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扬州盐商为什么会逐步走向衰弱?原因是什么?
推荐于2017-09-02 ·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明清时期,盐商被授予绝对垄断经营权,坐收暴利,过着豪奢的生活,但他们的垄断经营权同时也是官府牟利的工具,从而埋下了衰弱的隐患。在官盐难以保证朝廷和官府的财政收入的时候,取消盐商的垄断权,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已成定局。
交纳巨额银两取得垄断经营权,盐商坐收暴利
盐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长期被垄断经营的对象,汉代与唐代都曾把垄断盐利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授予盐商绝对的垄断经营权,这是明清猛巧时期才有的事。
明初,因为北方边境大量囤兵以防御蒙古势力,所以朝廷规定盐商必须先纳粮到边塞,然后由官府视纳粮的多少颁发盐引,商人拿到盐引后才可以到盐场领枝局键盐行销,这种制度叫做“开中法”。到了明中叶,开中法逐渐废弛,出现了盐引卖不动的局面。
万历四十五年(1617),负责整顿盐政的袁世振开始推行“纲法”来消化积压的盐引。他把商人手中的旧引分为十纲,编成册子。每年以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为了避免新的竞争,便于管理,商人的数量受到了严格控制。每年发行新引时,都以纲册原载的商人与引数为依据,册上无名者不得加入。这样一来,那些册上有名的商人(所谓“纲商”)就得到了政府特许的垄断经营权,可以借此攫取巨额利润,而且这种权利是可以世袭的。
清初沿袭了明代的盐法。盐商运销食盐,须先向盐运司交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向灶户买盐,再贩往指定的行盐区(叫做“引岸”)销售。然而盐引并不能随便领取,商人必须以引窝为据,证明自己拥有运销食盐特权。为了得到引窝,商人又必须事先“认窝”,也就是交纳巨额银两取得官府授予的垄断经营权。
在盐法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盐商的角色发生了分裂,出现了窝商、运商、场商、总商等名目,他们在食盐的流通过程中各有不同的职能。窝商,也叫业商。清初本来没有窝商、运商之分,凡是有引窝的腊裤盐商都是自己运销食盐。之后,因为一些有引窝的盐商缺乏资本无力贩运,就将引窝租给无窝的商人经营,于是便有了窝商、运商之分。
窝商自己不经营盐业,而是纯粹靠出租引窝坐收巨利,是盐业垄断性的最突出的表现。运商,也叫租商。运商想要贩卖食盐,必须先向窝商缴付“窝价”,租取引窝,然后到盐运司衙门纳课领引,他们在食盐的流通过程中起着产地与销售地之间的桥梁作用。场商,是在指定的盐场向灶户收购食盐再转卖给运商的商人。他们攫取了收购盐场全部产盐的特权,所以往往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段,残酷剥削生产者。
明清时期的盐法采取这种“纲商引岸”制,背后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明清时期的国家没有太多的力量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所以倾向于采取“包”的形式,抓住实力雄厚之人,责成他们承包到底。这一点,在总商的设置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总商,又名商总,是运商中家道殷实、资本雄厚的人,盐运司衙门指定他们为总商,把散商分隶于他们名下。每年征课办引的时候,总商要监督完成,还要负责查禁私盐,朝廷如有盐政方面的举措,也往往要与总商协商。
除垄断经营权之外,朝廷还给盐商以很多其他优惠条件。如允许他们“加价”(提高官定售盐价格)、“加耗”(增加每引的斤数)以及“借帑”(即从国库里借钱营运)。有了这样的保证,盐商可以说是坐收暴利。
在盐的收购、运输与销售各个环节,相关官员无不伸出贪婪的手
盐商虽然手握垄断经营权,可以牟取暴利,但是朝廷和官府并不是白给他们这些好处,而是指着他们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他们的负担也很沉重。按照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的说法:清朝初年,两淮盐区(行销的地方包括今天的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六省)的正纲盐课银原有90余万两,加上其他杂款,也只有180余万两。但是到了乾隆年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00余万两银,是原额的好几倍。而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之后,两淮盐区每年需要交纳的款项竟然达到800余万两之多。
