的例子上可以佐证。
赵鞅死后,智瑶掌握晋国政府大权,先是使韩家的族长和重臣蒙辱,又向韩、魏要求割让领土,韩国因为想坐山观虎斗就忍气割让城池、魏国认为“欲击败对方时,先助其恶贯满盈;将吞食对方时,现饲喂些东西”,所以也跟着割让。当智瑶洋洋得意变本加厉向赵国指定要2座城池时,遭到了赵无恤反抗,于是智瑶联合韩、魏攻击赵。智瑶也确实是指挥作战的高手,指挥手下掘开汾水,结果城外巨浪滔天与城墙只有三块木板的高度,眼看赵支持不住之际,就喜不自胜当着魏、韩的当面说:“水可以亡人国”,其实汾水也同样可以淹魏、绛水可以亡韩。所以听到这句话后,魏驹用手肘碰韩虎,韩虎用脚回应。这一些被谋臣絺疵看到并提醒,但智瑶非但不信反而把原话告诉魏驹、韩虎,自以为既可以敲打对方又可示惠。结果第二天絺疵质问:“你是不是把我昨天的话告诉了魏驹、韩虎?”智瑶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絺疵说:“他们今天看到我时脚下踉跄、加速低头避开。”智瑶仍是听不进去,结果被赵、魏、韩三家密谋反攻,使得整个智姓家族遭到灭族。
所以说,人天生有两种,一种自己无才,却善于组织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另一种是只能被人赏识被人发掘的,恃才傲物的那类。然而,一个人无论如何好学,一辈子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反倒会因为一知半解的把柄子醋而罔顾别人的专业意见。所以有才而自固,不如无才而知人善用。很喜欢鬼谷子的一段:“事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这句军事上的解释太千篇一律了,如果放到社会和生活上,又如何? “无才制人,有才制于人”这句其实包括了所有的用人智慧。
共同点:1)都是平民出身 (2)都是以弱胜强取的天下 (3)都是色鬼 (4)都喜欢杀功臣 (5)继任者都不得善终 (6)一个是真正意义上汉人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王 一个是汉人最后一个开国之君 (7)两人的老婆都是强人 只不过一个是霸道妇人 一个是贤良内助
不同点:区别,首先,身份不同
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好歹还当个亭长,也算是乡镇干部。
两人虽然都是流氓无产者,但身份不太一样,刘邦是体制内干活、体制外思想的流氓,放荡豁达得比较彻底。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
朱元璋当皇帝后,心里老自卑了。他总想攀附个名人,以显示自己的出身。老朱家最有名的算朱熹了,他曾经动过念头,但总觉得太牵强,不大好意思说出口。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起自寒微,而且也是开国之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朱元璋心底以刘邦为楷模,他不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有时甚至强调一下以自我欣赏,统治信心一下提高了至少30个百分点。
其次,造反动因不同
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他的造反完全是自找,没有丝豪逼迫的成份。这不仅与朱元璋不同,与李自成也有异。
李自成举事前是个驿卒,相当于乡镇邮电所长之类的小官。崇祯当皇帝不久,为了节省开支,整编吏制裁撤冗员。他下了岗失了业,又不愿种地,又当不了官,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咋办?只能造反。
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他本质上是个善于忍耐的农民,为了生计,到皇觉寺当和尚,后来发生饥荒,又和其他和尚一起化缘讨饭。第二年,仍回到皇觉寺当和尚。
不久,他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捎来的信,汤称自己已投奔郭子兴,希望他“速从征,共成大业”。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的事,让他逃走,他仍然举棋不定。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所以说朱元璋造反是被迫无奈,也不过分。
虽然他幼年便具有报复性、攻击性强的性格倾向,但在25岁之前,哪怕再穷困潦倒,他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叛逆举动。朱元璋当皇帝的理想是逐步形成的,他老谋深算,吃苦耐劳,苦心经营,在实践中发展、发展中实践,不断成功,节节胜利,最后大势所趋面南背北位尊九五成了正统,被命运波澜推上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地位。
再次,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
刘邦得了江山,通体舒泰,十分放松,沉醉于美酒妇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把玩女人。吃饱喝足玩够了,打着饱嗝捎带讽刺他爹:你当年不是说我没出息,不如老大老二的吗?现在还不是我刘老三养着你?!
