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和其他癌有区别,即使手术后也容易有癌细胞残留。胰腺癌做了根治切除术后,也可能会复发。
01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来源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原发性胰腺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通常被称为“癌中之王”。在显微镜下,胰腺癌又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导管腺癌,我们通常所说的胰腺癌就是指这一类型,占全部胰腺肿瘤的75%。癌可以侵犯神经细胞从而引起背痛。当出现肿瘤转移到肝脏或淋巴结,通常被认为手术无法切除。腺泡细胞癌、腺鳞癌、胶样癌、肝样癌是相对少见的类型,显微镜下的表现各有特征,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完全一样。
胰腺癌的诊断通常是定性诊断(判断是不是癌)+定位诊断(判断癌的位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腹部增强 CT 或核磁共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胰腺增强CT或核磁共振),结合肿瘤标志物CA19-9。但胰腺癌早期由于缺乏典型症状,所以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高危的患者、上腹部症状经久不愈的患者,要警惕,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排查。
02 胰腺癌手术为什么会有癌细胞残留
手术时癌细胞的残留,是治疗方法意义上的“根治切除术”不能取得“根除肿瘤”疗效的根本原因。术后复发转移的病灶,其“种子”均来源于术中残留的癌细胞。如果不是,那就是新发的第二种肿瘤。
为什么会残留癌细胞呢?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手术区域的肉眼残留和镜下残留。所谓肉眼残留,是指凭眼睛就可以判断有残留癌,但没有办法清除。因为癌肿太厉害,侵犯到周围组织、重要脏器或者大血管,又不能一并切除。打个比方,你费尽千辛万苦把树桩挖掉了,但你会看见还有很多小树根,往各个方向延伸。
镜下残留,是指肉眼判断没有残留癌,但在显微镜下却发现切缘有癌细胞残留。尤其对于胰头癌的手术,周围都有大血管,在立体上不是每个方向都可以有足够的切除空间。这个就像你在几个大水管周边大扫除,总有一些夹缝难以清扫到。更何况,胰腺癌细胞的一个特性是嗜神经,很容易就通过神经转移到手术切除范围之外。
胰腺癌超越了原位癌阶段,癌细胞就可能直接进入血管,或者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管,然后随着血液在血管里循环,即循环状态肿瘤细胞,此为第二种的癌细胞残留。
第三种是这些循环状态肿瘤细胞,会顺着血液循环跑到肝、肺、骨等器官潜伏下来,伺机开辟根据地。正是由于三种形式的癌细胞残留,胰腺癌患者手术后不能在疗效上取得根治,从而摘掉“胰腺癌”的帽子。
因此,从理论上讲,癌症患者活的时间足够长,一旦机体的免疫系统监督不力,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就有可能继续扩增,从而复发和转移。
03 胰腺癌做了根治切除手术,还会复发吗
这个问题,要先回答什么叫做“根治切除术”。所谓根治切除术,是指技术上癌切除到检测不出的状态,并不是说能够把每一个癌细胞都清除掉。手术以后,主刀医生跟家属交流时说“手术很成功”“切得很干净”,也基本是同样的意思。这和疗效上的“肿瘤已根除”是有区别的。
比如,对于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胰腺癌,根治切除术,除了要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胰腺体尾部,还必须同时切除脾脏、清扫周围淋巴结,并保证所有的切缘都没有显微镜下的癌细胞残留。这样的“根治切除术”,就能保证将位于手术范围的肿瘤全部清除,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癌细胞都切除干净。
因为除了极早期的原位癌之外,在循环血液里、各个脏器里都有潜伏着早已逃逸出手术范围的癌细胞。这些残存的癌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重新突破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就可导致胰腺癌术后的复发或转移。
因此,胰腺癌的复发、转移,从时间上说,虽然是在术后才获得诊断,但却开始于术中的残留、术前的潜伏。临床上经常会听到同时性转移和异时性转移,这只是临床上的分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时性转移,是指胰腺癌获得诊断时就出现了转移,此时,认为转移灶和原发灶是“同时”出现的。而异时性转移,是胰腺癌诊断之后一段时间再出现转移,就是所谓的不同时。术后转移属于异时性转移。
2020-11-11 · 医保定点单位,开展肿瘤MDT多学科联合会诊
现在看着跟好人一样,我没法接受
早晚要面对的,人抗不过命。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去美国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