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这种假设类的历史问题来说其实结果大都是否定的,因为历史上之所有这种结果,都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事件产生这种结果,而对于项羽没有乌江自刎而是过江东之后能否卷土重来这一问题来说肯定也是否定的。
其实历史上众多文人都对此事发出过疑问以
及解答,而解答的比较中肯的应该是王安石在《乌江亭》中所写到的:“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亦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意思就是说当时天下大战导致了人们开始厌倦战争,厌战心理十分严重,还有大量的仁人义士因此而死,而当时的天下大势已经定下来了,虽然江东子弟仍然还有很多,但是肯为项羽效力继续与刘邦打下去的江东子弟却不一定会有很多。
除了以上王安石所说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几条原因,以下来一一分析。
第一个原因:项羽就算重新组织起军队与刘邦在战,其人才也远远不如刘邦多和有用。
要知道刘邦在与项羽共同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统治的时候,刘邦手下已经有一大批能人亲信,像樊哙、萧何等,而当时项羽非常霸道,试图将其他六国的君主都当做自己的傀儡,甚至还杀掉了自己拥立的君主--楚怀王熊槐。而这也导致了大批的六国臣子纷纷自立,不再拥护项羽,甚至因为这个原因本想将韩国复国的张良也前去投奔刘邦。而之后因为项羽的不信任以及刚愎自用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向了刘邦阵营。甚至最后连范增都离他而去,而武将方面,除了项羽自己,项羽阵营中的都是武艺高强但是计谋不足的武将,而反观刘邦却拥有韩信以及大批投降他的秦国将领,两者之间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再次起军的项羽就算这样的阵容都没有办法组起来了,只能是使用一些没经过战争洗礼的年轻人,之与谋臣方面,经过灭秦之战,天下有志于从龙的谋臣能出世的都已在刘邦阵营,项羽实在是难以再次找到合适的谋臣。
第二个原因:楚地百姓对项羽的感官不一定都是好的,项羽可能得不到全力支持。
关于楚地江东父老是否会全力支持项羽这个问题,其实是必然不会的,不说前面提到的原因,就说项羽杀了楚怀王熊槐一事,这就会让楚地百姓中的一部分拥护楚王的不再相信项羽,认为他是乱臣贼子。
第三个原因:刘邦绝对不会放心项羽继续存活于世,不会给他喘息的机会。
毕竟之前有勾践和夫差之间的故事,刘邦可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鸿沟协约签订后,张良和陈平建议追击项羽,说“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刘邦立即毁约追击项羽。因此刘邦是绝对不会放过项羽让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