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有赏哦。。禄山乱,甫避走三川……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 展开
活宝dggs
高粉答主

2019-08-2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译文:

安禄山叛乱,杜甫为避难逃到三川。至德(肃宗年号)二年,又逃到凤翔。客居秦州,砍柴采集野果(橡栗)自给自足。又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城浣花溪造了间破房子(可能是自谦)。

大历(代宗年号)中,游历过瞿唐峡,登上衡山,于是客居耒阳。游览岳祠的时候,突然发洪水了,十多天没东西吃,县令派船去接他,才回来。

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高谈阔论却不切(贴近)实际。多次碰到贼寇叛乱,坚守气节不受污染,写歌写诗,为时事与生活忧伤,重情义不忘记皇上,大家都敬爱他。

看李杜(李白,杜甫)二位,每句话都震撼人心,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文人风雅,两位震动当时。

原文:

《唐才子传》  唐代杜甫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

扩展资料:

杜甫生平

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来时你还在
2013-03-16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安禄山叛乱,杜甫为避难逃到三川。至德(肃宗年号)二年,又逃到凤翔。客居秦州,砍柴采集野果(橡栗)自给自足。又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城浣花溪造了间破房子(可能是自谦)。大历(代宗年号)中,游历过瞿唐峡,登上衡山,于是客居耒阳。游览岳祠的时候,突然发洪水了,十多天没东西吃,县令派船去接他,才回来。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高谈阔论却不切(贴近)实际。多次碰到贼寇叛乱,坚守气节不受污染,写歌写诗,为时事与生活忧伤(好像是互文手法),重情义不忘记皇上,大家都敬爱他。看李杜(李白,杜甫)二位,每句话都震撼人心,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文人风雅,两位震动当时。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橙子的尾巴
2013-03-16 · TA获得超过23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5万
展开全部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经历战乱,但坚持节操。写诗歌,伤时怜弱,情不忘君。世人赞颂他的忠心。
追问
大哥我这个有删减,你复制粘贴的好快的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