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作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到作文,学生说:“作文作文,一写头疼。”老师说:“作文作文,越教头越疼。”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甚至害怕作文。农村学生更是普遍厌写作文,怕写作文。习作时要么胡编乱造假人假事;要么东摘西抄七拼八凑;更有甚者竟然移花接木,全文照抄。如何使学生乐于动笔,写出好文章,是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倍感棘手的问题。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写作教学如何切合“课标”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
一、寻找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我们的家乡淮安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风淳朴,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名人辈出,写作素材数不胜数。而我们的学生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既不去观察世界,也不去体验生活,写作文时自然头脑空空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适当放下书本,去读一读社会这本活书。
1.欣赏家乡美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欣赏田野的稻黄桑绿,淮沭河的水清鱼肥,洪泽湖的帆来船往,老子山的晨雾夕阳;去楚州瞻仰周总理故居,去淮阴观赏淮阴侯故里;品一品凌桥大米的香甜软绵,尝一尝赵集粉丝的柔韧爽滑;听一听清明布谷的婉转啼唱,盛夏青蛙的欢乐蛙鼓,集市小贩的大声叫卖,村头乡亲朴实的笑语。并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以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感受身边爱
由于传统原因,中国人不善于直接表达感情,往往将深情放在心里。而孩子又往往粗枝大叶,很难感受到。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从亲朋好友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守侯中获取温情,体验亲情。在感受亲情、友情、邻里之情的同时也能学会关爱他人。情感的阀门打开了,情感体验丰富了,写起文章来怎么能不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事
教师平时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学生去田野播种植树,瞻仰名人故居,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爱心捐款,采访劳动能手,制作贺卡书签,参观鸡场鹅舍……学生亲自参与后不仅增加了写作素材,而且丰富了生活体验,写起文章来自然文思泉涌,感受深刻。
二、阅读教学渗透
平时的语文课是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1.学习观察顺序。
在上《三亚落日》时,我就抓住作者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三亚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向学生渗透观察顺序的知识。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
2.学习表达方法。
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词不达意。作为教师,这时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让他们逐步掌握表达感情的方法。如《安塞腰鼓》中反复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指导学生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3.学习结构方式。
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顺势随堂练笔。
课文《石榴》,作者通过写家乡的石榴花的美丽,石榴果的可爱,石榴籽的酸甜可口,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上与作者主生了共鸣,接着老师可顺势引导,当老师说,你们喜欢故乡吗?最喜欢的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学生们立刻拿起笔来,《故乡的洪泽湖》、《故乡的大米》、《我爱淮安美食》等等,习作不一会就写好了,而且篇篇充满了热爱故乡的情愫。在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引导学生拿起笔来,赞美自己的母亲或是其他亲人。让学生的情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的催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真挚感人的好作文来。
三、优化作文教学
1.营造轻松愉快真实的情境。
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是最能感化人的,对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意境中产生的。在轻松、愉快、真实的情境中作文,孩子们很乐意写,往往能写出一些佳作来。因此,作文中要多创设一些写作情境,通过切实可行的艺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美感氛围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响激情法。可以让孩子们心情轻松愉快,饶有情趣的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他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展开联想,给发散思维以更加广阔的驰骋天地。他们从好奇、感兴趣出发,接着会自然地进入想象的兴奋状态,激发出表达自己所想的强烈愿望,这种心理状态正是作文所需要的。
现场游戏法。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吹泡泡游戏”很适合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使用,游戏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色彩,体会自己吹泡泡和比赛的心情,然后再用文字表达出来。
表演法。适合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时运用。同学们自己表演小品、课本剧、相声等等,表演的同学有表演的感受,观看的同学有观察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他们都会在这一方法中高涨自己的情绪,写作的效果更佳。
2.引导临摩习作。
每次教师让学生写作文,大部分望题发呆,难以下笔。面对此种境况,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时的心理障碍。可以让他们先读类似题材的范文,逐步揣摩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主题思想、材料的组织与安排等有关知识,然后诱导他们搜索生活经历中相似的境况及相同的情感,待这一些在心中都有“谱”之后,再动手“依葫芦画瓢试着仿写”。
