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应注意什么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现场采访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现场采访是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想把现场采访做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了解和采访有关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资料。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新闻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二)了解采访对象。通过第二手材料,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并善于分析掌握其心理。对一些即兴式的采访,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对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设计采访提纲。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四)精心设计采访的第一句话。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的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采访的第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么感想”之类的“开放式”问题。要抓住采访对象和受众感兴趣的“焦点”做突破口,引发开去,使采访不断深入、展开。 二、运用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一)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求采访者有不同的提问、语气。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外宾,提问言语要精炼、准确,仪态、语气要庄重、严肃、认真,给人可信、可靠、愿意沟通的感觉。在处理较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就可以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人物和事件。而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提问的节奏应加快,所提问题要直冲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二)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正问法:从正面提问,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设问法: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启发引导采访对象,谈出其某方面的真实感受,并使采访向深层发展。还有反问法、追问法、潜问法等等。(三)提问要尽量具体。只有具体的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四)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去年大庆市让胡路改造工程刚刚结束,我们采访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采访出租车司机时,对话是这样的:“师傅,您经常跑这条路吗?”“是的。”“这条路以前是个什么样?”“以前啊不能提,到处是坑,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以前我根本不想跑这条路。现在路修好了,在这条路上跑心情也舒畅多了。”把司机的真实感受直接传达给观众,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五)提问要有深度、有意义。主持人还应善于揣度采访对象的心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新闻脉络,及时掌握提问的方向,深入发掘新闻价值。(六)注意倾听、及时反馈。主持人要聚精会神地倾听。根据对方谈话的内容、神态、语调、口气等,作出各种合乎情理的反馈。这种反馈,或点头示意,或眼神表情,都会给对方以积极影响,形成一个融洽的谈话气氛,使谈话层层深入。 三、要重视现场采访中的屏幕形象 (一)镜头前要有适当的表现欲。主持人在镜头前对新闻事件本身要有一种能动的反映,还要善于控制情绪,根据新闻的不同体裁,该高昂时高昂,该平缓时平缓。要使用口语和个性化的语言,以展现个性魅力。(二)要善于总结经验。历经不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采访对象,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主持人要善于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更好地树立出镜形象丰富自己。(三)加强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审美情趣、表达能力、思维方法、对问题的洞察力等,主持人的言行举止要符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问题二:新闻采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技巧 新闻采访提问“五要”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几点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的经验时,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认为可以将之归纳为“五要”。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 *** 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 *** 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 *** 、 *** 、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要问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
问题三:采访应该问什么问题,做什么准备? 首先在采访初要表明采访的目的 请他谈谈对校园建设以及教育发展的观点 问问资深教授的经历 从教生涯有什么特殊记忆 以及对教育事业感想和期盼 最直接简明的告诉攻 你去做采访也是给你创造机会 对待这种教授 就要讳莫如深 投其所好 给他戴高帽 保持流利的言语表达 是个机会 好好把握 可以锻炼自己
问题四:做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问题五:接受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尊重记者的提问。对方打断或者问题调整方向,最好就不要再继续沿着一个问题滔滔不绝。事后审稿挑硬伤性错误。语气词、连接词、段落顺序这种跟文风相关的东西就不要改了。越位。
问题六:新闻记者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提出三条: 第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无论大家在哪家媒体工作,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文字写作能力都是对一个记者最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其实,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以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抄一段书,可以给朋友写一段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下来,等等。 第二条: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在平日里就应该让自己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报道。比如最近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有关萨达姆受审的新闻。大家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穿论,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个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各国都是怎样处理这种事件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三条: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 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一个是从记者个人修炼的层面来说,通过同源新闻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记者对同一新闻题材的不同处理手法,包括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行文的组织等方面的不同,继而从中发现哪一点是自己采访中所遗漏的,哪一点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哪一点是自己今后可以借用的。这是一个不断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做比较,并通过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比较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从中培养自己比较分析、吸取营养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采访中,时时留意事件之间、新闻作品之间的不同,甄别其优劣,当然这里的优劣是个人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取优汰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自己的发展就是一种帮助,对自己的修炼就是一种积累。 在做同源新闻对比时,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条新闻?记者在这条新闻中写了什么?记者是按什么结构和顺序写这条新闻的? “为什么要写”解决的是确定新闻主题,新闻是报道客观事实的,但绝不是有闻必录,这里边有一个记者对所报道的事件和内容的选择,即使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不加一句评论,但面对形形 *** 的事件,为什么报道此事而不报道彼事,这个为什么当中就隐含着主题。 “写什么”解决的是材料的选......>>
