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要3000字左右呢~谁能帮我找点资料,或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又或者可以告诉我哪些网站可以找到,尽快啊~我很急啊~谢谢了...
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要3000字左右呢~谁能帮我找点资料,或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又或者可以告诉我哪些网站可以找到,尽快啊~我很急啊~谢谢了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闻摄影的地位和功能
(一)地位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地位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功能的发挥决定地位的确立;一定的地位确立又为功能的实现提供保证。新闻摄影地位的提高和对功能的认知与拓展就是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同时,新闻摄影地位和功能也与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闻摄影的地位主要是与文字形式相比较而言的版面地位;新闻摄影的职能,主要的是作为新闻的共通职能,然后才是摄影自己的特色。
新闻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这是长久以来对新闻职能的规范,当然也适用于“六大兵种”之一的新闻摄影。但是,新闻毕竟不同于宣传,完全用宣传的思路来规范新闻事业的发展,会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研究“畸形”、落后的原因。发掘新闻摄影的功能也必须遵循新闻自身的规律。
(二)新闻摄影初显身手及地位的提高
八十年代初,在整个新闻界拨乱反正、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摄影界开始尝试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探索首先是从提高新闻摄影自身的新闻性开始的。
1983年,李莉在分析当时报纸新闻照片新闻性时有一个统计数字:《人民日报》的样本中只有11%的照片是事件性新闻照片。[2]新闻照片不报道新闻,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能怪别人不重视你的地位么?文章还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意识、新闻与宣传不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意识到新闻摄影的功能和优势。从提高新闻性出发来发挥新闻摄影的功能、提高自身地位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之后,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的论文大量涉及新闻摄影的特征、价值、优势和职能等问题,同时新闻实践领域也有很大的突破进展。
1981年6月,《中国日报》创刊,该报发表的新闻照片别具一格,图片不只大,而且突出“人”字。从题材的角度来看,发表了《儿童吃西瓜》(王文澜 摄)等富于生活气息的照片,既自然生动,又贴近百姓生活;从画面表现的形式来看,也以不干涉对象的现场抓拍为特色,使人们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图片的价值和魅力。[3]此后,新闻摄影表现的领域得到拓展,时效性增强,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密切,形式更加新颖活泼。照片可以被放大安排在头版显著位置,总体数量也得以增加。此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加大对新闻图片数量、质量的重视,开辟图片报道专栏。
新闻照片的优势,在于以其形象性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以其直观性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有人引证国外报纸版面的实例,指出新闻照片是外报的“天之娇子”,头条必须有照片,这是时代的需求读者的需求[4]。新闻摄影报道新闻的功能优势挖掘出来了,必然在版面上受到重视,其地位也才可能相应得以提升。
(三)图文并重的提出和实现历程
八十年代中期,新闻摄影改革的呼声很高,“图文并重”也就在这时提了出来。但是几年下来,虽然报纸版面上图片更多、更大,但“长期以来,新闻照片主要不是作为报道新闻而存在,而是被当成美化版面的填充物而存在”[5]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的改观。“图”,并没有重起来。因此,怎样真正实现“图文并重”,提高并确立新闻摄影的地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988年论文集中有两篇文章颇有意味:一篇是作为“总编辑”的范敬宜要“为摄影记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6]另一篇是作为“摄影记者”的金涌呼吁总编辑改变“思维定势”,支持新闻摄影改革。[7]这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问题对新闻摄影功能和地位的影响突显出来。
1990年,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举行,正式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纸编辑总方针,特别是要向总编辑宣传重视新闻摄影的理念。
贯彻“图文并重”的业务指导方针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更新编辑理念,呼吁报纸给摄影以更大的空间,提高其版面地位;二是提高新闻摄影自身质量,发挥其在报道新闻中的功能和优势。总编辑是图文并重的关键,“只有掌握报纸版面生杀大权的总编辑在版面上开了绿灯,图文并重的方针才可能得到落实。”[8]“幅大量多”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量,“重”就表现不出来,但“重图,主要是指新闻图片有分量,能够传播重要信息,反映重大的主题”。[9]图片与文字是协作与竞争关系,“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互争平等的采访权和发稿权,”[10]应根据新闻事件所呈现出的势态选择具体的报道方式。人们相信,只要给新闻摄影以机会,它就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到相应的地位。
(四)市场经济给新闻摄影带来机遇
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报业形势的变化也使新闻摄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之后,“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主题。我们的新闻事业是要反映时代的风貌的,作为其重要一翼的新闻摄影,理应当仁不让。“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纪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11]那么摆在新闻摄影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特点是需求和供给均日益丰富而且高效,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更直接而迅速,这恰好给新闻摄影以大显身手的机遇。“新闻摄影能更直观的反映典型人物的形象,记录典型人物工作和生活的原生态,有利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12]同时,报纸要吸引读者占有市场,就要关注读者需求,发掘自身卖点,而照片就是报纸最好的“卖点”。[13]
新闻摄影成了市场化报纸竞争的有力工具,深入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读报变成了“读图”,所以有人惊呼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受到如此的重视,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人开始强调新闻摄影的独立地位,[14]甚至呼吁新闻摄影要在报纸上唱主角,[15]以图片为中心报道新闻编辑版面。
