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起源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在全球都有广泛分布。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阳)。 而非“木易”。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2、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 2杨炳 3杨炯 4杨简 5杨士奇 6杨文会 7杨延昭 8杨守谦 9杨安辨 10杨秀清 11杨敬之 12杨乃武 13杨子荣 14杨开慧 15杨守仁 16杨虎城 17杨尚昆 18杨朔 19杨万里 20杨涟 21杨雄 22杨深秀 23杨贵妃 24杨振宁 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砀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人《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3杨炯:(650-693?)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4杨简:(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5杨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6杨文会:(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县人,字仁山。自幼读书,不喜科举。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 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
7杨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8杨守谦:(?-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9杨安辨:清洒河南祥符人,字为山,一字巽行。乾隆时贡生。父杨圣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胜供应,赔累罢官,留秦州不能归。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数年,六十岁时方好。从此闭门著书。有《瓢斟集》、《陇西杂记》、《清华志》等。
10杨秀清:(约1820-1856)清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以种山烧炭为业。后参加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军人心不安时,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与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韦昌辉以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11杨敬之: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杨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13杨子荣:(1917-1947) 山东牟平人。名宗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林口杏树村只身深入匪穴,说服四百多名土匪全部投降,荣立特等功,并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初,率五人扮成土匪再次深入匪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海林梨树沟战斗中牺牲。后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有关战斗事迹被写在小说《林海雪原》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14杨开慧:(1901-1930) 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15杨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或1909年留学英国。1911年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16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原名忠祥。国民党爱国将领。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将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后,被蒋迫令离军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为蒋长期监禁。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夫人谢葆真先予被害。
17杨尚昆:(1907- ) 四川潼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川、沪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斗争》编辑,党校副校长,第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长征。之后,任中央北方局书记,军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哥暗公。
18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作家。早年在哈尔滨谋生,并攻读英文及中国古黄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初到上海,创办北雁出版社。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随时八路军转战于各地,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回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解放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协。参加过抗美援朝。1955年转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文革”中不幸逝世。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19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20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21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22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3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24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25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2、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 2杨炳 3杨炯 4杨简 5杨士奇 6杨文会 7杨延昭 8杨守谦 9杨安辨 10杨秀清 11杨敬之 12杨乃武 13杨子荣 14杨开慧 15杨守仁 16杨虎城 17杨尚昆 18杨朔 19杨万里 20杨涟 21杨雄 22杨深秀 23杨贵妃 24杨振宁 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砀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人《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3杨炯:(650-693?)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4杨简:(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5杨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6杨文会:(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县人,字仁山。自幼读书,不喜科举。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 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
7杨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8杨守谦:(?-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9杨安辨:清洒河南祥符人,字为山,一字巽行。乾隆时贡生。父杨圣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胜供应,赔累罢官,留秦州不能归。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数年,六十岁时方好。从此闭门著书。有《瓢斟集》、《陇西杂记》、《清华志》等。
10杨秀清:(约1820-1856)清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以种山烧炭为业。后参加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军人心不安时,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与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韦昌辉以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11杨敬之: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杨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13杨子荣:(1917-1947) 山东牟平人。名宗贵。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林口杏树村只身深入匪穴,说服四百多名土匪全部投降,荣立特等功,并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初,率五人扮成土匪再次深入匪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海林梨树沟战斗中牺牲。后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有关战斗事迹被写在小说《林海雪原》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14杨开慧:(1901-1930) 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15杨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或1909年留学英国。1911年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16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原名忠祥。国民党爱国将领。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将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后,被蒋迫令离军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为蒋长期监禁。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夫人谢葆真先予被害。
17杨尚昆:(1907- ) 四川潼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川、沪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斗争》编辑,党校副校长,第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长征。之后,任中央北方局书记,军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哥暗公。
18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作家。早年在哈尔滨谋生,并攻读英文及中国古黄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初到上海,创办北雁出版社。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随时八路军转战于各地,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回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解放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协。参加过抗美援朝。1955年转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文革”中不幸逝世。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19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20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21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22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3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24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25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展开全部
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傻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09-25 · 知道合伙人艺术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3]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3]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