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道历史题,谢谢~除了答案之外,求对于每个选项的完整解释。 5

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古化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展开
 我来答
aa3833393
2013-03-06 · TA获得超过10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7万
展开全部
果断选D。必须是D
A选项,宰相制度从未有因权力分割而瓦解,这是个制度问题,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不能说是制度面临瓦解局面。再说了,其后宋元两个朝代都还有宰相呢。此选项错。
B,中央强化对各部门监察,这个不对,随时出现三省六部,唐时正式明确权力运行规则,划分明确,可以说是隋朝草创,唐朝确立和完善。各部门是指什么,就是指六部,这个直到明朝设立六科给事中才算是对各部门强化了监察。此选项错。
C门下省从来就不是三省政治结构的枢纽,真正的枢纽是政事堂,在政事堂召开的中书门下联席会议才是执掌最高决策的,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反对政事堂联席会议的结果。只是在国家制度中从未明确过这一点。此选项错。
D选项所说的各种权力是指什么?是指决策权,监察权和行政权,由三省分掌,三省又互相牵制和监督,这个不就是已经比较完备咯。
果断D,不解释了。
百度网友ab52f9c
2013-03-06 · TA获得超过6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万
展开全部
A不对,中国古化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是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乘机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开始的

B不对,这不是对各部门地监察力度而是为了抑制相权

D 也不对,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所以说法上不那么准确

所以看来时选C了

这就像现在的米国吧——总统或议员(中书)提出一个议案,然后交由国会(门下)审批,通过后下达各部门(尚书)

这就可以看出来谁是老大了

不过我觉得C 还是有问题

三省的地位说法也不太一样——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地位

而D除了“各种权利”不太准确外,还是可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ailofwbb
2013-03-06 · TA获得超过6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4万
展开全部
我认为网上搜来的答案其实未必准确。
我的看法如下:
A、隋唐时期的宰相制度趋于完善,避免了一相独大,能互相制衡。所以A是错的。
B、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题中没有出现各部门,只提到了三省,所以也不能选。
C、门下省的枢纽地位,这话我是不赞同的,虽然答案是这个。中书省比门下省地位略高,门下省实际上起一个监察的作用,但监察作用能算枢纽吗?这是个点头不算摇头算的主,说是枢纽,有点过分抬高。证明我观点的一个论据是:在元朝,废三省保留中书省,这说明中书省才处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如果门下省是枢纽,那应该保留门下省啊。
D、基本正确,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权分立,确是互相牵制和监督,唯独不太准确的是“各种权力”一说。但我以为这也比C更准确。
综上所述,该题出的不好,枢纽这种比喻词汇根本不能实际描述权力关系,特别是作为考试,应该要么是谁最重要,要么是实际起到什么作用这样清晰明了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标准答案很牵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3-06
展开全部
材料反映的是隋唐中央机构三省之间的权力构建,未涉及对各部队监察、且此时的宰相制度趋于完善,排除AB项,D项中的各种权力表述不当,以偏概全。中书草拟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门下省可以驳回中书草拟的政令要求重新拟定,故可见门下在三省中处于枢纽地位,选择C项。
追问
这是百度来的吧?我自己也有查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