盐商的负担还不止于行盐纳课,他们还要承受官员的额外盘剥。朝廷为了加强对盐课的征收,设置了各种机构和官员,这些官员除了领取俸禄之外,还有一笔丰厚的养廉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他们的贪污腐败行为。但是,他们仍然把盐商视为圈里的猪羊任意宰割,明勒暗扣,无止无休。
在盐的收购、运输与销售各个环节,相关官员无不伸出贪婪的手,雁过拔毛。道光朝的包世臣说:“淮商办运,纳请引、呈纲、力听钱粮,在运司一衙门,设收支、广盈、架阁、承发四房,出入各五、六次,遍历经、库、知、巡四首领,皆商厮名走司者主之,故商命每悬走司之手。然后转历分司、场员、坝员、监掣、批验、子盐各衙门,然后盐得上船赴岸。凡经一署,投一房,则有一次费。合计所费,殆浮正杂,而迂曲备至。”可见盐政衙门内部机构复杂,官员们层层盘剥,商人自有其苦衷。
当时有人指出,在所有需要与官府打交道的事情里,没有比盐商办盐更艰难繁重的了。合计下来,商人暗里支出的费用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一半。雍正时期,皇帝厉行改革,把很多陋规都进行透明化处理,确定下来,免得官员浮收。两淮盐区规定盐商要以“公务”的名义送给盐政每年8万两白银,以“薪水”的名义送给盐运司每年4万两白银。
此外,每逢盐运使有离任或外调的,盐商也都要照例馈赠一笔重金。盐官的收入如此丰厚,难怪大家都抢着要做。如巡盐御史一职,初时只有六品,却是人人艳羡的肥差,而且一般还轮不到别人,只能由相当于皇帝家奴的“内务府”官员担任。康熙朝时,内务府官员李煦长期担任两淮盐政,离任时他还恋恋不舍,一再上奏皇帝,请求再留一任。
需要指出的是,皇帝虽然屡次下旨严禁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加给盐商的摊派是最大的。乾隆皇帝前后6次南巡,他口头上虽然说“一切出自内府,无烦有司供亿”,但是主要花费的都是长芦、两淮盐商的钱。盐商们争先恐后,各出奇招,以博皇帝的欢心,用度无算。
乾隆年间爆发的两淮盐引案,亏空达1000多万两,其中就包括“备办南巡出差银”。不仅如此,康乾以来,朝廷每次遇到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需要花钱的时候,盐商们都得踊跃捐输,多则数百万,少则数十万。乾嘉年间,各地盐商报效捐输军需就达白银3000万两之多,其中两淮盐商为支持朝廷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四年(1799)到八年的短短4年之间连续6次捐输,共计白银550万两。
盐商引领奢侈生活方式,据说远在北京的西太后梳头时也要模仿扬州的妓女
盐商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食盐销售,因此他们可以任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获取巨额利润。但是,由于传统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倾向于用赚来的钱购买土地或者捐纳官职,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此外他们会把大量的钱投入奢侈的生活消费中,其中尤以居住在扬州的两淮盐商为甚。
扬州是两淮盐运司衙门所在地,盐商多聚集于此。据《清稗类钞》记载,黄均太是当时两淮八大商总之首。他吃一碗蛋炒饭需要耗银50两。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碗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都是完整,且必须粒粒分开,每粒米都要泡透蛋汁,炒出来外面金黄的,内心雪白。与这碗饭相配的是百鱼汤,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极尽精致之能事。更令人咋舌的是,据说他吃的鸡蛋并非一般的鸡下的,而是吃了人参、苍术等药物的鸡下的,所以味道特别好。
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一书是扬州盐商奢靡之风的全面记录,吃喝玩乐就不必说了,据说盐商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消遣。例如,选美活动搞腻了就选丑,把大姑娘的脸上涂了酱油在太阳底下暴晒,看谁更丑。又如,为了比谁更有钱,大家纷纷在金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跑到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看谁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
盐商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他们修建楼台馆榭,养戏班开戏院,琢磨精致的菜肴,逛妓院养“瘦马”,调脂弄粉。盐商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扬州的社会风气,当时市面上游逛着大量闲人,他们不事生产,无所事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在茶馆和澡堂之间流连。扬州盐商的生活方式还具有领导时尚的作用,据说远在北京的西太后梳头时也要模仿扬州的妓女,否则就嫌不够新潮。
