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6-10
展开全部
姓名字号:于谦,字廷益
生 卒 年:公元1398~1457年
出 生 地:浙江钱塘
职 务:兵部侍郎、尚书
特 长:军事、政治
历史评价
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难,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一生成就
公元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1423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于谦被派往西南视察军队,安抚少数民族。于谦到了那里之后,就到少数民族地区微服私访,查知官兵在那里滥杀无辜瑶民冒充匪徒,向朝廷邀功请赏的罪行。于谦立即向朝廷上奏,促使朝廷下令严禁为了邀功滥杀无辜。于谦初入仕途,就显示出为民除害的决心。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专设巡抚一职,作为一个地区的长官。于谦因为政绩出色,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于谦在这个职位上前后19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奏请朝廷豁免灾区农民拖欠的租税;在各地设置“平准仓”、“惠民药局”,平抑粮价,救济贫苦;大力兴修水利,连年整修加固黄河堤坝;还设法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于谦19年如一日,奔波于黄河南北、太行山区,访察民情,兴利除弊。他的诗里也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如“碗子城边路,年年几度过。山川认行色,花鸟熟鸣珂”,写他年年往来于太行山区,连山川花鸟都认得他了;又如“月落日未出,东方隐又明。云连怀庆郡,雾绕泽州城”,写他披星戴月,巡行郡县的辛劳。于谦的勤政爱民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忠心爱戴,山西、河南一带的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于龙图,有的地方甚至为他建立了生祠。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升为左侍郎。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大部分官员束手无策,有人竟然建议南迁避祸。于谦立即义正词严的斥责道:“主张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根本动摇了,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没有希望了。你们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最终导致覆亡吗?如今只有火速调集四方军队勤王,誓死坚守京师。”他的建议得到了■王和吏部尚书王直等的支持,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决定了坚守京师之后,朝廷立即着手从外地调运粮食来京,以备守城之用,人心渐渐安定下来。随即,在于谦等的督促下,■王下令严惩奸党,稳定了政局。群臣又拥立■王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景泰。■王即位,使朝廷不再群龙无首,而且使瓦剌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的打算落空了,这对坚守北京有很大的作用。
在于谦的主持下,朝廷除调集四方军队来援助京师外,还派人到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壮士,扩充军队。京师的军队迅速增加到22万人,兵力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于谦又加紧训练军队,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修筑工事,准备迎敌。于谦还建议朝廷,号召全城百姓,倾城出动,将通州官仓里的几百万石粮食运到了北京城,为长期坚守京城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于谦还重新布置了京师周围一些军事要地的防务,以捍卫京师。
10月初,瓦剌首领也先胁持英宗,以送还上皇之名,大举南下。于谦将22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北京九门之外,又传令凡是有盔甲的士兵不出城杀敌一律斩首;临阵脱逃的,一律斩首。于谦自己也顶盔贯甲,亲自在德胜门外迎敌。他还下令将九门全部关闭,以示不打败敌人绝不进城。
10月11日,于谦首先在彰仪门外击败瓦剌军队。随即,于谦又在德胜门外大败瓦剌,击毙了也先的弟弟孛罗。也先见形势不妙,就急忙胁持着英宗,狼狈撤退。
于谦得到瓦剌败退的消息,立即派兵跟踪追击,一举歼灭敌人万余名,夺回了1万多被敌人掠去的百姓。瓦剌军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也先的军事进攻接连失败,军队损失惨重,议和的要求也被明朝政府拒绝,双方的贡市贸易也停止了,因此,也先决定无条件送还英宗,和明朝恢复和平的贡市贸易。这标志着明朝抗击瓦剌的战争胜利结束了。于谦在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成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生活速写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了,一直最嫉恨于谦的石亨和徐有贞拥立英宗复位,景泰帝被废,不久被秘密害死。石亨等政变得逞后,就污蔑于谦、范广等图谋叛逆,将他们全部斩首、抄家。英宗复位的第6天,于谦被杀害了。于谦被害之后,天下百姓痛心疾首,京郊妇孺无不洒泪悲泣,天下人齐声为他呼冤,北京人民曾经编了一首歌谣来纪念他,“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钱(谐音于谦)”。公元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把他的故居改建为“忠节祠”。于谦幼年读书的杭州庆春门私塾,也被命名为“于公读书楼”。
传世佳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名人年谱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
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于谦被杀害。
生 卒 年:公元1398~1457年
出 生 地:浙江钱塘
职 务:兵部侍郎、尚书
特 长:军事、政治
历史评价
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难,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一生成就
