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弟子们答疑解惑,非常感谢
未学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礼佛大忏悔文》中注,称念礼拜88佛,功德福报不可思议,可除一切极恶业障,免坠三恶道之苦二是勤念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咒,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众生...
未学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礼佛大忏悔文》中注,称念礼拜88佛,功德福报不可思议,可除一切极恶业障,免坠三恶道之苦
二是勤念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咒,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众生都灭一切罪业,而不退菩提,乃至临命中的,将咒轮朝着放在他胸口,他不堕落三恶道,往生净土。
问题就来了,要是这样恶人都得解脱了也不必修行了只要老时念念佛咒就可以了,也不必到冥府十殿接受审判了,个个都免堕恶道了,因果不虚又从何谈起?
外道的请不要来 展开
一是《礼佛大忏悔文》中注,称念礼拜88佛,功德福报不可思议,可除一切极恶业障,免坠三恶道之苦
二是勤念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咒,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众生都灭一切罪业,而不退菩提,乃至临命中的,将咒轮朝着放在他胸口,他不堕落三恶道,往生净土。
问题就来了,要是这样恶人都得解脱了也不必修行了只要老时念念佛咒就可以了,也不必到冥府十殿接受审判了,个个都免堕恶道了,因果不虚又从何谈起?
外道的请不要来 展开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展开全部
阿弥陀佛,因果不虚,没错,但是可以转烦恼为道用。
一个一生做恶的人,师兄觉得,千人里能有几个,有机会得闻佛法的?其中又有几个,闻法后可以信佛的?其中又有几个信佛,又是正信,而不是为求名利的?
难呀,太难了。除非累世所积,是个大福报人,才有可能以上面三问中,坚持到最后。
但是师兄您再想一个问题,如果是大福报人,有几个还会去做极恶业?
一个例子,如屠夫,如果他是个有大福报的人,他还用那么辛苦的去从事此行业吗?
如果他是有大功德的人,他还有机会去接近这个行业吗?不可能,因为他的功德,他的善根不会把他指引到这个行业去。
所以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名,不是谁都有缘念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多少世的福德。
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阿弥陀佛。
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一法不是起心动念而出的那?地狱,天堂,万法,万物....。阿弥陀佛。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一个一生做恶的人,师兄觉得,千人里能有几个,有机会得闻佛法的?其中又有几个,闻法后可以信佛的?其中又有几个信佛,又是正信,而不是为求名利的?
难呀,太难了。除非累世所积,是个大福报人,才有可能以上面三问中,坚持到最后。
但是师兄您再想一个问题,如果是大福报人,有几个还会去做极恶业?
一个例子,如屠夫,如果他是个有大福报的人,他还用那么辛苦的去从事此行业吗?
如果他是有大功德的人,他还有机会去接近这个行业吗?不可能,因为他的功德,他的善根不会把他指引到这个行业去。
所以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名,不是谁都有缘念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多少世的福德。
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阿弥陀佛。
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一法不是起心动念而出的那?地狱,天堂,万法,万物....。阿弥陀佛。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忏悔业障,需要具足四力,如果没有对过去恶业的追悔,没有断除将来作恶的决心,仅凭有口无心的修行,罪业无法忏净。
为何佛经讲忏法却不提四力,所谓契经藏是要契机契理,佛在阿含经中讲过四谛,在大乘经中就不会再详说,或者仅祥说大乘不共的四谛。《开示四法经》中说过,其他忏法未必会祥说。准确认识忏法,需要对佛法有全面的理解,不能仅凭一两本经书断章取义,得少为足。
因缘不足够,无法往生净土,如果具备足够的因缘,带业也可以往生,但是下品往生,需要长劫呆在莲花中,等业障清净了才出得来。
您不用担心,不同佛经之间有很严密的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佛法整体,不会有太多可以贪小便宜的空间。
为何佛经讲忏法却不提四力,所谓契经藏是要契机契理,佛在阿含经中讲过四谛,在大乘经中就不会再详说,或者仅祥说大乘不共的四谛。《开示四法经》中说过,其他忏法未必会祥说。准确认识忏法,需要对佛法有全面的理解,不能仅凭一两本经书断章取义,得少为足。
因缘不足够,无法往生净土,如果具备足够的因缘,带业也可以往生,但是下品往生,需要长劫呆在莲花中,等业障清净了才出得来。
您不用担心,不同佛经之间有很严密的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佛法整体,不会有太多可以贪小便宜的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佛有次第的,次第不到,自然无法理解.这个道理就好比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在初级阶段,可能还是牛顿定律更好用和让人相信.其实相对论更接近真实,但是到了更广阔的宇宙,相对论也有了局限性.
提婆达多一生专注诽谤佛陀,而佛陀成就后第一个就度他,照理说也不对阿.
因果不虚,心怀鬼胎的去念佛礼拜,是不会有功德福报的,学佛也好,念佛也好,礼拜也好,都有意乐和加行,意乐\加行圆满了,才会获得圆满功德福报.
梁王广造寺院,按理功德无量,那为啥反被说成没有任何功德呢?道理类似.关键在起心动念
提婆达多一生专注诽谤佛陀,而佛陀成就后第一个就度他,照理说也不对阿.
因果不虚,心怀鬼胎的去念佛礼拜,是不会有功德福报的,学佛也好,念佛也好,礼拜也好,都有意乐和加行,意乐\加行圆满了,才会获得圆满功德福报.
梁王广造寺院,按理功德无量,那为啥反被说成没有任何功德呢?道理类似.关键在起心动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7-09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误解了 是念诵咒语有这样的作用 但 关键是一个力度问题 还有众生自身罪业大小的问题
不是一句就完全解决问题的 佛法是辩证法 不是死规矩 凡事都是有道理的 自己也要有足够理解能力 你说如果 就是假设 这个属于猜想 不是真实的 那就不再这个范围 只能是讨论而已
不是一句就完全解决问题的 佛法是辩证法 不是死规矩 凡事都是有道理的 自己也要有足够理解能力 你说如果 就是假设 这个属于猜想 不是真实的 那就不再这个范围 只能是讨论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