真正使新闻摄影“独立”起来的,是专题摄影的大量出现和1995年《中国青年报》摄影专版的开辟。但即便如此,新闻摄影也不可能摆脱文字而单独报道新闻,“独立”和“主角”的提法只能被看作新闻摄影努力摆脱“重文轻图”观念束缚的强烈愿望。如果最初“图文并重”只是作为新闻摄影争取自身地位和发展的旗帜的话,那么现在的迫切问题应该是探讨如何使图文更好的结合,来提高新闻事业的整体素质,应对时代的挑战。从“图文并重”到“宜图则图、宜文则文”[16]和“图文相连”,[17]也是新闻摄影自身地位和功能逐步明晰的过程。
新闻摄影的优势和劣势的相对性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为人们认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西方一百五十年前的黄色报纸浪潮在我国新闻界阴魂再现,低质图片的大量泛滥带来的视觉污染再次引起人们的反思。
我们应该怎样重图呢?“图文并重”是针对“重文轻图”提出来的,而“重文轻图”的要害在“轻图”——轻视用图片来表现新闻,“重图即重视形象新闻”,而不是仅仅多用图来装饰版面。[18]市场压力下新闻摄影界在理论研究中也转而更加务实,以版面的吸引力、报纸的经营为出发点改革新闻摄影,但这与强调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并不矛盾,能经受市场检验的成功的报纸依靠的还是优秀的新闻图片。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决定了真正重视新闻的报纸就不会轻视图片的版面地位。
(五)影像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
如果把新闻摄影放到图像化时代的影像传播环境中来考察,那么它无疑成为新闻媒介中最为活跃的传播手段。
首先优秀的新闻照片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其次它突破了语言的障碍,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需求。“摄影影像在当代传播中都具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9]传播学的引入给新闻摄影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比较少。从载体上看,新闻摄影也早已突破了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束缚,走向电视、互连网等新兴媒体,其施展的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
总的看来,随着新闻摄影传播功能的彰显,其地位是在不断地突出,虽然不同报纸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但“图文并重”的理念在新闻实践中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贯彻。新闻摄影自身的地位,“是要逼出来的,靠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喊就能喊出来的。”[20]
可以预见:随着影像传播时代的到来,没有新闻摄影,就难有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
(六)新闻摄影功能简述
关于新闻摄影的具体功能,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拓展与深化的,上文关于地位和功能相互作用的演进过程已经作了基本的论述,这里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些条理化的归纳和补充。
首先,作为一种新闻形式,新闻摄影具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这是新闻摄影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据。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中“最机敏、最敏捷的视觉神经”,也是“交流各种信息最通俗、最迅速、最直观的工具之一”。[21]新闻摄影区别与文字报道之处在于其直观形象性,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甚至读者可以以形象来证实文字报道的可信性。当然,正是由于新闻照片的威力之大,假照片的危害也更大。如果扩展到传播学的视野看,新闻报道事实的过程也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对新闻摄影来说主要是感性的认知。同时,新闻摄影又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纽带。
其次,新闻摄影具有特殊的宣传引导功能。这个功能也是由新闻传播功能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起着党的宣传工具和社会舆论的向导作用。”[22]新闻与宣传历来就是难解难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而且不管怎么说,新闻确实扮演着一定的宣传的角色。新闻摄影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新闻摄影自身直观真实的特征相对于文字新闻能给宣传以更有力的支持,所以尤其受到宣传的重视。
第三,新闻摄影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这也是作为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新闻摄影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如果违法乱纪者对于“某某地某某人”这样的描述已经熟视无睹的话,那么把他的影像公之于众无疑还是可以多给他一点震慑的。如《人民日报》“立此存照”等批评监督性新闻摄影栏目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四,历史文献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纪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23]“黑镜头”、“老照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人们突出地感觉到照片作为历史记录的巨大意义。历史文献价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实反映时代风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好照片,也理所当然的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第五,审美功能。新闻摄影作品虽不同于艺术品,但其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24]依然有自己的美的内涵。很多新闻照片在保证饱含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拍得很漂亮,起到既传递新闻信息又美化版面,还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多重作用,这并不损害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和版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影像传播的背景下,新闻摄影影像具有跨文化沟通与传播的特殊优势。媒体上的影像和新闻摄影展览,在国际交往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什么比影像能更快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