公元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1423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于谦被派往西南视察军队,安抚少数民族。于谦到了那里之后,就到少数民族地区微服私访,查知官兵在那里滥杀无辜瑶民冒充匪徒,向朝廷邀功请赏的罪行。于谦立即向朝廷上奏,促使朝廷下令严禁为了邀功滥杀无辜。于谦初入仕途,就显示出为民除害的决心。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专设巡抚一职,作为一个地区的长官。于谦因为政绩出色,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于谦在这个职位上前后19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他奏请朝廷豁免灾区农民拖欠的租税;在各地设置“平准仓”、“惠民药局”,平抑粮价,救济贫苦;大力兴修水利,连年整修加固黄河堤坝;还设法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于谦19年如一日,奔波于黄河南北、太行山区,访察民情,兴利除弊。他的诗里也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如“碗子城边路,年年几度过。山川认行色,花鸟熟鸣珂”,写他年年往来于太行山区,连山川花鸟都认得他了;又如“月落日未出,东方隐又明。云连怀庆郡,雾绕泽州城”,写他披星戴月,巡行郡县的辛劳。于谦的勤政爱民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忠心爱戴,山西、河南一带的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于龙图,有的地方甚至为他建立了生祠。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升为左侍郎。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大部分官员束手无策,有人竟然建议南迁避祸。于谦立即义正词严的斥责道:“主张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根本动摇了,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没有希望了。你们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最终导致覆亡吗?如今只有火速调集四方军队勤王,誓死坚守京师。”他的建议得到了■王和吏部尚书王直等的支持,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决定了坚守京师之后,朝廷立即着手从外地调运粮食来京,以备守城之用,人心渐渐安定下来。随即,在于谦等的督促下,■王下令严惩奸党,稳定了政局。群臣又拥立■王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景泰。■王即位,使朝廷不再群龙无首,而且使瓦剌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的打算落空了,这对坚守北京有很大的作用。
在于谦的主持下,朝廷除调集四方军队来援助京师外,还派人到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壮士,扩充军队。京师的军队迅速增加到22万人,兵力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于谦又加紧训练军队,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修筑工事,准备迎敌。于谦还建议朝廷,号召全城百姓,倾城出动,将通州官仓里的几百万石粮食运到了北京城,为长期坚守京城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于谦还重新布置了京师周围一些军事要地的防务,以捍卫京师。
10月初,瓦剌首领也先胁持英宗,以送还上皇之名,大举南下。于谦将22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北京九门之外,又传令凡是有盔甲的士兵不出城杀敌一律斩首;临阵脱逃的,一律斩首。于谦自己也顶盔贯甲,亲自在德胜门外迎敌。他还下令将九门全部关闭,以示不打败敌人绝不进城。
10月11日,于谦首先在彰仪门外击败瓦剌军队。随即,于谦又在德胜门外大败瓦剌,击毙了也先的弟弟孛罗。也先见形势不妙,就急忙胁持着英宗,狼狈撤退。
于谦得到瓦剌败退的消息,立即派兵跟踪追击,一举歼灭敌人万余名,夺回了1万多被敌人掠去的百姓。瓦剌军退出塞外,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也先的军事进攻接连失败,军队损失惨重,议和的要求也被明朝政府拒绝,双方的贡市贸易也停止了,因此,也先决定无条件送还英宗,和明朝恢复和平的贡市贸易。这标志着明朝抗击瓦剌的战争胜利结束了。于谦在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成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生活速写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了,一直最嫉恨于谦的石亨和徐有贞拥立英宗复位,景泰帝被废,不久被秘密害死。石亨等政变得逞后,就污蔑于谦、范广等图谋叛逆,将他们全部斩首、抄家。英宗复位的第6天,于谦被杀害了。于谦被害之后,天下百姓痛心疾首,京郊妇孺无不洒泪悲泣,天下人齐声为他呼冤,北京人民曾经编了一首歌谣来纪念他,“鹭鸶水上走,何处觅鱼钱(谐音于谦)”。公元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把他的故居改建为“忠节祠”。于谦幼年读书的杭州庆春门私塾,也被命名为“于公读书楼”。
传世佳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名人年谱
公元1447年,于谦调到京师,担任兵部侍郎。
公元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明朝,于谦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卫京师。
公元1457年,“夺门之变”发生,于谦被杀害。
2013-06-10
展开全部
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而且是“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 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而且是“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 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0
展开全部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获释后发动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于北京,1459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另外,于谦是个刚烈的人,在王振弄权时,赴京不送礼,一直大骂王振,铁骨铮铮。
他睿智,在英宗被俘后,其弟朱祁镇继位。大臣们在朝汤上打死王振余党马顺,朱祁镇吓得要跑。只有于谦冷静,拦住皇帝,免得锦衣卫乘机杀害朝臣。
他正直,不接受石亨贿赂,得罪他们,才被陷害。
另外,于谦是个刚烈的人,在王振弄权时,赴京不送礼,一直大骂王振,铁骨铮铮。
他睿智,在英宗被俘后,其弟朱祁镇继位。大臣们在朝汤上打死王振余党马顺,朱祁镇吓得要跑。只有于谦冷静,拦住皇帝,免得锦衣卫乘机杀害朝臣。
他正直,不接受石亨贿赂,得罪他们,才被陷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