刘邦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得能开坦克,这是专业级流氓的基本素质和重要从业标准。
相比而言,朱元璋就没有这样从容放松的心态了。朱元璋起初投奔黄巾军,无非是不想饿死,结果,经过十多年打拼,他得到的远不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率土率士、王土王臣这么一片大得无以复加的家业。老农民对钱财,绝对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总是要深藏起来,生怕别人知道,要不怎么能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经典搞笑故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点也不轻松,“寝不交枕,忧悬于心”,他劳心甚至忧惧。刚登基不久,安排专人每天五更时分,在城门的鼓楼上吹起号角,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比之卧薪尝胆,不仅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是一个量级——人家朱老师是当皇帝后还保持如此高的革命警惕呀。
刘邦和朱元璋的太子都比较懦弱,而且都有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但刘邦只对武将特别是拥有军队且有谋逆企图的武将动手,像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十分倚重。而朱元璋像经营农家院落一样,管理着帝国。除了儿孙,一个都不相信,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每天的工作量那是相当大了,累得精神错乱神经衰弱;为了儿孙,一个都不放过,不管什么开国元勋、儿女亲家、淮西军事集团,统统摆平个个搞掂手起刀落一个不留。
第四,朱元璋自卑心理比刘邦重
中国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氏、赵氏等几个达官显贵之外,大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身低贱,二是没有文化,三是具备流氓习性。
在这方面,刘邦与朱元璋大同小异,但刘邦自卑心理不重,对出身好、文化高的人比较友善,不仅创业时兼收并蓄,守成后也能委以重任。只要你不谋反,我就不收拾你。所以,他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等人,官位显赫,而且寿终正寝,结局都不错。
朱元璋就不行了,他的自卑与生俱来,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迁而改变。猜忌和自卑产生自私、愚昧、残暴,他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斯文扫地,看别人的人格尊严像小姐那样被搞来搞去。臣子才能越出众,他越忌恨,越自卑,干脆除之而后快。胡惟庸、李善长、刘基,都是经天纬地的人物,都被朱元璋一一收拾了,有的还被灭族。只有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邓愈和汤和6人算是善终,而常遇春,李文忠,邓愈都死在胡惟庸或蓝玉案前。同时他借胡案废掉宰相的职位,且建立五军都督府,大幅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五,性需求性取向不同
刘邦好色是出了名的。史记里司马迁说他在鸿门宴前夕,钱财无所图,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不搞女人了,就说明志向远大抱负宏伟,真不知道司马是根据何种标准确定的。
朱元璋对女人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点性冷淡,他与马皇后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帝王里的模范夫妻。他对女人的兴趣不是生前享用,而是死后占有。他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之制,OVER之前,下旨嫔妃为其殉莽。明孝陵里,葬有朱元璋嫔妃40人,有两人先于他病故,其余38人都是殉葬。朱元璋恢复野蛮的人殉制度后,子孙跟着效法,明成祖长陵殉葬16人,明仁宗献陵5人,明宣宗景陵10人,明景帝在其兄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后仍有几名嫔妃从殉。
刘邦花心、耳朵软,虽然废立太子没有成功,但政治上的恶果很明显,最终导致吕后专权。而朱元璋呢,自恃高明,总认为自己的子孙靠得住。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孙子朱允汶说:我把对你有威胁的人都收拾了,你就安心坐江山吧,一旦有事,你的叔叔们会很快来替你解围。孙子反问:要是叔叔们造反呢?朱元璋无言以对。
聪明过头的朱元璋过高估计了,朱允坟君临天下后,其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对黄齿小儿俯首称臣,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朱允炊穿架装、揣度牌,“大地山河一担挑,四大皆空相”,凄惶逃离京都,杳杳渺渺不知所终,儿子终夺了孙子的天下。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0935477.html
展开全部
刘邦祖上是宋国贵族,他本人是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治安队长,在本地薄有声望。
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当过和尚、乞儿,但是娶了马皇后之后,就完成了华丽丽的转身,凤凰男一枚。
生是平民,但是成长之后却又不是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此二者,都是有一群死心追随、可以与之共患难的兄弟。
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当过和尚、乞儿,但是娶了马皇后之后,就完成了华丽丽的转身,凤凰男一枚。
生是平民,但是成长之后却又不是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此二者,都是有一群死心追随、可以与之共患难的兄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成为英雄的;
有理想(当皇帝),
有目标(搞定好每一次战争).
有能力(统御群臣),
有方法(找到合适的人才, 并且能够用的好).
运气好(有一千万次的机会,在战场上挂掉),
有理想(当皇帝),
有目标(搞定好每一次战争).
有能力(统御群臣),
有方法(找到合适的人才, 并且能够用的好).
运气好(有一千万次的机会,在战场上挂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1-04
展开全部
他俩主要靠忽悠,而西北的李自成主要靠屠杀,所以李自成的大顺短命,西北的平民虽然无人可挡,但是不会忽悠,实在。“民不可知之”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有雄心壮志。
2.历经磨难,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3.都善于用人,手下有一批杰出才能人的出谋划策,带兵打战。
4.时势造英雄,抓住了有利的时机。
2.历经磨难,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3.都善于用人,手下有一批杰出才能人的出谋划策,带兵打战。
4.时势造英雄,抓住了有利的时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