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高中数学的范畴内 讲解一下不等式这个单元
①如果x>y,那么y<x;如果y<x,那么x>y;(对称性)
②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③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原则)
④ 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z;(乘法原则)
⑤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z;
⑥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⑦如果x>y>0,m>n>0,那么xm>yn;
⑧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1]
如果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论证大量的初等不等式,以上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证明方法比较法
包括比差和比商两种方法。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公理、定理、法则等,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命题的方法称为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因导果法。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从待证命题出发,分析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原理,逐步探索,最后将命题成立的条件归结为一个已经证明过的定理、简单事实或题设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称为分析法,它是执果索因的方法。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根据需要把需证明的不等式的值适当放大或缩小,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两步一结论。
在证明第二步时,一般多用到比较法、放缩法和分析法。
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的反面成立,把它作为条件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利用已知定义、定理、公理等基本原理逐步推证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或公认的简单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原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的方法称为反证法
例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若a>b,c=d,则ac>bd(假,因为c.d符号不定)
若a+c>c+b,则a>b;(真)
若a>b且ab<0,则a<0;(假)
若-a<-b,则a>b;(真)
若|a|b2;(充要条件)
说明:本题要求学生完成一种规范的证明或解题过程,在完善解题规范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例2a,b∈R且a>b,比较a3-b3与ab2-a2b的大小.(≥)
说明:强调在最后一步中,说明等号取到的情况,为今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作思维准备.
例3设a>b,n是偶数且n∈N*,试比较an+bn与an-1b+abn-1的大小.
说明:本例条件是a>b,与正值不等式乘方性质相比在于缺少了a,b为正值这一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a,b的取值情况加以分类讨论.因为a>b,可由三种情况(1)a>b≥0;(2)a≥0>b;(3)0>a>b.由此得到总有an+bn>an-1b+abn-1.通过本例可以开始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求最值的常用方法有:
(l)直接法—从自变量的范围出发直接 推出最值. (2)二次函数法—利用换元法将所求函 数转化成二次函数求最值.
(2)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方 程有实根的条件求最值. (4)用函数的单调性. 【5)用重要不等式. (6)用数形结合(图象法). (7)用三角函数有
函数最值
一般的,函数最值分为函数最小值与函数最大值。
函数最小值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①对于任意实数x∈I,都有f(x)≥M,②存在x0∈I。使得f (x0)=M,那么,我们称实数M 是函数y=f(x)的最小值。
函数最大值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①对于任意实数x∈I,都有f(x)≤M,②存在x0∈I。使得f (x0)=M,那么,我们称实数M 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一次函数最值
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所以,无论是正比例函数,即:y=ax(a≠0) 。还是普通的一次函数,即:y=kx+b (k为任意不为0的常数,b为任意实数),只要x有范围,即z<或≤x<≤m(要有意义),那么该一次函数就有最大或者最小或者最大最小都有的值。而且与a的取值范围有关系
1.当a<0时当a<0时,则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y与x成反比。则当x取值为最大时,y最小,当x最小时,y最大。例:
2≤x≤3 则当x=3时,y最小,x=2时,y最大
2.当a>0时当a>0时,则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y与x成正比。则当x取值为最大时,y最大,当x最小时,y最小。例:
2≤x≤3 则当x=3时,y最大,x=2时,y最小
二次函数最值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注意:“变量”不同于“未知数”,不能说“二次函数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未知数”只是一个数(具体值未知,但是只取一个值),“变量”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取值。在方程中适用“未知数”的概念(函数方程、微分方程中是未知函数,但不论是未知数还是未知函数,一般都表示一个数或函数——也会遇到特殊情况),但是函数中的字母表示的是变量,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从函数的定义也可看出二者的差别.如同函数不等于函数关系。
而二次函数的最值,也和一次函数一样,与a扯上了关系。
当a<0时观察右图。当a<0时,则图像开口于y=2x² y=½x²一样,则此时y 有最大值,且y只有最大值(联系图像和二次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此时y值等于顶点坐标的y值