3.先说后写再抄。
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对学生强调要先想好了再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
4.提高写作速度。
每次作文,教师出了题目之后,学生在40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学生作文时不出声、不停笔、一气呵成。并采取比赛的方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较好的,予以表扬;不能完成的给予鼓励。这样限时限量完成作文,学生精力较以前集中了,作文质量也有所提高。
四、把好“评改关”
“文章不厌百遍改”把习作评改关,这时最见教师的真功夫,亦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1.关注作前提纲的评改。
让学生自己或相互推敲写作提纲,是作文教学的要紧环节之一。正如盖房子,首先要作好图纸一样,作文前如不先列好提纲,则文思闭塞,无从下笔,或是提笔就写,往往会“铜匠的担子,挑到哪里响(想)到哪里”。在这一教学环节上,老适应极力启发学生做好作前构思,认真审题,围绕文章的主旨,写好提纲,对个别学生加以辅导点拨。在学生列提纲的同时,教师应行间巡视,发现好的提纲及时地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由同学们来评议其中妙处,引发全班兴趣。
2.抓好作后自改、互改。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评改作文的好处就在于能创造条件,帮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学生和好奇心、好胜心。让学生从“牵着跑”的作文中跑出来,激发欲望,活跃思维。
(1)师改引路。即教师从评改中选取优秀作文一至两篇,作为学生评改的示范,教师针对习作要求作简要的口头评述,然后学生分组评改。每次习作评改课前,可从本次习作中挑选优秀习作一二篇打印并附上教师的点评,分发到学生的手中。教师通过热情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评改,提倡不同见解的相互争辩。教师可参与某一评改小组,与他们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辩,以增进了学生评改的兴趣。
(2)互改互评。即由同桌或自成互助组交换文本评改。根据上述要求,他们给自己的文友下结论,写评语。
(3)自评自改。同学在互改习作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改,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自己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地作反复修改。
(4)强调教师复改。在同学互评互改,学生自评自改后,教师要复改。针对评改过程迸发的智慧的火花。教师用充满爱心的话语去激励他;评改中出现的错误,用中肯的语言去开导他。教师复改中,宜打宽分,重表扬鼓励,免挖苦讽刺;重赏其长,轻揭其短,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同的明显的缺陷,教师要用范例文作指导,帮其纠正。
五、提高讲评艺术
1.多保留、少删改。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要做到少而精。因为作文批改得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受到激励。
2.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非常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平时的习作讲课上及时公布学生优秀作文的名单,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让同学们看,请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写作教学如何切合“课标”要求,“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
一、寻找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我们的家乡淮安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风淳朴,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名人辈出,写作素材数不胜数。而我们的学生却“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既不去观察世界,也不去体验生活,写作文时自然头脑空空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适当放下书本,去读一读社会这本活书。
1.欣赏家乡美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欣赏田野的稻黄桑绿,淮沭河的水清鱼肥,洪泽湖的帆来船往,老子山的晨雾夕阳;去楚州瞻仰周总理故居,去淮阴观赏淮阴侯故里;品一品凌桥大米的香甜软绵,尝一尝赵集粉丝的柔韧爽滑;听一听清明布谷的婉转啼唱,盛夏青蛙的欢乐蛙鼓,集市小贩的大声叫卖,村头乡亲朴实的笑语。并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以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感受身边爱
由于传统原因,中国人不善于直接表达感情,往往将深情放在心里。而孩子又往往粗枝大叶,很难感受到。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从亲朋好友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守侯中获取温情,体验亲情。在感受亲情、友情、邻里之情的同时也能学会关爱他人。情感的阀门打开了,情感体验丰富了,写起文章来怎么能不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事
教师平时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学生去田野播种植树,瞻仰名人故居,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爱心捐款,采访劳动能手,制作贺卡书签,参观鸡场鹅舍……学生亲自参与后不仅增加了写作素材,而且丰富了生活体验,写起文章来自然文思泉涌,感受深刻。
二、阅读教学渗透
平时的语文课是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1.学习观察顺序。
在上《三亚落日》时,我就抓住作者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三亚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向学生渗透观察顺序的知识。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
2.学习表达方法。
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词不达意。作为教师,这时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让他们逐步掌握表达感情的方法。如《安塞腰鼓》中反复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指导学生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3.学习结构方式。
