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怕刘邦才不肯过乌江的吗?
《史记》诞生了有数千年了。《史记》对刘邦以及项羽的事情记录很详细。这是因为司马迁在刻画这两个人的时候,耗费的心思最为重。司马迁这个人是比较欣赏项羽的。众所周知,项羽最后是自刎而死的。其实项羽本不该死。那么项羽为什么宁死也不愿意过乌江呢?不是因为他害怕刘邦,而是他不敢面对自己。
项羽虽然一生没有做过帝王,但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却把这个人列进了帝王列传,这是因为司马迁很同情项羽。他认为项羽身上的悲壮很像他身上的悲壮,所以他格外的欣赏这个人物。相反,司马迁是很看不起汉高祖刘邦的。这对于汉朝的一位史学家,这样客观而且尖锐的评价汉高祖刘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项羽与刘邦的争战是从攻破咸阳之后,正式展开的。两个人相互战斗了四年左右。最终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并且自刎于乌江前,而告一段落。其实项羽当时是有生路的,江面上是可以来条船接项羽的。那人,他之所以不逃生,很多人说是因为他无颜面对于江东父老。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项羽无颜于面对的不是江东父老,而是他自己。
项羽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而且他一失败,往往就没有那个动力爬起来了。他身上的坚韧性没有刘邦强。刘邦这个人可以爬得很高,也可以把姿态放得很低,但是项羽这个人从小就心气儿高,且在数年的征战中几乎没有怎么吃过亏,所以他不敢面对如此惨重的失败。
相反刘邦这个人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承受了无数次的蔑视,刘邦把希望看的高的同时,也会想到万一自己失败了之后该怎么办。其实当初在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的惨败,何尝不惨重呢?56万大军,竟然没有敌得过人家项羽的10万精兵,被人打得落荒而逃,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要了。
但是颇有韧性的刘邦,并没有为此而颓废,为此而轻生,而是一直想着在失败中站起来,在失败中求存,在失败中复仇。项羽这个人是一个赢得起,却输不起的人。这样的人是注定做不了大事的,但同时这样的人却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不敢面对自己,不敢面对失败。
所以我们客观地看待项羽与刘邦这两个人,就会发现,项羽这个人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很多人,只看到他的个人魅力,他的武功,他领兵作战的骁勇,看到他与虞姬的爱情,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幼稚,忽略了他的刚愎自用,忽略了他的滥杀无辜。刘邦这个人虽然特别的好色,而且还好喝酒,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还挺卑鄙。
但是刘邦不怎么乱杀无辜,而且还以大局为重,善于听从忠臣的谏言。所以,看问题要全面,尤其是历史人物。而司马迁之所以这么的欣赏项羽,而不去欣赏刘邦的原因,是因为司马迁也是一位悲剧英雄。当初司马迁为投降于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一气之下把他打入了大牢,并且对他实施了宫刑。
他认为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此。从历史角度来看,项羽也是一位悲剧英雄,正所谓英雄相惜,所以司马迁才格外的欣赏项羽,但是项羽这个人身上的缺点也特别明显。他不同于司马迁一样,司马迁是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的人,而项羽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