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也有,但是较轻,现在只有吃药、调养了。要非常小心的饮食调养,饭后半小时还要左侧卧半小时,不能剧烈运动,不能过于劳累。
如果严重的话肯定很折磨人,但是一定要积极治疗,最后在家细心调养,少食多餐,这时的胃已经非常非常脆弱了,一定要十分认真保养。非常严重的话或许就要考虑手术等办法了,不要紧,对抗疾病要有信心。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者。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诊断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无张力型胃:胃体呈垂直状,蠕动无力,胃内滞留液较多,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超声波检查可见胃的下缘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电图描记检查可见胃电波幅值无论在餐前还是在餐后都低予正常。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器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腹胀、恶心明显者,可服用吗丁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中医治疗如下:
a.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引起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治疗以补中益气丸健脾升提。
b. 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后舒适,属脾虚气滞型,以健脾丸加香砂养胃丸健脾理气和胃。
c. 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聚为饮,水饮停留胃脘,可见胃脘痞胀、感觉胃中有水液晃荡、肠鸣作响,治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
胃下垂是怎么回事?�
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当人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不能超过脐下二横指(指胃小弯)。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由于胃的下垂,病人都有胃部不适的感觉,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所以不敢多吃,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有的胃下垂病人,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肝、脾、横结肠下垂,称之为全内脏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病变易诊断。因胃移到下腹部,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摸及更加明显。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就可以诊断为胃下垂。此病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用胃托系于腹部,可缓解临床症状。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很多优势,如中药、推拿、针灸,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
怎样治疗胃下垂?�
(1)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
(2)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仰卧后双腿伸直,然后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事休息,再重复做数次。也可在仰卧时,双腿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晚饭后散散步,回家后再仰卧床上,自行按摩腹部,从脐下轻柔地向上按压,然后在胃脘部做环行按摩。每天坚持可使胃逐渐上移。
(3)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18次。吸气时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脐下1.5寸处) ,呼气时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随呼气而放松。15分钟后做仰卧起坐,即身体平卧,双手放于头后,收缩腹部肌肉,上身由平卧位渐上抬,双肘向膝部靠拢,随后复位。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逐渐增加,3个月为1疗程。
康复锻炼期间,严禁做跑跳动作,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痛,身体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脉沉无力。治以举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药用炙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党参、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胃阴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干瘦,口渴喜饮,饮后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倒饱,手足心热,苔白少津,舌质红,脉细无力。治以滋阴养胃,健脾益气。药用经验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肾阳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饮,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饱胀,腹胀矢气,苔白而润,舌体肿大,脉沉细弱。治以温中健脾,补气冲阳。方选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附子、炮姜、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柴胡、当归、佛手、木香。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胃下垂有哪些外治法?�
(1)推拿法
腹部取穴:鸠尾(剑突下0.5寸)、中脘、气海、天枢,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推揉鸠尾、中脘为重点,循序往下至腹部,以脐周天枢、气海为重点按揉,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根据胃下垂的程度不同,自下而上托之。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疗(逆时针方向操作)14分钟。
背部取穴:肝俞(背部第9胸椎旁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旁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旁1.5寸)。患者取俯卧位,以轻揉的滚法,沿脊椎两侧操作,重点在胸6~12两旁的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按揉10分钟。
( 2) 针灸法
取穴:中脘、天枢向下斜刺外陵,气海向下斜刺关元。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恶心呕吐,配上脘、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和中降逆;如合并有溃疡病,可配巨阙、内关、公孙、脾俞、胃俞,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温中止痛;阳虚灸关元、气海;阴虚者加阴陵泉、太溪;气虚加足三里。
如果严重的话肯定很折磨人,但是一定要积极治疗,最后在家细心调养,少食多餐,这时的胃已经非常非常脆弱了,一定要十分认真保养。非常严重的话或许就要考虑手术等办法了,不要紧,对抗疾病要有信心。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者。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诊断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无张力型胃:胃体呈垂直状,蠕动无力,胃内滞留液较多,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超声波检查可见胃的下缘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电图描记检查可见胃电波幅值无论在餐前还是在餐后都低予正常。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器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腹胀、恶心明显者,可服用吗丁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中医治疗如下:
a.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引起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治疗以补中益气丸健脾升提。
b. 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后舒适,属脾虚气滞型,以健脾丸加香砂养胃丸健脾理气和胃。
c. 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聚为饮,水饮停留胃脘,可见胃脘痞胀、感觉胃中有水液晃荡、肠鸣作响,治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
胃下垂是怎么回事?�
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当人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不能超过脐下二横指(指胃小弯)。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由于胃的下垂,病人都有胃部不适的感觉,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所以不敢多吃,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有的胃下垂病人,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肝、脾、横结肠下垂,称之为全内脏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病变易诊断。因胃移到下腹部,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摸及更加明显。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就可以诊断为胃下垂。此病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用胃托系于腹部,可缓解临床症状。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很多优势,如中药、推拿、针灸,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
怎样治疗胃下垂?�
(1)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
(2)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仰卧后双腿伸直,然后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事休息,再重复做数次。也可在仰卧时,双腿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晚饭后散散步,回家后再仰卧床上,自行按摩腹部,从脐下轻柔地向上按压,然后在胃脘部做环行按摩。每天坚持可使胃逐渐上移。
(3)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18次。吸气时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脐下1.5寸处) ,呼气时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随呼气而放松。15分钟后做仰卧起坐,即身体平卧,双手放于头后,收缩腹部肌肉,上身由平卧位渐上抬,双肘向膝部靠拢,随后复位。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逐渐增加,3个月为1疗程。
康复锻炼期间,严禁做跑跳动作,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痛,身体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脉沉无力。治以举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药用炙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党参、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胃阴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干瘦,口渴喜饮,饮后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倒饱,手足心热,苔白少津,舌质红,脉细无力。治以滋阴养胃,健脾益气。药用经验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肾阳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饮,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饱胀,腹胀矢气,苔白而润,舌体肿大,脉沉细弱。治以温中健脾,补气冲阳。方选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附子、炮姜、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柴胡、当归、佛手、木香。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胃下垂有哪些外治法?�
(1)推拿法
腹部取穴:鸠尾(剑突下0.5寸)、中脘、气海、天枢,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推揉鸠尾、中脘为重点,循序往下至腹部,以脐周天枢、气海为重点按揉,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根据胃下垂的程度不同,自下而上托之。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疗(逆时针方向操作)14分钟。
背部取穴:肝俞(背部第9胸椎旁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旁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旁1.5寸)。患者取俯卧位,以轻揉的滚法,沿脊椎两侧操作,重点在胸6~12两旁的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按揉10分钟。
( 2) 针灸法
取穴:中脘、天枢向下斜刺外陵,气海向下斜刺关元。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恶心呕吐,配上脘、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和中降逆;如合并有溃疡病,可配巨阙、内关、公孙、脾俞、胃俞,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温中止痛;阳虚灸关元、气海;阴虚者加阴陵泉、太溪;气虚加足三里。
2019-12-31 · 上海嘉华,用真诚为您服务
上海嘉华在线
上海嘉华是一家“集,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保定点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始终坚持以“病客的满意度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并秉承“诚信、规范、合理、满意”的理念,为大众健康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本病是指站立时胃位置下移,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者。本病多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形者,其发病与膈肌松弛有关。
以往生育过多的妇女和无力、瘦长体形的人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卧床少动者,往往因腹肌张力下降、膈肌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而引起,常伴全身脏器下垂。
轻度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可出现上腹不适、易饱胀、痞满、嗳气、厌食、恶心、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后常可减轻。也可伴有全身脏器下垂的表现,或晕厥、心悸、低血压。
以往生育过多的妇女和无力、瘦长体形的人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卧床少动者,往往因腹肌张力下降、膈肌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而引起,常伴全身脏器下垂。
轻度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可出现上腹不适、易饱胀、痞满、嗳气、厌食、恶心、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后常可减轻。也可伴有全身脏器下垂的表现,或晕厥、心悸、低血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