问题七:新闻事件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采访抓特点 、抓本质的方法 1、深入采访记者抓取事物特点方法(1)看准形势抓特点。即抓住当前新闻工作的中心工作。(2)通过比较抓特点。可以通过纵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3)选择角度抓特点。把大、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选择角度,应抓住三个字。 A、要比。比较分析,找到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B、要小。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集中报道。 C、要异。要敢于创新、标新立异。 2、深入采访记者悉心抓本质的要点:(1)对问题的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1)盲目自满。(2)追求数量,忽视质量。(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4)先入为主。(5)重实践,轻理论。 二、验证材料的必要性与方法 1、必要性: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因此记者有必要将前阶段采访的有关材料进行验证。 2、验证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记者通过逻辑推理,凭借以往知识经验对材料进行合乎规律和实情的检验。(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利用接近、寻找新闻源的采访实践对材料进行检验。 三、迅速整理采访笔记的原因主要是时间久了,采访内容会遗忘。 四、资料积累的意义: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五、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 六、提炼主题依据因素 1、对全局的清晰度。 2、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主题提炼好坏的关键。 七、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 1、不要强化硬化。 2、不要分散空泛。 3、不要雷同浅薄。
问题八:新闻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闻采访包括很多种的方法,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座谈、访谈、现场考察等。 一 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良好的对话环境可以提供给记者与采访对象一个好的沟通氛围。对话环境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记者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可以轻松的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引起话头,开展对话,这样能够比较容易赢的对方的信任,引起他们谈话的兴趣。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以便使整个采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开门见山是最好的采访方式了。二 不同采访题材要求不同的提问方法不同的采访题材,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的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总是处在变动之中。要想取的良好的采访效果,就必须把握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不同的采访技巧。在这繁多的影响被采访者谈话心态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题材。采访题材有时是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与价值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比较容易进行,记者往往会得到采访对象的欢迎和礼遇。这样记者在采访时,可以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提问,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就可万事大吉了。当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和价值观时,记者就难以与采访对象进行流畅的沟通了。在冷淡、刁难、不合作等局面出现时,记者就需要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的方式。旁敲侧击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一般先由记者摆出和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推进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进一步谈话。在凤凰卫视一期节目中,记者通过旁敲侧击的提问的方式,将所谓的 “爱心妈妈”贪污公款的事实摆在观众面前,使受众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三 采访提问要讲求引导的艺术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有可能将有关内容和盘托出。“一句话百样说”,在这些多样的提问形式中,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多多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顾虑等。这样可以促使采访对象进行积极的回忆,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题材。除了以上的这几种提问方法外,我们在采访提问中还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记者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因此所有的提问都必须以方便采访对象说话为前提。所提问题要给采访对象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各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但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顺序。再者,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新闻不同于文学,简洁是其基本要求。记者提问,要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 信息,明确而不转弯抹角。此外,记者提问要有具体指向性。采访中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开畅、宽泛,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访对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文学作品中有“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之说,但新闻记者采访最好能一句话引出采访对象的千言万语来。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这种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访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做好新闻宣传的目的。
问题九:访谈法的注意事项 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1、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2、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3、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4、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1、应有耐心;2、不要轻易放弃;3、搞清拒绝的原因,做相应的对策。 1、使受访人有轻松愉快的心情(访员当然也应如此);2、创设恰当的谈话情境;3、不使受访人感到有社会压力;4、应具备正确的预备知识;5、应具备细致的洞察力、耐心和责任感;6、不对受访人进行暗示和诱导;7、对相同的事情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8、能如实准确地记录访谈资料,不曲解受访人的回答。 由于访员技术水平低而使访谈的内容和结果不实,这称为访员偏差。产生访员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1、访员对受访人有偏见;2、访员想要受访人作出某种回答而产生的期望效应;3、访员进行暗示或诱导性提问。由访员偏差所得到的资料,已失去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问题二:新闻采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技巧 新闻采访提问“五要”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几点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的经验时,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认为可以将之归纳为“五要”。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准备充分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 *** 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 *** 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 *** 、 *** 、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要问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
问题三:采访应该问什么问题,做什么准备? 首先在采访初要表明采访的目的 请他谈谈对校园建设以及教育发展的观点 问问资深教授的经历 从教生涯有什么特殊记忆 以及对教育事业感想和期盼 最直接简明的告诉攻 你去做采访也是给你创造机会 对待这种教授 就要讳莫如深 投其所好 给他戴高帽 保持流利的言语表达 是个机会 好好把握 可以锻炼自己
问题四:做采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问题五:接受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尊重记者的提问。对方打断或者问题调整方向,最好就不要再继续沿着一个问题滔滔不绝。事后审稿挑硬伤性错误。语气词、连接词、段落顺序这种跟文风相关的东西就不要改了。越位。