近年来,各种世界性的新闻摄影展览,如2003年11月11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及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和各种摄影节在国内接连举行,在促进摄影界内部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一)地位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地位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功能的发挥决定地位的确立;一定的地位确立又为功能的实现提供保证。新闻摄影地位的提高和对功能的认知与拓展就是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同时,新闻摄影地位和功能也与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闻摄影的地位主要是与文字形式相比较而言的版面地位;新闻摄影的职能,主要的是作为新闻的共通职能,然后才是摄影自己的特色。
新闻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这是长久以来对新闻职能的规范,当然也适用于“六大兵种”之一的新闻摄影。但是,新闻毕竟不同于宣传,完全用宣传的思路来规范新闻事业的发展,会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研究“畸形”、落后的原因。发掘新闻摄影的功能也必须遵循新闻自身的规律。
(二)新闻摄影初显身手及地位的提高
八十年代初,在整个新闻界拨乱反正、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摄影界开始尝试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探索首先是从提高新闻摄影自身的新闻性开始的。
1983年,李莉在分析当时报纸新闻照片新闻性时有一个统计数字:《人民日报》的样本中只有11%的照片是事件性新闻照片。[2]新闻照片不报道新闻,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能怪别人不重视你的地位么?文章还分析指出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意识、新闻与宣传不分。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意识到新闻摄影的功能和优势。从提高新闻性出发来发挥新闻摄影的功能、提高自身地位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之后,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的论文大量涉及新闻摄影的特征、价值、优势和职能等问题,同时新闻实践领域也有很大的突破进展。
1981年6月,《中国日报》创刊,该报发表的新闻照片别具一格,图片不只大,而且突出“人”字。从题材的角度来看,发表了《儿童吃西瓜》(王文澜 摄)等富于生活气息的照片,既自然生动,又贴近百姓生活;从画面表现的形式来看,也以不干涉对象的现场抓拍为特色,使人们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图片的价值和魅力。[3]此后,新闻摄影表现的领域得到拓展,时效性增强,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密切,形式更加新颖活泼。照片可以被放大安排在头版显著位置,总体数量也得以增加。此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加大对新闻图片数量、质量的重视,开辟图片报道专栏。
新闻照片的优势,在于以其形象性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以其直观性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有人引证国外报纸版面的实例,指出新闻照片是外报的“天之娇子”,头条必须有照片,这是时代的需求读者的需求[4]。新闻摄影报道新闻的功能优势挖掘出来了,必然在版面上受到重视,其地位也才可能相应得以提升。
(三)图文并重的提出和实现历程
八十年代中期,新闻摄影改革的呼声很高,“图文并重”也就在这时提了出来。但是几年下来,虽然报纸版面上图片更多、更大,但“长期以来,新闻照片主要不是作为报道新闻而存在,而是被当成美化版面的填充物而存在”[5]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的改观。“图”,并没有重起来。因此,怎样真正实现“图文并重”,提高并确立新闻摄影的地位,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988年论文集中有两篇文章颇有意味:一篇是作为“总编辑”的范敬宜要“为摄影记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6]另一篇是作为“摄影记者”的金涌呼吁总编辑改变“思维定势”,支持新闻摄影改革。[7]这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问题对新闻摄影功能和地位的影响突显出来。
1990年,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举行,正式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纸编辑总方针,特别是要向总编辑宣传重视新闻摄影的理念。
贯彻“图文并重”的业务指导方针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更新编辑理念,呼吁报纸给摄影以更大的空间,提高其版面地位;二是提高新闻摄影自身质量,发挥其在报道新闻中的功能和优势。总编辑是图文并重的关键,“只有掌握报纸版面生杀大权的总编辑在版面上开了绿灯,图文并重的方针才可能得到落实。”[8]“幅大量多”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量,“重”就表现不出来,但“重图,主要是指新闻图片有分量,能够传播重要信息,反映重大的主题”。[9]图片与文字是协作与竞争关系,“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互争平等的采访权和发稿权,”[10]应根据新闻事件所呈现出的势态选择具体的报道方式。人们相信,只要给新闻摄影以机会,它就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到相应的地位。
(四)市场经济给新闻摄影带来机遇
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报业形势的变化也使新闻摄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之后,“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主题。我们的新闻事业是要反映时代的风貌的,作为其重要一翼的新闻摄影,理应当仁不让。“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纪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11]那么摆在新闻摄影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特点是需求和供给均日益丰富而且高效,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更直接而迅速,这恰好给新闻摄影以大显身手的机遇。“新闻摄影能更直观的反映典型人物的形象,记录典型人物工作和生活的原生态,有利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12]同时,报纸要吸引读者占有市场,就要关注读者需求,发掘自身卖点,而照片就是报纸最好的“卖点”。[13]
新闻摄影成了市场化报纸竞争的有力工具,深入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读报变成了“读图”,所以有人惊呼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受到如此的重视,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人开始强调新闻摄影的独立地位,[14]甚至呼吁新闻摄影要在报纸上唱主角,[15]以图片为中心报道新闻编辑版面。
真正使新闻摄影“独立”起来的,是专题摄影的大量出现和1995年《中国青年报》摄影专版的开辟。但即便如此,新闻摄影也不可能摆脱文字而单独报道新闻,“独立”和“主角”的提法只能被看作新闻摄影努力摆脱“重文轻图”观念束缚的强烈愿望。如果最初“图文并重”只是作为新闻摄影争取自身地位和发展的旗帜的话,那么现在的迫切问题应该是探讨如何使图文更好的结合,来提高新闻事业的整体素质,应对时代的挑战。从“图文并重”到“宜图则图、宜文则文”[16]和“图文相连”,[17]也是新闻摄影自身地位和功能逐步明晰的过程。
