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4个回答
2013-04-02
展开全部
以无所得故
承上启下,前文提到无什么。。无什么。。无什么。。
是佛法里先证空性的法门,全部都空掉,就是无什么无什么。。。
以无所得故,就是以这些都空干净了
菩提萨埵
就是菩萨,也指修行人,就是你自己啦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依靠,依靠这个心法,这个方法,这个修法去修
般若波罗蜜多又译作抵达智慧彼岸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这些是字面意思,就是你放下了身和心,身心俱空,再没什么挂碍了,那么恐怖也没有了,离这个现实的世界远去了,接近佛国了,就是要修圆满了。。。
究竟涅槃
最终就成佛啦,恭喜你了
阿弥陀佛
承上启下,前文提到无什么。。无什么。。无什么。。
是佛法里先证空性的法门,全部都空掉,就是无什么无什么。。。
以无所得故,就是以这些都空干净了
菩提萨埵
就是菩萨,也指修行人,就是你自己啦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依靠,依靠这个心法,这个方法,这个修法去修
般若波罗蜜多又译作抵达智慧彼岸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这些是字面意思,就是你放下了身和心,身心俱空,再没什么挂碍了,那么恐怖也没有了,离这个现实的世界远去了,接近佛国了,就是要修圆满了。。。
究竟涅槃
最终就成佛啦,恭喜你了
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以无所得故”一般断在前面那句,即在“无智亦无得”之后,也有的如你所引用之断法。我认为断在前面好些,因为这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空”掉菩萨法,因为万法皆空,凡有执著,皆不是“五蕴皆空”之境界;如果认为有智慧可得,则不入圣人之流,则不能“度一切苦厄”。
从“菩提萨埵”开始,属于下句,讲菩萨境界,即是大智慧到彼岸的解脱境界,因为解脱,心无挂碍;因无挂碍,故离恐怖而远离颠倒梦想的凡夫境界,而最终达到不生不灭之涅槃之境。
《心经》因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而照见五蕴皆空之境界,即是此“归无所得”。
楼主没有问题,所以,姑且就字面意思加以解说。
从“菩提萨埵”开始,属于下句,讲菩萨境界,即是大智慧到彼岸的解脱境界,因为解脱,心无挂碍;因无挂碍,故离恐怖而远离颠倒梦想的凡夫境界,而最终达到不生不灭之涅槃之境。
《心经》因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而照见五蕴皆空之境界,即是此“归无所得”。
楼主没有问题,所以,姑且就字面意思加以解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