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五味到底是哪五味? 20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在《内经》中出现主要有两种代指,一是指五味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
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的多含醣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甙类或苦味质等。
扩展资料:
咸味的来源
相传夏禹时期已经开拓了盐田。致商殷时代,盐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调料。盐作为咸味唯一的呈味物质,被使用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关于盐的由来。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所谓“天生”,从“盐"的字形便可读出,繁体写法“盐”的上部包含着“卤"字。《说文解字》释“卤"为“西方碱地也”就是西方盐泽之地天然析出的盐粒,故而“天生曰卤”,卤又经过滤煮加工结晶成盐,故有“人生曰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味
常说的“戒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
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
扩展资料
民间有一句话叫“厨中五味盐为首”,可见咸味是五味中最被人广泛接受,且最为重要。
咸味是最常见的口味,主要通过咸盐来摄入。古人最初提取咸盐主要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海盐和井盐。
早在五千多年前人们开始利用海边的咸土,淋上卤水煎盐。战国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实行“官山海”的政策,把盐收归国有。
此后,历朝历代围绕盐铁都有不同的政策,盐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资源,同时古人也认为咸味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滋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味
你提到的“(湖南)好象是说狗肉,蛇.鳖(甲鱼),斑鸡.斑鱼”和“戒五味”没有关系。
人们常说的“戒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植、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对于最后一点,《黄帝内经》中指出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谢谢
五味所禁 简称“五禁(见《素问·宣明五气篇》)。“禁”,有避免和禁忌的意思。由于五味归于五脏,而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偏则容易致病,故必有所禁。辛味善走气分,但性主散,多食则能耗气,故气病不宜多食辛味。咸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则血行凝涩,故血病不宜多食咸味。苦味善走骨,因其能助心运行水液的作用,故又称“决渎之宫”(见《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的决渎功能是联合许多脏器而发挥其作用的,其中尤以肾、脾、肺等关系更为密切,如这些脏的功能障碍,可使三焦不通利、气化失常而产生肿胀和小便不利等症。
1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2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3韭:伤肝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4薤:[xiè] 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
5兴渠:伤肺蔽金气,肺劳经常出悲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