新闻摄影的优势和劣势的相对性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为人们认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西方一百五十年前的黄色报纸浪潮在我国新闻界阴魂再现,低质图片的大量泛滥带来的视觉污染再次引起人们的反思。
我们应该怎样重图呢?“图文并重”是针对“重文轻图”提出来的,而“重文轻图”的要害在“轻图”——轻视用图片来表现新闻,“重图即重视形象新闻”,而不是仅仅多用图来装饰版面。[18]市场压力下新闻摄影界在理论研究中也转而更加务实,以版面的吸引力、报纸的经营为出发点改革新闻摄影,但这与强调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并不矛盾,能经受市场检验的成功的报纸依靠的还是优秀的新闻图片。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决定了真正重视新闻的报纸就不会轻视图片的版面地位。
(五)影像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
如果把新闻摄影放到图像化时代的影像传播环境中来考察,那么它无疑成为新闻媒介中最为活跃的传播手段。
首先优秀的新闻照片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其次它突破了语言的障碍,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需求。“摄影影像在当代传播中都具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9]传播学的引入给新闻摄影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比较少。从载体上看,新闻摄影也早已突破了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束缚,走向电视、互连网等新兴媒体,其施展的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
总的看来,随着新闻摄影传播功能的彰显,其地位是在不断地突出,虽然不同报纸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但“图文并重”的理念在新闻实践中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贯彻。新闻摄影自身的地位,“是要逼出来的,靠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喊就能喊出来的。”[20]
可以预见:随着影像传播时代的到来,没有新闻摄影,就难有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
(六)新闻摄影功能简述
关于新闻摄影的具体功能,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拓展与深化的,上文关于地位和功能相互作用的演进过程已经作了基本的论述,这里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些条理化的归纳和补充。
首先,作为一种新闻形式,新闻摄影具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这是新闻摄影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据。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中“最机敏、最敏捷的视觉神经”,也是“交流各种信息最通俗、最迅速、最直观的工具之一”。[21]新闻摄影区别与文字报道之处在于其直观形象性,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甚至读者可以以形象来证实文字报道的可信性。当然,正是由于新闻照片的威力之大,假照片的危害也更大。如果扩展到传播学的视野看,新闻报道事实的过程也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对新闻摄影来说主要是感性的认知。同时,新闻摄影又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纽带。
其次,新闻摄影具有特殊的宣传引导功能。这个功能也是由新闻传播功能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起着党的宣传工具和社会舆论的向导作用。”[22]新闻与宣传历来就是难解难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而且不管怎么说,新闻确实扮演着一定的宣传的角色。新闻摄影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新闻摄影自身直观真实的特征相对于文字新闻能给宣传以更有力的支持,所以尤其受到宣传的重视。
第三,新闻摄影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这也是作为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新闻摄影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如果违法乱纪者对于“某某地某某人”这样的描述已经熟视无睹的话,那么把他的影像公之于众无疑还是可以多给他一点震慑的。如《人民日报》“立此存照”等批评监督性新闻摄影栏目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四,历史文献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纪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23]“黑镜头”、“老照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人们突出地感觉到照片作为历史记录的巨大意义。历史文献价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实反映时代风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好照片,也理所当然的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第五,审美功能。新闻摄影作品虽不同于艺术品,但其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24]依然有自己的美的内涵。很多新闻照片在保证饱含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拍得很漂亮,起到既传递新闻信息又美化版面,还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多重作用,这并不损害新闻摄影的新闻性和版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影像传播的背景下,新闻摄影影像具有跨文化沟通与传播的特殊优势。媒体上的影像和新闻摄影展览,在国际交往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什么比影像能更快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
近年来,各种世界性的新闻摄影展览,如2003年11月11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及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和各种摄影节在国内接连举行,在促进摄影界内部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朝闻通
2024-10-12 广告
2024-10-12 广告
朝闻通是国内知名的媒体发布服务公司,专注企业国内外媒体发布、新闻发布会、活动策划推广、媒体邀约、海外推广营销21年。业务咨询: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合作案例点击查看详情微博KOL:微博KOL合作价格点击查看详情公众号KOL:公众号KOL合作...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朝闻通提供
展开全部
“图文并重”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