两淮盐商的豪奢,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服务于拉拢贿赂官员的需要的。盐商尽管不满于各级官员的巧取豪夺,但他们又需要这些官员的庇护,因此他们往往要竭力备办令官员满意的物品。
两淮盐政高恒出身内务府,是真正的纨绔子弟,盐政事务完全不在心上,只知道聚敛财物。盐商针对其好色贪财的特点,物色美女,搜集珍玩,馈赠于他,结果正中下怀,高恒甚至可以答应将以往的亏空一笔勾销。
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是位名士,风流自赏,对于黄白之物只觉得俗不可耐。盐商投其所好,花重金购买善本图书碑帖献上。卢见曾感觉这个贿赂很不俗,就欣然笑纳,之后还不断收受,乐此不疲。总之,两淮盐商用心揣摩官员的爱好,又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感染官员,使他们“入吾彀中”,豪奢风气下掩盖的是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官商的勾结共谋。
破除垄断的新制度逐渐取代了旧制度,盐商的风光不再,没落已成定局
清中期以后,盐商报效捐的压力渐渐增大,又要品尝“借帑还息”的苦果,加上官吏勒索,自己生活豪奢,很多人都陷入外强中干,入不敷出的境地。为了克服危机,他们只有不断抬高盐价一条路,以致于民间出现了百姓被迫淡食的局面,民怨沸腾。而私盐则趁机大行其道,几乎占据了官盐一半的市场。
官盐发生严重滞销,商人开始欠缴盐课,直接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为了增加盐课收入,清廷决心对盐法进行改革。道光十二年(1832)两江总督陶澍议准将两淮盐务改归两江总督兼管,以统一事权。之后,他大刀阔斧地将淮北引盐为票盐,也就是在那些交通不便、引商不肯前往的地方,允许资本较小的商人经营,他们不必认窝,只要缴纳盐课就给据官票,让他们凭票贩盐。陶澍的这一举措很快收到了实效,既方便了百姓,也增加了朝廷收入。道光三十年,两江总督陆建瀛又将此法推行于淮南。以后,票盐法渐渐向福建、两浙、长芦等盐区推进。
纲法改为票法,从根本上取消了盐商对盐业的垄断,深刻地触犯了盐商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据说,当时的盐商对陶澍恨之入骨,设计了一种新的纸牌规则。他们增加了两张新牌,一张是“桃树”,拿到这张牌的人“虽全胜亦全负”,所以一旦拈到此牌无不痛骂。另一张是“陶小姐”,暗喻陶澍的女儿,“得之者虽全负亦全胜”,所以拿到这张牌的人无不欢喜雀跃,并且“浪语谑词,猥亵无比”。但是,无论如何痛恨,新制度逐渐取代了旧制度,盐商的风光不再,没落已成定局。
纵观清代盐商的盛衰过程,可以看到,他们的垄断经营权同时也是官府牟利的工具,这正是他们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所副教授)
第一,海势东迁,运河淤积,动摇了两淮盐商的生存基础。淮河入海口盛产海盐和扬州处于三大水系交汇口的独特地理位置,是两淮盐商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随着淮河上游水土的不断流失,入海口泥沙的大量冲积,海势渐向东去,淮南盐产逐年减少。而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淤积也日益严重,影响了航运能力。这些都使两淮盐商的生存基础摇摇欲坠。
第二,清政府向盐商征收的各种盐税和“报效”,吞噬了两淮盐商的利润。清朝时两淮盐课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盐课共划分为场课、引课、杂项三大类。此外,清代盐商时常向清廷“捐赠”银两,贿赂皇室和内务府。这种捐赠被称为“报效”,也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对盐业的计划性管理,其目的在于盐商要获得或巩固对盐引的垄断。盐商和政府之间相互需要对方,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政府的各衫拍轮级官员有时却为难盐商,盐商不得不更加“乐输报效”,整个盐法最终难以摆脱恶性循环的漩涡。如清代的盐商在积累了巨额资本后,报效主要有5种,应急军需的“军需报效”、兴修水利的“水利报效”、备皇室之用的“备公报效”、遇水旱偏灾而举行的“赈济报效”、缉私和办理新政等的“杂项报效”。据统计,清一代上述报效银合计达8100余万两。除盐课和“报效”之外,各级官吏还对盐商进行敲诈、搜刮,盐商要向官员送程仪、索规礼、奉别敬。盐商从政府那里取得特权,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承受大小官吏的盘剥,任由封建政府与各级官吏勒索。