问题六:新闻记者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提出三条: 第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无论大家在哪家媒体工作,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文字写作能力都是对一个记者最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其实,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以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抄一段书,可以给朋友写一段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下来,等等。 第二条: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在平日里就应该让自己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报道。比如最近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有关萨达姆受审的新闻。大家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穿论,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个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各国都是怎样处理这种事件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三条: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 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一个是从记者个人修炼的层面来说,通过同源新闻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记者对同一新闻题材的不同处理手法,包括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行文的组织等方面的不同,继而从中发现哪一点是自己采访中所遗漏的,哪一点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哪一点是自己今后可以借用的。这是一个不断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做比较,并通过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比较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从中培养自己比较分析、吸取营养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采访中,时时留意事件之间、新闻作品之间的不同,甄别其优劣,当然这里的优劣是个人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取优汰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自己的发展就是一种帮助,对自己的修炼就是一种积累。 在做同源新闻对比时,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条新闻?记者在这条新闻中写了什么?记者是按什么结构和顺序写这条新闻的? “为什么要写”解决的是确定新闻主题,新闻是报道客观事实的,但绝不是有闻必录,这里边有一个记者对所报道的事件和内容的选择,即使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不加一句评论,但面对形形 *** 的事件,为什么报道此事而不报道彼事,这个为什么当中就隐含着主题。 “写什么”解决的是材料的选......>>
问题七:新闻事件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采访抓特点 、抓本质的方法 1、深入采访记者抓取事物特点方法(1)看准形势抓特点。即抓住当前新闻工作的中心工作。(2)通过比较抓特点。可以通过纵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3)选择角度抓特点。把大、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选择角度,应抓住三个字。 A、要比。比较分析,找到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B、要小。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集中报道。 C、要异。要敢于创新、标新立异。 2、深入采访记者悉心抓本质的要点:(1)对问题的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1)盲目自满。(2)追求数量,忽视质量。(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4)先入为主。(5)重实践,轻理论。 二、验证材料的必要性与方法 1、必要性: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因此记者有必要将前阶段采访的有关材料进行验证。 2、验证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记者通过逻辑推理,凭借以往知识经验对材料进行合乎规律和实情的检验。(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利用接近、寻找新闻源的采访实践对材料进行检验。 三、迅速整理采访笔记的原因主要是时间久了,采访内容会遗忘。 四、资料积累的意义: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五、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 六、提炼主题依据因素 1、对全局的清晰度。 2、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主题提炼好坏的关键。 七、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 1、不要强化硬化。 2、不要分散空泛。 3、不要雷同浅薄。
问题八:新闻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闻采访包括很多种的方法,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座谈、访谈、现场考察等。 一 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良好的对话环境可以提供给记者与采访对象一个好的沟通氛围。对话环境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记者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可以轻松的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引起话头,开展对话,这样能够比较容易赢的对方的信任,引起他们谈话的兴趣。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以便使整个采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开门见山是最好的采访方式了。二 不同采访题材要求不同的提问方法不同的采访题材,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的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总是处在变动之中。要想取的良好的采访效果,就必须把握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不同的采访技巧。在这繁多的影响被采访者谈话心态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题材。采访题材有时是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与价值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比较容易进行,记者往往会得到采访对象的欢迎和礼遇。这样记者在采访时,可以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提问,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就可万事大吉了。当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和价值观时,记者就难以与采访对象进行流畅的沟通了。在冷淡、刁难、不合作等局面出现时,记者就需要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的方式。旁敲侧击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一般先由记者摆出和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推进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进一步谈话。在凤凰卫视一期节目中,记者通过旁敲侧击的提问的方式,将所谓的 “爱心妈妈”贪污公款的事实摆在观众面前,使受众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三 采访提问要讲求引导的艺术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有可能将有关内容和盘托出。“一句话百样说”,在这些多样的提问形式中,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多多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顾虑等。这样可以促使采访对象进行积极的回忆,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题材。除了以上的这几种提问方法外,我们在采访提问中还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记者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因此所有的提问都必须以方便采访对象说话为前提。所提问题要给采访对象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各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但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顺序。再者,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新闻不同于文学,简洁是其基本要求。记者提问,要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 信息,明确而不转弯抹角。此外,记者提问要有具体指向性。采访中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开畅、宽泛,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访对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文学作品中有“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之说,但新闻记者采访最好能一句话引出采访对象的千言万语来。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这种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访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做好新闻宣传的目的。
问题九:访谈法的注意事项 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1、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2、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3、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4、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1、应有耐心;2、不要轻易放弃;3、搞清拒绝的原因,做相应的对策。 1、使受访人有轻松愉快的心情(访员当然也应如此);2、创设恰当的谈话情境;3、不使受访人感到有社会压力;4、应具备正确的预备知识;5、应具备细致的洞察力、耐心和责任感;6、不对受访人进行暗示和诱导;7、对相同的事情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8、能如实准确地记录访谈资料,不曲解受访人的回答。 由于访员技术水平低而使访谈的内容和结果不实,这称为访员偏差。产生访员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1、访员对受访人有偏见;2、访员想要受访人作出某种回答而产生的期望效应;3、访员进行暗示或诱导性提问。由访员偏差所得到的资料,已失去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