图片新闻是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是一张报纸的“眼睛”。新闻图片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图片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手段,对图片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新闻摄影“重”起来,无论是实践中的开拓,还是认识上的升华,都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更需要站在新闻改革的高度创新理念,使之成为我们自觉追求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强化,由“两翼齐飞,图文并茂”转变为“两翼齐飞,图文并重”,出现了历史性突破。如果说,“茂”体现的是表象上的丰富多彩;那么,“重”体现的则是内涵上的不可替代。这种实质上的跨越,并非新闻摄影界一厢情愿,而是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说到底,它反映了报纸新闻改革深化的内在要求。
图片新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报纸的可看性,但图片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它刊登的大小决定的。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取决于新闻性的强与弱,取决于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在选择头版新闻照片时,首先选用的是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信息量多的。并按照它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小而定。照片采用多少,取决于新闻信息含量多少。
新闻摄影是形象新闻、视觉新闻,这一特性决定了对新闻摄影有角度出新的要求。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同样的题材,能够找到新的拍摄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让读者犹如看到了新东西,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新鲜感受对新闻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新闻摄影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可以看得见的有形象特征的新闻事实,具有可视形象特征是新闻摄影表现新闻的基本要求,而可视形象里的新闻价值则是对新闻摄影显示社会价值及其独特魅力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没有可视形象,就没有新闻摄影,也没有动人的强烈视觉效果。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形象价值来实现。因此,注意视觉表现力,对新闻摄影而言,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二、策划是提高图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策划是提高宣传报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新闻摄影策划也是提高新闻图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图片新闻出精品和增强报纸图片魅力的有效手段。强有力的策划会使摄影报道有深度、有分量,并能起到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
1. 对稿件采访前的策划
摄影稿件只能深入现场拍摄,不能像文字稿件那样可以事后弥补。这一特性决定摄影采访必须对采访对象有透彻的了解,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各种可能性有个清醒的估计和预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计划性、预见性。解决了这些,才可能有真正的主动性。这种事先策划,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主观先行,而是对中心的把握和导向研究的结合,是结合客观事实对各种力量的分析、调动和正确使用。摄影记者是策划的最终执行者,记者的具体策划能力决定着照片新闻的质量,决定着报纸版面的魅力大小,因此,要求记者要善于以变应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主动灵活地完成任务。
2. 对现有稿件处理中的策划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目前的状况仍然是自然来稿多于组织记者采访的稿件。特别是对于记者较少的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处理好来稿,对于引导通讯员提高摄影专业水平,更好地发挥图片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给拍摄者出主意深化主题,使现有摄影专题更上一个层次。对拍摄较差,但有好线索和摄影价值的专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供拍摄者参考,最终做好这个专题。另外,对来稿中有相关意义的或可以互为补充的一些稿件,从整体上把握,进行策划,认真编辑加工,使之成为有分量有价值的好摄影专题。
“读图时代”、“视觉时代”、“图像时代”等上升到“时代”高度的断语,已把照片对于报纸的重要性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记者采回了好的图片新闻,要使它真正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共鸣,还有赖于图片编辑的一双慧眼。这里也存在一个后期策划的问题。他是将创造性的悬念与主题最大限度地具体化的人。这就是要求编辑在处理图片时要有灵性、有悟性、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版面经营能力以及美学修养和版面审视能力,这种完整的策划能力是一个好编辑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版面编辑经常编辑一些新闻稿件,见多识广,有些想法和建议应及时与摄影记者沟通,甚至有好的摄影专题报道,最好直接参与策划。这种“订货”式的报道方式, 很受摄影记者的欢迎,摄影记者和编辑共同参与策划,并使这组专题摄影报道已有了“买主”,摄影记者只管拍好就是了。
一个媒体的成功策划应是编辑、记者达成共识。摄影记者和编辑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往往也是一对矛盾体,有时编辑不看好摄影记者的某些照片,有时编辑把很有价值的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处理得很小,而记者们常常抱怨编辑不识货,不会用照片,原因在哪?细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缺乏沟通;二是编辑图片意识不强。因此,培养编辑的图片意识,让编辑们学习一定的新闻摄影知识和新闻摄影的规律及特点,掌握优秀照片的标准对提升报纸水平至关重要。应该指出的是,有的报纸一听说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结果不该放大的照片,也在版面上大幅刊登,但求大,不求精,结果适得其反,摄影记者看到版面编辑在处理图片上不分好坏,没有认真选择,便不那么卖力气了,反正好坏都一样,这便在摄影记者心理上产生一种“负效应”。
版面编辑应注重新闻图片的文字编辑工作,有的报纸刊登的图片说明十分乏味,仅仅几句话,还有一半是空话或套话。文字说明对图片新闻所起的作用不能低估,编辑对摄影记者文字说明要提出严格要求,对不符合新闻要素的文字说明应要求摄影记者重写,甚至重新采访,让新闻主题更加鲜明,报道更深刻。
三、摄影记者的素质是新闻图片的重要保证
图文并重要求新闻图片要和文字一样,成为现代报纸不可或缺的一只有力的翅膀,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决定因素。因为,要提高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首先新闻摄影记者要能够拿出高质量的新闻摄影作品,而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新闻摄影作品质量的高低。