第三,水患频仍,社会动荡,加速了两淮盐商的衰落。淮河的全流域在长江和黄河下游,并曾经多次与黄河混为一流,与长江至今还有瓜葛。由于淮河流域短,中下游地势平缓,人口密集,因此历史上淮河就多灾而又多事。淮河的每次洪灾都对当地的社会财富带来大量损失,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盐商的经济利益。同时,清末社会动荡,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经济发展。而清政府为应付浩大的军费开支,又加剧盐税的征收。同治时的御史刘毓南有《请整顿盐法疏》,其中说:“两淮盐课为皖省军饷大宗。”罗尔纲《淮军史》也指出:“江南税厘所入,淮南盐厘居三分之二,为淮军饷源命脉所系。”又如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扬州盐商筹集了不少银子送给太平军,请他们不要进城,但史实是,太平军三次占领扬州城,没收了许多盐商的家产。频繁的水灾、动乱的社会,使两淮盐商在衰败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第四,以纲变票的制度变化,敲响了两淮盐商的丧钟。清代原来实施的纲盐制度,乃由明代的“开中”法演变而来。所谓纲盐制度,就是由清政府每年根据食盐生产地区的产量和各地销售量之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而止。其最大特点在于封建政府承认盐商窝本世袭的权利,由商人结纲行运包销引盐,封建政府完全脱离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只是通过盐业管理机构直接向盐商收取课税。这种盐业专卖制度将纲运制和商课制正式结合起来,成为定法。纲盐制表面上是一种以产定销的产品策略,实质上是国家通过赋予盐商窝本世袭的权利,让其获取高额专卖利润,然后再通过强制的盐课和半强制的报效等诸多形式巧取豪夺,迫使盐商进行利益再分配,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嘉庆、道光年间,纲盐制的破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淮盐或信务的紊乱严重影响政府财政和国家食盐专卖制度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引盐壅滞、私盐泛滥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清政府将纲盐制逐步改革为票盐制。票盐制取消了盐引和引商对盐引的垄断,取消了行盐地界的限制,实行“招贩行票,在局纳课,买盐领票,直运赴岸,较商运简捷。不论资本多寡,皆可量力运行,去来自便”。票盐制的实施,使纲盐制体制下的两淮盐商失去了垄断特权,盐商手中掌握的根窝顿成一堆无用废纸,从贺裂而促使他们彻底走向没落。有论者指出,“两淮盐商属于一种封建性的商业资本,由于脱离了生产过程而极其游移不动,一旦封建专卖权利剥夺,它就必然变成无本之本而趋向灭亡”,此说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第五,资本流向不合理,削弱了两淮盐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两淮盐商是个寄生性、依附性、消费性的商人群体,这一本质决定了他们的不可能把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两淮盐商在获得钱财之后,将大量钱财用于购置田地。对于他们来说,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最稳妥的财富保有形式,他们实际上是一群商人加地主。中国自有商鞅变法以后的土地制度、土地观念造就了这个群体的气质和衰败。两淮盐商的另一重要资金流向就是建造园林,目前扬州园林多是明清以后盐商遗留下来的,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引用刘大观的话评价扬州:“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扬州园林史专家朱江先生在四十多年前曾对扬州园林作实地调查,著有《扬州园林品赏录》,书中记述了江春的康山草堂、净香园,黄至筠的个园,黄氏趣园、郑氏影园等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第六,穷奢极欲,挥霍浪费,摧毁了两淮盐商的进取力量。盐商中不乏锐意进取者,但绝大部分盐商精神贫乏,他们筑园亭,美服饰,精肴馔,养清客,蓄优伶,玩古董,工博弈,骄奢淫逸,声色犬马。沈起凤《谐铎》卷九“赛齐妇”中说“扬州商习,宴客必彻夜,陪坐者以佰计”。周生《扬州梦》卷三中描述:“平时宴客一席费数万钱、十数万钱,席宾主数人,人人各携一妓或二妓,妓各赏万四千钱。”两淮盐商除了讲究饮食,崇尚菜肴之美外,还喜欢享受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所谓“皮包水”,就是指早上吃早茶,“水包皮”是指在浴室洗澡。扬州画舫录中记载:“菜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备极豪侈。” 这也使得扬州娼家别出心裁,对所蓄雏姬“教以自安卑贱,曲事主母”,渐成扬州“养瘦马”的风俗。奢侈的生活,腐蚀了盐商的灵魂,他们耽于声色,失却了勃勃的创业雄心。
