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是怎样设计的?

应用软件是怎样设计的,需要那些计算机语言?... 应用软件是怎样设计的,需要那些计算机语言?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13
展开全部
计算机语言(Computer Language)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语言。计算机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计算机语言主要分为三类:

- 低级语言

- 高级语言

- 专用语言

1、低级语言

-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符号语言。

- 汇编语言源程序必须经过汇编,生成目标文件,然后执行。

2、高级语言

- BASIC(True basic、Qbasic、Virtual Basic)、C、PASCAL、FORTRAN、智能化语言(LISP、Prolog)等等。

- 高级语言源程序可以用解释、编译两种方式执行。通常用后一种。

我们使用的C语言就是使用的后者。

3、专用语言

CAD系统中的绘图语言和DBMS的数据库查询语言。

1.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指一台计算机全部的指令集合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计算机能够认识的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因此程序就是一个个的二进制文件。一条机器语言成为一条指令。指令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功能单元。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1.2.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法,"MO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1.3.高级语言

1.3.1.高级语言的发展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95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ORTRAN问世了,40 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ORTRAN、ALGOL、COBOL、BASIC、LISP、SNOBOL、PL/1、Pascal、C、PROLOG、Ada、C++、VC、VB、Delphi、JAVA等。

特别要提到的:在C语言诞生以前,系统软件主要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由于汇编语言程序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其可读性和可移植性都很差;但一般的高级语言又难以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的直接操作(这正是汇编语言的优势),于是人们盼望有一种兼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特性的新语言——C语言。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个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96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97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此之前的高级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块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序的执行方向。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对象(Object)。其方法就是软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密的功能模块,称之为软件集成块,它与具体应用无关,但能相互组合,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同时又能重复使用。对使用者来说,只关心它的接口(输入量、输出量)及能实现的功能,至于如何实现的,那是它内部的事,使用者完全不用关心,C++、Virtual Basic、Delphi就是典型代表。

高级语言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面向应用,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程序你要干什么,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算法,自动进行处理,这就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语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软件系统的开发是按阶段进行的,一般划分为以下阶段:可行性讨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开发;编码,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工作内容以及达到的标准。只有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1.可行性讨论

明确系统的目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目前所具备的开发环境和条件,论证的内容有:① 在技术能力上是否可以支持;② 在经济上效益如何;③ 在法律上是否符合要求;④ 与部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否吻合;⑤ 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有无保障。

可行性讨论的目的是判定软件系统的开发有无价值。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形成“系统开发计划书”,主要内容有:

(1) 开发的目的及所期待的效果;
(2) 系统的基本设想,涉及的业务对象和范围;
(3) 开发进度表,开发组织结构;
(4) 开发、运行的费用;
(5) 预期的系统效益;
(6) 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开发质量和成败,必须明确用户的要求和应用现场环境的特点,了解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数据的流程和数据之间的联系。需求分析应有用户参加,到使用现场进行调研学习,软件设计人员应虚心向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请教,共同讨论解决需求问题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所在。需求分析的内容编写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

可根据系统的规模分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包括:① 划分系统模块;② 每个模块的功能确定;③ 用户使用界面概要设计;④ 输入输出数据的概要设计;⑤ 报表概要设计;⑥ 数据之间的联系、流程分析;⑦ 文件和数据库表的逻辑设计;⑧ 硬件、软件开发平台的确定;⑨ 有规律数据的规范化及数据惟一性要求。

系统的详细设计是对系统的概要设计进一步具体化,其主要工作有:① 文件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② 输入输出记录的方案设计;③ 对各子系统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内容进行细化设计;④ 编制程序设计任务书。程序说明书通常包括程序规范、功能说明、程序结构图,通常用HPIPO(Hierarchy Plus Input Process Output)图描述。

4、程序开发

根据程序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计算机算法语言实现解题的步骤,主要工作包括:① 模块的理解和进一步划分;② 以模块为单位的逻辑设计,也就是模块内的流程图的编制;③ 编写代码,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④ 进行模块内功能的测试、单元测试。

程序质量的要求包括:① 满足要求的确切功能;② 处理效率高;③ 操作方便,用户界面友好;④ 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好,函数、变量标识符合规范;⑤ 扩充性、维护性好。

降低程序的复杂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系统的复杂性由模块间的接口数来衡量,一般地讲,n个模块的接口数的最大值为n(n-1)/2;若是层次结构,n个模块的接口数的最小值为n-1。为使复杂性最小,对模块的划分设计常常采用层次结构。要注意编制的程序或模块应容易理解、容易修改,模块应相互独立,对某一模块的修改应对其他模块的功能不产生影响,模块间的联系尽可能少。

5.系统测试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对于设计的软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系统测试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设计测试方案和测试样品,并写出测试过程的详细报告。系统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① 测试方案的设计;② 进行测试;③ 写出测试报告;④ 用户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6、文档资料

文档包括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技术资料以及用户所需的文档,软件系统的文档一般可分为系统文档和用户文档两类。用户文档主要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考虑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系统文档描述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性的决定因素,有句话讲,系统编程人员的每一张纸片都要保留,所以文档的编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系统文档包括:开发软件系统在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制、调试、运行等阶段的有关文档。在对软件系统进行修改时,系统文档应同步更新,并注明修改者和修改日期,如有必要应注明修改原因,应切记过时的文档是无用的文档。

用户文档包括:① 系统功能描述;② 安装文档,说明系统安装步骤以及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法;③ 用户使用手册,说明使用软件系统方法和要求,疑难问题解答;④ 参考手册,描述可以使用的所有系统设施,解释系统出错信息的含义及解决途径。

7、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系统只有投入运行后,才能进一步对系统检验,发现潜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要求的改变,可能会对系统的功能、使用界面进行修改。要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内容建立系统维护文档,并使系统文档资料同步更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13
展开全部
c+ 语言,编程,ASP ,java, VB 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34******92
2018-12-05 · 贡献了超过108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万
展开全部
软件系统的开发是按阶段进行的,一般划分为以下阶段:可行性讨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开发;编码,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工作内容以及达到的标准。只有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1.可行性讨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13
展开全部


需要专业的编程技术人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