现代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目标对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要过硬,而且要求记者具有相当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更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学识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现代新闻摄影记者素养的要求应该比对一般的文字记者素养要求还要高。因为重视摄影报道已成为现代报纸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将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而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很可能将会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一张报纸的兴衰成败。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渠道的不断增多,广大受众在考虑信息的可靠性、价值性、时效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途径等方面,显得十分挑剔。这就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种“机器加人”、四平八稳,丝毫没有冲击力、震撼力的图片是没有市场和竞争力的。再有,只注重图片的艺术性,忽视了新闻摄影的客观性、真实性,把新闻摄影的“新”字换成了“艺”,也是新闻摄影记者不容忽视的。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在新闻现场的拍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事件的核心部分及人物的最佳瞬间。而是找角度,讲究构图及运用光线,误认为是为了突出图片的艺术性,从而忽视了新闻的核心部分。
新的器材及技术也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摄影强调抓拍最佳新闻瞬间,它不同于从事电视工作者的摄像记者。摄像记者可以把分散的图像画面通过编辑, 形成一套完整的图像资料。新闻摄影则是用一幅或几幅图片来表现事件的典型过程。为了提高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很多报社为摄影记者配备了数码相机。与传统的摄影技术相比,数码技术突出的优点一是快捷,能迅速传递信息;二是数码相机容量大。但数码相机的出现给新闻摄影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数码相机不同于普通相机,它要求使用者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要懂得专业外语。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报刊社有2000余家,从业的摄影记者2万人左右。“五会”(会摄影、会写作、会电脑、会外语、会开车)的摄影记者己越来越受到报社的重视。摄影记者能独立完成国内、外重大的新闻采访任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媒体提出的新挑战。
另外,摄影记者作为图片新闻的采集者应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应将报纸的兴衰成败作为己任,创造性地去工作,而不能将自己置于“配角”地位。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外,还应重视不能搞形而上学,图文并重,有量的规定,也有质的要求,关键还是质的要求。不能认为量多就是“重”,量少就是“轻”,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报纸上照片的数量越多就越好。这是一个尺度问题,编排照片的版面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处理好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一组图片也好,一个版面上的几张单幅图片也好,必然有主有次,不会是一个分量。哪一张分量重,版面编辑要有清楚的认识。
再就是在版式设计上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稿件的位置关系。好的图片,新闻含量高、内容重要、视觉冲击力强的,发大,发好位置,组照也要尽量挤出版面来发。质量差的图片,坚决不让上版面,不凑合,不将就。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时代的呼唤。近年来,图片的运作正越来越受到各媒体的重视,许多报纸的头版都以整版或非常抢眼的位上刊登大幅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构图讲究,而且紧扣新闻事件,其强大的冲击力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愈演愈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无可比拟的视觉冲击优势出尽了风头,这就迫使报纸在表现形式上必须更新。而各大报纸为了争夺市场。除了在报道内容上下功夫外,也力求在版面上标新立异,先声夺人。其中,除去版式、标题的改变外,能与电视争高下的便是图片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作节奏的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了,人们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很方便地得到一种最新鲜、最明了的信息,这就使得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都需要集中更多的图片报道来传播重大新闻。即“读图时代”的到来,它的突出标志是,图片需求量迅速增大。
新闻摄影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关键在报纸的指挥者、版面编辑和摄影记者能否调动起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使报纸真到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在读者心里扎下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图片新闻是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是一张报纸的“眼睛”。新闻图片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图片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手段,对图片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新闻摄影“重”起来,无论是实践中的开拓,还是认识上的升华,都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更需要站在新闻改革的高度创新理念,使之成为我们自觉追求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强化,由“两翼齐飞,图文并茂”转变为“两翼齐飞,图文并重”,出现了历史性突破。如果说,“茂”体现的是表象上的丰富多彩;那么,“重”体现的则是内涵上的不可替代。这种实质上的跨越,并非新闻摄影界一厢情愿,而是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说到底,它反映了报纸新闻改革深化的内在要求。
图片新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报纸的可看性,但图片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它刊登的大小决定的。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取决于新闻性的强与弱,取决于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在选择头版新闻照片时,首先选用的是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信息量多的。并按照它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小而定。照片采用多少,取决于新闻信息含量多少。