官商关系影响盐商的兴衰局咐。实行纲法时期,盐商主要是靠政府获得经营盐业的许可,因此当年盐商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弊腔切,不论是晋商或者徽商都是一样。清代以后,徽商和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康熙、乾隆南巡,即由徽州盐商招待。徽商构筑的园林,培养的歌女、妓女,还有徽菜、徽班,以及古玩、文物,都是行贿皇室、官员之所需。徽商在扬州的生活非常奢侈,《扬州画舫录》就有体现。但是何炳棣先生说,徽商生活的腐化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他们交结官场的需要。官商关系为盐商的垄断经营、牟取暴利提供保证,给与方便。两淮盐商有总商,有首总,与政府打交道的是总商,他们用盐商们聚集的钱财贿赂官员,得到了好处,大家再分。
盐法变革、银钱桐卜纯比价也是影响盐商衰落的因素。清代从纲法转为票法,对徽商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虽说,票法实行后,谁都可以做盐业买卖,但是政府还是有控制,盐引是有限的,杂赋是很多的。政府税收重是最主要的原因。银钱比价引起的银贵钱贱,是鸦片以后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清代老百姓日常交易用铜钱,向政府交税用银子。道光以后,银子短缺,银子越来越贵,铜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样一来,盐商向政府交税的负担重了,转嫁到盐价,盐价就高了。
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接运河,沿海地带有很多盐场,成本低而产量多。所以,很早以前,两淮就是重要的产盐区。扬州又有京杭运河的交通之便。
扬州的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还有徽商。为什么集中到扬州了?这主要与明代叶淇盐法改革有关。明初实行开中法,故而商人在边境从事商屯、发展粮食生产的,改为纳银之后,西北地区的各路盐商就纷纷来到淮扬地区扎根经商。这就包括了山西、陕西商人。乾嘉学派的阎若璩就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盐商大贾的家庭,祖上就是从山西移民到扬州的商人。
另外,扬州盐商一半左右是徽商,徽商有地缘优势,两淮行盐区他们比较熟悉;再者,徽商和政府关系好,有政治优势。
徽商重视教育和科举,家族多培养官员。比如,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二人都是清代军机大臣,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家族就是做盐业贸易的。除家族中人跻身士大夫之列外,徽商不惜慷慨解囊为朝廷捐输、报效,对盐政衙门和盐官“效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乾隆皇帝七次南巡,这些费用都出自徽商。所以,他们能进入纲本、占窝、垄断盐业贸易。这些徽商大量买盐引,不仅自己贩盐,还倒卖盐引。
扬州盐商的巨者旦富是利用清朝政府给予他们的特权——盐引制,通过垄断经营、贱买贵卖等手段取得的。他们兴盛于此,也败落于此。
2.京杭大运河的衰落同样对其衰落产生了较大影响
3.商人的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积累的资本不知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房之地。江南的园林令人叹服不已就是典型的例子。生活的奢侈。结交文人、招致名士、收买字画、收藏名物
4.政治上,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过于强大,政治干涉过大
嘉庆道光年间,清政府频繁的查收勒索使扬州盐商无利可图,一蹶不振,于是纷纷走
5.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成了清政府特殊用项的来源,两淮的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政权的经济命脉,“损益盈虚,动关国计”。【扬州盐商也无形中承担了许多封建义务】
6.行闭嫌和贿皇帝官方逃避税款 。从乾隆11年到33年这笔…………
7.寅吃卯粮。原来早在乾隆11年由于…………
8.私盐的兴起,私盐贩子的盛行
9.西方鸦片的输入也是重大影响因素之一 轿盯
10.清后盐务改革《票盐法》废除了扬州盐商的贩卖盐的特权 打击盐商特权
参考资料:http://wenhua.yzwb.com/system/2010/05/12/010127343.shtml
探索·发现:扬州盐商(四)衰落之谜http://jishi.cntv.cn/yangzhouyangshang/classpage/video/20110424/100709.shtml
回答问题时找到了这部央视的纪录片 认真看了一遍 实在是受教非浅 如果有时间建议你也看一下25分钟左右。
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好多都知道不让上答 删了 你看看那个视频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