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 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 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怎样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宜在10-12月,翌年1-3月收获,选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种植,亩放有机质肥料1500-2000公斤,草皮灰150公斤,将肥料撒入田块后用旋耕机充分混耙,整平起畦,畦宽1.3米,畦面种3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用种量100公斤,种后覆盖地膜。当出苗时及时破膜引苗,当幼苗生长15-20厘米时进行追肥,亩用沼气粪水15-20担,加入7.5公斤钾肥,随即用沟底坭培土,促使植株前期迅速生长。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忌过湿或过干。注意防治晚疫病。
土豆也要科学种植
在许多农友的心目中,土豆 (马铃薯)是种很“泼皮”的作物,将其剁成几块(只要上面有芽眼)种入土中,都能长成枝繁叶茂的植株,长出硕果累累的土豆。
土豆有晚疫病和早疫病。致病病菌主要在带病土豆的薯块和残留在土壤中的残根遗薯中过冬、越夏。土豆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幼茎,形成带病斑的中心病株,在低温高湿(温度18℃~22℃,湿度90%以上)时,病菌从植株的气孔或表皮侵入发病。病菌落地则从薯块的伤口、芽眼及皮孔侵入为害,造成植株叶片边缘先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茎部产生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如果不及时摘掉病叶,剔除病株,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导致一株株土豆苗萎蔫枯死,地下的土豆一个个产生褐色或浅紫色粉斑,进而成为皮下部呈粉红色干腐型干硬或内部湿腐型腐烂 (早疫病的土豆表皮呈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凹陷斑,皮下呈褐色海绵状干腐)的没有商品价值的废物。
土豆晚疫病暴发的原因主要在于把土豆当成了“泼皮”庄稼,长期连作,不进行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发病后又未及时防治。
“泼皮”土豆也有它的“个性”,就是不能在长期种植薯芋类、茄果类蔬菜的地上连作,要求提供防治病害的有利条件。
一、选用抗病品种,挑选无病田的健康土豆做种
比如:内蒙古的“乌蒙”,黑龙江的“克新”,北京的“虎头”“跃进”等系列抗病品种。
二、种子消毒
一是变温浸种:先将薯种在40℃~50℃的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放入60℃温水中(种薯和温水的比例为1∶4)浸15分钟。二是药物浸种: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种薯15分钟后晾干播种。
三、轮作
疫病是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共同的种传加土传病害,忌讳连作。要减少病源,减轻病害,必须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不发生疫病的作物实行3年~4年的轮作。
四、土壤消毒
在种过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菜地连种土豆,必须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方法是:先清除前茬作物的茎叶,将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再清除耕作层中的残根遗果(块茎),减少病原物。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千克拌生石灰20千克~30千克,草木灰40千克~60千克撒入田间。耙匀整成栽培垄后在垄顶开栽培穴或沟,栽土豆时在土豆周围撒40%五氯硝基苯3千克拌90千克~150千克干细土的保护药土。
五、合理施肥,科学管理
无论底肥还是追肥,都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要合理搭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保证土豆“吃好”“吃健康”。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保护薯根,薯块不外露,不受伤。
六、药剂防治
疫病在条件合适时,发病迅猛,危害严重,因此要勤调查。发现病叶、病株要立即摘去销毁,迅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除福美双、代森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外,还有以下几种农药:
1.防治晚疫病72.2%普克力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47%甲瑞农600倍~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
2.防治早疫病50%扑海因1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每6天~7天用药一次,连喷3次~4次。万万不能只防治一次就“马放南山”。
1首先把土豆按切成块,保证每块上至少有一个芽
2最好是种在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里
3看来你也不是农村的,不用每天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就可以了,水呢最好 存放几天的水,或者是一些营养丰富的水.
4等土豆苗长出来了,可以买些肥料,适当施肥.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 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 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怎样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宜在10-12月,翌年1-3月收获,选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种植,亩放有机质肥料1500-2000公斤,草皮灰150公斤,将肥料撒入田块后用旋耕机充分混耙,整平起畦,畦宽1.3米,畦面种3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用种量100公斤,种后覆盖地膜。当出苗时及时破膜引苗,当幼苗生长15-20厘米时进行追肥,亩用沼气粪水15-20担,加入7.5公斤钾肥,随即用沟底坭培土,促使植株前期迅速生长。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忌过湿或过干。注意防治晚疫病。
土豆也要科学种植
在许多农友的心目中,土豆 (马铃薯)是种很“泼皮”的作物,将其剁成几块(只要上面有芽眼)种入土中,都能长成枝繁叶茂的植株,长出硕果累累的土豆。
土豆有晚疫病和早疫病。致病病菌主要在带病土豆的薯块和残留在土壤中的残根遗薯中过冬、越夏。土豆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幼茎,形成带病斑的中心病株,在低温高湿(温度18℃~22℃,湿度90%以上)时,病菌从植株的气孔或表皮侵入发病。病菌落地则从薯块的伤口、芽眼及皮孔侵入为害,造成植株叶片边缘先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茎部产生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如果不及时摘掉病叶,剔除病株,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导致一株株土豆苗萎蔫枯死,地下的土豆一个个产生褐色或浅紫色粉斑,进而成为皮下部呈粉红色干腐型干硬或内部湿腐型腐烂 (早疫病的土豆表皮呈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凹陷斑,皮下呈褐色海绵状干腐)的没有商品价值的废物。
土豆晚疫病暴发的原因主要在于把土豆当成了“泼皮”庄稼,长期连作,不进行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发病后又未及时防治。
“泼皮”土豆也有它的“个性”,就是不能在长期种植薯芋类、茄果类蔬菜的地上连作,要求提供防治病害的有利条件。
一、选用抗病品种,挑选无病田的健康土豆做种
比如:内蒙古的“乌蒙”,黑龙江的“克新”,北京的“虎头”“跃进”等系列抗病品种。
二、种子消毒
一是变温浸种:先将薯种在40℃~50℃的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放入60℃温水中(种薯和温水的比例为1∶4)浸15分钟。二是药物浸种: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种薯15分钟后晾干播种。
三、轮作
疫病是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共同的种传加土传病害,忌讳连作。要减少病源,减轻病害,必须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不发生疫病的作物实行3年~4年的轮作。
四、土壤消毒
在种过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菜地连种土豆,必须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方法是:先清除前茬作物的茎叶,将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再清除耕作层中的残根遗果(块茎),减少病原物。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千克拌生石灰20千克~30千克,草木灰40千克~60千克撒入田间。耙匀整成栽培垄后在垄顶开栽培穴或沟,栽土豆时在土豆周围撒40%五氯硝基苯3千克拌90千克~150千克干细土的保护药土。
五、合理施肥,科学管理
无论底肥还是追肥,都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要合理搭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保证土豆“吃好”“吃健康”。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保护薯根,薯块不外露,不受伤。
六、药剂防治
疫病在条件合适时,发病迅猛,危害严重,因此要勤调查。发现病叶、病株要立即摘去销毁,迅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除福美双、代森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外,还有以下几种农药:
1.防治晚疫病72.2%普克力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47%甲瑞农600倍~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
2.防治早疫病50%扑海因1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每6天~7天用药一次,连喷3次~4次。万万不能只防治一次就“马放南山”。
1首先把土豆按切成块,保证每块上至少有一个芽
2最好是种在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里
3看来你也不是农村的,不用每天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就可以了,水呢最好 存放几天的水,或者是一些营养丰富的水.
4等土豆苗长出来了,可以买些肥料,适当施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