新闻摄影是形象新闻、视觉新闻,这一特性决定了对新闻摄影有角度出新的要求。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同样的题材,能够找到新的拍摄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让读者犹如看到了新东西,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新鲜感受对新闻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新闻摄影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可以看得见的有形象特征的新闻事实,具有可视形象特征是新闻摄影表现新闻的基本要求,而可视形象里的新闻价值则是对新闻摄影显示社会价值及其独特魅力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没有可视形象,就没有新闻摄影,也没有动人的强烈视觉效果。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形象价值来实现。因此,注意视觉表现力,对新闻摄影而言,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二、策划是提高图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策划是提高宣传报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新闻摄影策划也是提高新闻图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图片新闻出精品和增强报纸图片魅力的有效手段。强有力的策划会使摄影报道有深度、有分量,并能起到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
1. 对稿件采访前的策划
摄影稿件只能深入现场拍摄,不能像文字稿件那样可以事后弥补。这一特性决定摄影采访必须对采访对象有透彻的了解,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各种可能性有个清醒的估计和预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计划性、预见性。解决了这些,才可能有真正的主动性。这种事先策划,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主观先行,而是对中心的把握和导向研究的结合,是结合客观事实对各种力量的分析、调动和正确使用。摄影记者是策划的最终执行者,记者的具体策划能力决定着照片新闻的质量,决定着报纸版面的魅力大小,因此,要求记者要善于以变应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主动灵活地完成任务。
2. 对现有稿件处理中的策划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目前的状况仍然是自然来稿多于组织记者采访的稿件。特别是对于记者较少的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处理好来稿,对于引导通讯员提高摄影专业水平,更好地发挥图片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给拍摄者出主意深化主题,使现有摄影专题更上一个层次。对拍摄较差,但有好线索和摄影价值的专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供拍摄者参考,最终做好这个专题。另外,对来稿中有相关意义的或可以互为补充的一些稿件,从整体上把握,进行策划,认真编辑加工,使之成为有分量有价值的好摄影专题。
“读图时代”、“视觉时代”、“图像时代”等上升到“时代”高度的断语,已把照片对于报纸的重要性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记者采回了好的图片新闻,要使它真正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共鸣,还有赖于图片编辑的一双慧眼。这里也存在一个后期策划的问题。他是将创造性的悬念与主题最大限度地具体化的人。这就是要求编辑在处理图片时要有灵性、有悟性、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版面经营能力以及美学修养和版面审视能力,这种完整的策划能力是一个好编辑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版面编辑经常编辑一些新闻稿件,见多识广,有些想法和建议应及时与摄影记者沟通,甚至有好的摄影专题报道,最好直接参与策划。这种“订货”式的报道方式, 很受摄影记者的欢迎,摄影记者和编辑共同参与策划,并使这组专题摄影报道已有了“买主”,摄影记者只管拍好就是了。
一个媒体的成功策划应是编辑、记者达成共识。摄影记者和编辑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往往也是一对矛盾体,有时编辑不看好摄影记者的某些照片,有时编辑把很有价值的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处理得很小,而记者们常常抱怨编辑不识货,不会用照片,原因在哪?细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缺乏沟通;二是编辑图片意识不强。因此,培养编辑的图片意识,让编辑们学习一定的新闻摄影知识和新闻摄影的规律及特点,掌握优秀照片的标准对提升报纸水平至关重要。应该指出的是,有的报纸一听说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结果不该放大的照片,也在版面上大幅刊登,但求大,不求精,结果适得其反,摄影记者看到版面编辑在处理图片上不分好坏,没有认真选择,便不那么卖力气了,反正好坏都一样,这便在摄影记者心理上产生一种“负效应”。
版面编辑应注重新闻图片的文字编辑工作,有的报纸刊登的图片说明十分乏味,仅仅几句话,还有一半是空话或套话。文字说明对图片新闻所起的作用不能低估,编辑对摄影记者文字说明要提出严格要求,对不符合新闻要素的文字说明应要求摄影记者重写,甚至重新采访,让新闻主题更加鲜明,报道更深刻。
三、摄影记者的素质是新闻图片的重要保证
图文并重要求新闻图片要和文字一样,成为现代报纸不可或缺的一只有力的翅膀,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决定因素。因为,要提高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首先新闻摄影记者要能够拿出高质量的新闻摄影作品,而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新闻摄影作品质量的高低。
现代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目标对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要过硬,而且要求记者具有相当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更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学识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现代新闻摄影记者素养的要求应该比对一般的文字记者素养要求还要高。因为重视摄影报道已成为现代报纸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将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而摄影记者素质的高低,很可能将会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一张报纸的兴衰成败。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渠道的不断增多,广大受众在考虑信息的可靠性、价值性、时效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途径等方面,显得十分挑剔。这就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种“机器加人”、四平八稳,丝毫没有冲击力、震撼力的图片是没有市场和竞争力的。再有,只注重图片的艺术性,忽视了新闻摄影的客观性、真实性,把新闻摄影的“新”字换成了“艺”,也是新闻摄影记者不容忽视的。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在新闻现场的拍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事件的核心部分及人物的最佳瞬间。而是找角度,讲究构图及运用光线,误认为是为了突出图片的艺术性,从而忽视了新闻的核心部分。
