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银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发放了多少贷款,支持了多少企业,更重要的在于其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在于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在于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改革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一、优化金融组织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步收缩经营效益差的基层网点,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主体减少的市场错位。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遍布城乡的网点,极大地丰富了对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方便了百姓生活。
二、 促进银行同业竞争
中小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竞争的压力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一卡通”、“一柜通”、“一本通”等金融创新品种的运用,既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的金融服务,也使银行自身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三、积累银行改革经验
中小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经营组织架构,从而为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积累了经验。
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的业务处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了收入分配体制,实行个人收入和银行收益挂钩,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了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这些经营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商业银行完善经营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地区金融风险的化解。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地区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通过对本地城市信用社的整顿与重组,根除了大量的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点,并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消化了历史形成的风险包袱。在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过程中,将规模弱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式。截止2001年末,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共计合并城市信用合作社超过2218家,消化设在城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金融服务社100多家。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一员,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从经济关系角度看,要正确处理与股东或投资者的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做到合法诚信,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社会关系角度看,需要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环境关系角度看,需要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银行必须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处理好银行与社会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肥沃土壤。
其次,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载体。商业银行面向千家万户,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除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外,社会性也十分重要,这种独特的社会性决定其必须面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商业银行是连接社会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私人资产不断累积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纽带。商业银行信用越高,老百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越协调,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基础。
第三,商业银行是实现协调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工具。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业务,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因而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特殊作用。通过发挥服务功能和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金融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一致,在和谐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银行经济目标和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
应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切实从源头上负起责任
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市场配置资源和维护金融经济安全中起核心作用。因此,银行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银行自身防范好了风险,才能维护存款人及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根据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高级管理层,并依照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运作。
二是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形成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使用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监管要求,建立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银行业是高杠杆率行业,充足的资本不仅是银行业自身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石,也是强化自我约束、增强公众信心的保证。建立和强化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摆脱盲目发展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保证。
第二,注重发挥服务功能,充当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既是银行的职能,也是银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银行发挥服务功能,要把握好服务方向,按照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运用信贷杠杆,高效配置信贷资源;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满足社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在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个性化的、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越高,客户才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样做,不仅银行业务能得到发展,而且银行也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才能与客户真正实现“双赢”。
第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形成具有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的具体的实践。
一、优化金融组织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逐步收缩经营效益差的基层网点,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主体减少的市场错位。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遍布城乡的网点,极大地丰富了对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方便了百姓生活。
二、 促进银行同业竞争
中小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竞争的压力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一卡通”、“一柜通”、“一本通”等金融创新品种的运用,既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的金融服务,也使银行自身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三、积累银行改革经验
中小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经营组织架构,从而为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积累了经验。
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规范的业务处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了收入分配体制,实行个人收入和银行收益挂钩,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了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这些经营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商业银行完善经营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地区金融风险的化解。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地区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通过对本地城市信用社的整顿与重组,根除了大量的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点,并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消化了历史形成的风险包袱。在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过程中,将规模弱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处置城市信用社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式。截止2001年末,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共计合并城市信用合作社超过2218家,消化设在城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金融服务社100多家。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一员,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从经济关系角度看,要正确处理与股东或投资者的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做到合法诚信,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社会关系角度看,需要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环境关系角度看,需要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银行必须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处理好银行与社会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肥沃土壤。
其次,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载体。商业银行面向千家万户,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除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外,社会性也十分重要,这种独特的社会性决定其必须面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商业银行是连接社会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私人资产不断累积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纽带。商业银行信用越高,老百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越协调,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基础。
第三,商业银行是实现协调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工具。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业务,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因而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特殊作用。通过发挥服务功能和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金融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一致,在和谐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银行经济目标和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
应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切实从源头上负起责任
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市场配置资源和维护金融经济安全中起核心作用。因此,银行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银行自身防范好了风险,才能维护存款人及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根据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高级管理层,并依照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运作。
二是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形成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使用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监管要求,建立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银行业是高杠杆率行业,充足的资本不仅是银行业自身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石,也是强化自我约束、增强公众信心的保证。建立和强化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摆脱盲目发展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保证。
第二,注重发挥服务功能,充当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既是银行的职能,也是银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银行发挥服务功能,要把握好服务方向,按照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运用信贷杠杆,高效配置信贷资源;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满足社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在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个性化的、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越高,客户才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样做,不仅银行业务能得到发展,而且银行也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才能与客户真正实现“双赢”。
第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形成具有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的具体的实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