当a>0时
观察右图。当a>0时,则图像开口于y=-2x² y=-½x²一样,则此时y 有最小值,且y只有最小值(联系图像和二次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此时y值等于顶点坐标的y值
反比例函数最值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这反比例函数的最值,实际上,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与a的关系一样,与k的取值范围有关系,然而,它并不像二次函数那样,最值是确定的,而是像一次函数那样,只有当x有取值范围后,最值才能有。
当k<0时当k<0时,且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而当k<0时,且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这个是很容易弄混的,应当在草稿本上例题验算一下。
当k>0时当k>0时,且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而当k>0时,且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同样是很容易弄混的,应当在草稿本上例题验算一下,然后与上面的进行对比
绝对值不等式
公式:| |a|-|b| |≤|a+b|≤|a|+|b|
|a|表示数轴上的点a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两个重要性质:
1.|ab|=|a||b|
|a/b|=|a|/|b| (b≠0)
2.|a|<|b| 可逆 a²;<b²;
||a|-|b||≤|a+b|≤|a|+|b|,当且仅当ab≤0时左边等号成立,ab≥0时右边等号成立。
另外有:|a-b|≤|a|+|-b|=|a|+|-1|*|b|=|a|+|b|
绝对值重要不等式
我们知道
|a|={a,(a>0), a,(a=0), ﹣a,(a<0),}
因此,有
﹣|a|≤a≤|a| ......①
﹣|b|≤b≤|b| ......②
同样地
①,②相加得
﹣﹙|a|+|b|)≤a+b≤|a|+|b|
即 |a+b|≤|a|+|b| ......③
易得,当且仅当ab≥0时,③式等号成立。由③可得
|a|=|(a+b)-b|≤|a+b|+|-b|......④
即 |a|-|b|≤|a+b| ......⑤
对④式,由上面知,当且仅当(a+b)(-b)≥0时等号成立,所以⑤式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a+b)≤0。
综合③,⑤我们得到有关绝对值(absolute value)的重要不等式
|a|-|b|≤|a+b|≤|a|+|b|
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如解绝对值不等式,解绝对值方程,研究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等等),其关键往往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而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基本方法有二。
以下,具体说说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其一为平方,所谓平方,比如,|x|=3,可化为x^2=9,绝对值符号没有了!
说到“平方法”。不等式两边可不可以同时平方呢?一般来说,有点问题。比如5>3,平方后,5^2>3^2;,但1>-2,平方后,1^2<(-2)^2;。
事实上,本质原因在于函数y=x^2在R上不单调。但我们知道,y=x^2在R+上单调递增,因此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数时,同时平方,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这是可以的。这里说到的单调性的问题,是高一与高二数学的重点内容,现在不明白可以跳过,到时候可一定要用心听!
有初中数学的基础,也应该明白,对两个非负数来说,大的那个数,它的平方也相应会大一些;反过来,平方大一些的数,这个数本来也会大一些。比如|2x-1|≥1,两边同时平方,可得(2x-1)^2≥1,整理得4x^2-4x≥0,即4x(x-1)≥0,因此x≤0或x≥1。
其二为讨论,所谓讨论,即x≥0时,|x|=x ;x<0时,|x|=-x,绝对值符号也没有了!
说到讨论,就是令绝对值中的式子等于0,分出x的段,然后根据每段讨论得出的x值,取交集,综上所述即可。
【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
换元的种类有:等参量换元、非等量换元
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 +2 -2≥0,先变形为设2 =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1-X^2的值域时,若x∈[-1,1],设x=sin α ,sinα∈[-1,1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 ^2+y^2 =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均值换元
如遇到x+y=2S形式时,设x= S+t,y= S-t等等。
例如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已知a,b为非负实数,M=a^4+b^4,a+b=1,求M的最值
可令a=1/2-t,b=1/2+t(0≤t≤1/2),带入M,M=2×(t^2+3/4)^2-1,由二次函数性质知M(min)=1/8,M(max)=1.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 ]。
你可以先观察算式,你可以发现这种要换元法的算式中总是有相同的式子,然后把他们用一个字母代替,算出答案,然后答案中如果有这个字母,就把式子带进去,计算就出来啦
有时在分解因式时,可以选择多项式中的相同的部分换成另一个未知数,然后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再转换回来,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
相关公式
注意:换元后勿忘还元. 例如在分解(x^2+x+1)(x^2+x+2)-12时,可以令y=x^2+x,则 原式=(y+1)(y+2)-12 =y^2+3y+2-12=y^2+3y-10 =(y+5)(y-2) =(x^2+x+5)(x^2+x-2) =(x^2+x+5)(x+2)(x-1).
例2,(x+5)+(y-4)=8
(x+5)-(y-4)=4
令x+5=m,y-4=n
原方程可写为
m+n=8
m-n=4
解得m=6,n=2
所以x+5=6,y-4=2
所以x=1,y=6
特点:两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式,如题中的x+5,y-4之类,换元后可简化方程也是主要原因。
光复制百度百科不行啊 最好来拿几道题给我讲解一下 谢谢了
L=(x-3-a)(12-x)^2 且(9≤x≤11)(3≤a≤5)求当x为何值时,L最大?并求出L的最大值Q(a).
解答:
做这种题就看X^2的系数a,当a0,则函数图象开口向上,所以存在最小值.
y=ax^2+bx+c求最值的公式:x=-b/(2a) , y=(4ac-b^2)/(4a)
该题中,a=-1<0,所以存在最大值F(x),代入上面的公式得最大值F(x)=4/3
楼主加我Q吧,在这里不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