新的器材及技术也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摄影强调抓拍最佳新闻瞬间,它不同于从事电视工作者的摄像记者。摄像记者可以把分散的图像画面通过编辑, 形成一套完整的图像资料。新闻摄影则是用一幅或几幅图片来表现事件的典型过程。为了提高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很多报社为摄影记者配备了数码相机。与传统的摄影技术相比,数码技术突出的优点一是快捷,能迅速传递信息;二是数码相机容量大。但数码相机的出现给新闻摄影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数码相机不同于普通相机,它要求使用者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要懂得专业外语。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报刊社有2000余家,从业的摄影记者2万人左右。“五会”(会摄影、会写作、会电脑、会外语、会开车)的摄影记者己越来越受到报社的重视。摄影记者能独立完成国内、外重大的新闻采访任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媒体提出的新挑战。
另外,摄影记者作为图片新闻的采集者应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应将报纸的兴衰成败作为己任,创造性地去工作,而不能将自己置于“配角”地位。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外,还应重视不能搞形而上学,图文并重,有量的规定,也有质的要求,关键还是质的要求。不能认为量多就是“重”,量少就是“轻”,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报纸上照片的数量越多就越好。这是一个尺度问题,编排照片的版面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处理好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一组图片也好,一个版面上的几张单幅图片也好,必然有主有次,不会是一个分量。哪一张分量重,版面编辑要有清楚的认识。
再就是在版式设计上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稿件的位置关系。好的图片,新闻含量高、内容重要、视觉冲击力强的,发大,发好位置,组照也要尽量挤出版面来发。质量差的图片,坚决不让上版面,不凑合,不将就。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时代的呼唤。近年来,图片的运作正越来越受到各媒体的重视,许多报纸的头版都以整版或非常抢眼的位上刊登大幅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构图讲究,而且紧扣新闻事件,其强大的冲击力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愈演愈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无可比拟的视觉冲击优势出尽了风头,这就迫使报纸在表现形式上必须更新。而各大报纸为了争夺市场。除了在报道内容上下功夫外,也力求在版面上标新立异,先声夺人。其中,除去版式、标题的改变外,能与电视争高下的便是图片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作节奏的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了,人们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很方便地得到一种最新鲜、最明了的信息,这就使得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都需要集中更多的图片报道来传播重大新闻。即“读图时代”的到来,它的突出标志是,图片需求量迅速增大。
新闻摄影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关键在报纸的指挥者、版面编辑和摄影记者能否调动起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使报纸真到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在读者心里扎下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种情况:新闻图片是作为重要的新闻事实来补充记者的文字报道的.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种情况:新闻图片是作为记者的文字报道的解释和说明,在新闻报道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种情况:新闻图片的作用是兼顾上面两种情况的.
举例:一个车祸新闻,现场的照片就是作为重要的新闻事实来补充记者的文字说明的.
一篇讲述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可能把以前的唐山大地震的图片也发出来跟这次地震作比较,此时的新闻图片就是做解释说明作用的.
某个科学家研究出了重大的科研发明,此时他的发明成果的图片就是兼顾补充记者文字报道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新闻图片是作为记者的文字报道的解释和说明,在新闻报道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种情况:新闻图片的作用是兼顾上面两种情况的.
举例:一个车祸新闻,现场的照片就是作为重要的新闻事实来补充记者的文字说明的.
一篇讲述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可能把以前的唐山大地震的图片也发出来跟这次地震作比较,此时的新闻图片就是做解释说明作用的.
某个科学家研究出了重大的科研发明,此时他的发明成果的图片就是兼顾补充记者文字报道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5-18
展开全部
新闻图片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如下作用:1.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图片报道能够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新闻事件,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从而加强新闻的可信度。2.提高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人们的视觉和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图片,通过精心挑选的新闻图片报道,能够让新闻更具吸引力,提高报道的关注度。3.丰富新闻报道的信息量:新闻图片报道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信息,让读者通过图片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得到更深入的报道。4.对事件进行评判和评论:有时候,一些媒体通过选择特定的图片来进行评判和评论,让读者对事件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5.记录历史和文化:新闻图片报道还能够记录历史和文化传承。通过这些图片,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了解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和联系。综上所述,新闻图片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