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顺势随堂练笔。
课文《石榴》,作者通过写家乡的石榴花的美丽,石榴果的可爱,石榴籽的酸甜可口,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上与作者主生了共鸣,接着老师可顺势引导,当老师说,你们喜欢故乡吗?最喜欢的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学生们立刻拿起笔来,《故乡的洪泽湖》、《故乡的大米》、《我爱淮安美食》等等,习作不一会就写好了,而且篇篇充满了热爱故乡的情愫。在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引导学生拿起笔来,赞美自己的母亲或是其他亲人。让学生的情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的催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真挚感人的好作文来。
三、优化作文教学
1.营造轻松愉快真实的情境。
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是最能感化人的,对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意境中产生的。在轻松、愉快、真实的情境中作文,孩子们很乐意写,往往能写出一些佳作来。因此,作文中要多创设一些写作情境,通过切实可行的艺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美感氛围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响激情法。可以让孩子们心情轻松愉快,饶有情趣的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他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展开联想,给发散思维以更加广阔的驰骋天地。他们从好奇、感兴趣出发,接着会自然地进入想象的兴奋状态,激发出表达自己所想的强烈愿望,这种心理状态正是作文所需要的。
现场游戏法。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吹泡泡游戏”很适合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使用,游戏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色彩,体会自己吹泡泡和比赛的心情,然后再用文字表达出来。
表演法。适合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时运用。同学们自己表演小品、课本剧、相声等等,表演的同学有表演的感受,观看的同学有观察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他们都会在这一方法中高涨自己的情绪,写作的效果更佳。
2.引导临摩习作。
每次教师让学生写作文,大部分望题发呆,难以下笔。面对此种境况,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时的心理障碍。可以让他们先读类似题材的范文,逐步揣摩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主题思想、材料的组织与安排等有关知识,然后诱导他们搜索生活经历中相似的境况及相同的情感,待这一些在心中都有“谱”之后,再动手“依葫芦画瓢试着仿写”。
3.先说后写再抄。
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对学生强调要先想好了再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
4.提高写作速度。
每次作文,教师出了题目之后,学生在40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学生作文时不出声、不停笔、一气呵成。并采取比赛的方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较好的,予以表扬;不能完成的给予鼓励。这样限时限量完成作文,学生精力较以前集中了,作文质量也有所提高。
四、把好“评改关”
“文章不厌百遍改”把习作评改关,这时最见教师的真功夫,亦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1.关注作前提纲的评改。
让学生自己或相互推敲写作提纲,是作文教学的要紧环节之一。正如盖房子,首先要作好图纸一样,作文前如不先列好提纲,则文思闭塞,无从下笔,或是提笔就写,往往会“铜匠的担子,挑到哪里响(想)到哪里”。在这一教学环节上,老适应极力启发学生做好作前构思,认真审题,围绕文章的主旨,写好提纲,对个别学生加以辅导点拨。在学生列提纲的同时,教师应行间巡视,发现好的提纲及时地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由同学们来评议其中妙处,引发全班兴趣。
2.抓好作后自改、互改。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评改作文的好处就在于能创造条件,帮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学生和好奇心、好胜心。让学生从“牵着跑”的作文中跑出来,激发欲望,活跃思维。
(1)师改引路。即教师从评改中选取优秀作文一至两篇,作为学生评改的示范,教师针对习作要求作简要的口头评述,然后学生分组评改。每次习作评改课前,可从本次习作中挑选优秀习作一二篇打印并附上教师的点评,分发到学生的手中。教师通过热情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评改,提倡不同见解的相互争辩。教师可参与某一评改小组,与他们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辩,以增进了学生评改的兴趣。
(2)互改互评。即由同桌或自成互助组交换文本评改。根据上述要求,他们给自己的文友下结论,写评语。
(3)自评自改。同学在互改习作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改,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自己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地作反复修改。
(4)强调教师复改。在同学互评互改,学生自评自改后,教师要复改。针对评改过程迸发的智慧的火花。教师用充满爱心的话语去激励他;评改中出现的错误,用中肯的语言去开导他。教师复改中,宜打宽分,重表扬鼓励,免挖苦讽刺;重赏其长,轻揭其短,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同的明显的缺陷,教师要用范例文作指导,帮其纠正。
五、提高讲评艺术
1.多保留、少删改。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要做到少而精。因为作文批改得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受到激励。
2.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非常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平时的习作讲课上及时公布学生优秀作文的名单,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让同学们看,请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