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杀生,惩恶的问题,一直不是太明白
我知道佛教制定戒杀的戒律,特别是杀人,罪很重,但是在有点经典又记载有杀人的故事,或者说对一切众生要慈悲,而又有惩戒的故事(网上很多人的说法又不一,有的说惩恶即是扬善,纵恶...
我知道佛教制定戒杀的戒律,特别是杀人,罪很重,但是在有点经典又记载有杀人的故事,或者说对一切众生要慈悲,而又有惩戒的故事(网上很多人的说法又不一,有的说惩恶即是扬善,纵恶即是为恶,所以惩恶扬善是应该的。有的说以杀止杀不对,又有的说,对大恶的人可以行方便杀,而似乎太虚大师在抗日时期也呼吁过日本的佛教徒革其本国军阀政客的性命的,这就是主动的,主观上的行杀了吧?那么我有个问题,到底哪种情况下,行杀,方便杀是可以的?(既然来问,就不要让我自己去经典上查看,要是有这个条件,何必还来问了是不是?)而对众生要慈悲软语,但是哪种情况下惩戒又是可以的,以及佛教徒对待恐怖主义,黑色会的态度是怎样得?是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与其斗争,还是说可以退让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别说这只是政府的事情,如果一个国家什么事情都是政府的事情,那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是不合格的人民,最终还毁在人民手里),希望大家有什么感受,想法的,能回答下我上面的问题,希望不要模棱两可的回答,直接的回答就好,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好就是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行,直接说就好,不要绕弯子,很感谢。
展开
1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直接的回答就好”楼主这句话说得最到位!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讲道过:直心是道场!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杀的戒律是为了给处在小乘阶段的学人予以方便的。规定在小乘没有学习圆满或者即使小乘学圆满了也不肯进趣大乘的时候是决不可以起杀心、破杀戒的,否则在佛的角度上就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的。
小乘阶段的学习是以自利为主的,自利不成便无法自立,就更无法利他。而佛菩萨的最终目的是完全利他的,利他的心态就叫慈悲心,因此佛菩萨一直是要求“对一切众生要慈悲”的!
只要学人圆满了小乘的修学便能够自立了,这就代表这时的学人是有了利他也就是有了慈悲众生的能力或叫基础。
圆满了小乘又愿意利他的学人,就叫大乘学人。大乘的根本就是慈悲心,但是要注意的是慈悲相,是代表不了慈悲心的。也就是说,比如判断某个人有没有慈悲心是不能仅凭此人有没有个慈悲的样子来做唯一的标准的!
以此释迦牟尼佛在给大乘学人制定的戒杀戒律中就要求这时的戒杀是要以利他为目的!
这一点对于无法完成圆满自利的我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办法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但这一点是能够触动普通人的良知的。
大乘戒律中要求如果杀能够为其而不是为自己带来根本的利益,那就必须去杀!否则坚决不可以杀!!但这一杀的后果是自己的既得利益要全部归属于被杀者,并且自己日后还要遭受对方来杀自己的回报。唯一所得到的就是来自佛菩萨方面的认可和帮助,如果对佛菩萨没有足够的认知又会有谁会去选择这么“麻烦”的手段呢?
注:这一杀必须客观的保证对方能得到根本的利益,而佛法所认定的根本是慧命,性命于慧命相比是次一等级的,所谓舍身取义便可见其中一斑!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讲道过:直心是道场!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杀的戒律是为了给处在小乘阶段的学人予以方便的。规定在小乘没有学习圆满或者即使小乘学圆满了也不肯进趣大乘的时候是决不可以起杀心、破杀戒的,否则在佛的角度上就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的。
小乘阶段的学习是以自利为主的,自利不成便无法自立,就更无法利他。而佛菩萨的最终目的是完全利他的,利他的心态就叫慈悲心,因此佛菩萨一直是要求“对一切众生要慈悲”的!
只要学人圆满了小乘的修学便能够自立了,这就代表这时的学人是有了利他也就是有了慈悲众生的能力或叫基础。
圆满了小乘又愿意利他的学人,就叫大乘学人。大乘的根本就是慈悲心,但是要注意的是慈悲相,是代表不了慈悲心的。也就是说,比如判断某个人有没有慈悲心是不能仅凭此人有没有个慈悲的样子来做唯一的标准的!
以此释迦牟尼佛在给大乘学人制定的戒杀戒律中就要求这时的戒杀是要以利他为目的!
这一点对于无法完成圆满自利的我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办法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但这一点是能够触动普通人的良知的。
大乘戒律中要求如果杀能够为其而不是为自己带来根本的利益,那就必须去杀!否则坚决不可以杀!!但这一杀的后果是自己的既得利益要全部归属于被杀者,并且自己日后还要遭受对方来杀自己的回报。唯一所得到的就是来自佛菩萨方面的认可和帮助,如果对佛菩萨没有足够的认知又会有谁会去选择这么“麻烦”的手段呢?
注:这一杀必须客观的保证对方能得到根本的利益,而佛法所认定的根本是慧命,性命于慧命相比是次一等级的,所谓舍身取义便可见其中一斑!
展开全部
阿弥陀佛!在下可能很难给你:行或者不行的答案!因为很多情况话,无法用一个行,或是不行来给你圆满答案的!希望师兄能耐下性子看完在下的回复!
戒杀是必须的,在佛法当中,杀生就是五大戒之一。要想真正的解脱,甚至希望未来有一个得生人天的善果报,都要持戒修善。杀戒是其中不能或免的一条。这个问题,佛在诸多的经典之中,早就清清楚楚地教导我们了。
需要注意的是,行菩萨行的诸大菩萨,他们为救度众生,会舍弃一切,包括身命。如果有众生有因缘得度,当以顺缘得度,即显现成就顺缘,令其得度;若当以逆缘得度,即显现成熟逆缘,令其得度。菩萨度众生,并非只有慈悲软语,而是针对不同的因缘,以智慧施以相应之法,当软语则软语,当愤怒相即愤怒相,甚至若有众生因伤得度,菩萨不惜为众生背下恶业因果。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菩萨为众生,可以舍却一切。
《楞严经》中佛曾经说:我灭度之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
所以说,诸大菩萨化现示众,不能单单从形式上来判断。我们无有慧眼,不能晓了因果因缘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诸大菩萨及诸解脱圣者,纵有打、杀行为,决非恶心所使,而是慈悲心所使,无非以种种方法令众觉悟,远离恶业,趋向解脱。
至于仁者所说的,网上千千万万个说法,这个在下理解,无非是各自的知见与看法罢了!皆是因缘之物!仁者若不受影响,不因此而致惑,当把住一个原则:依止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不依千千万万个众生的看法,这样,树根清晰了,纵然枝叶再多再乱,自然也就不会杂乱无章了!
戒杀是必须的,在佛法当中,杀生就是五大戒之一。要想真正的解脱,甚至希望未来有一个得生人天的善果报,都要持戒修善。杀戒是其中不能或免的一条。这个问题,佛在诸多的经典之中,早就清清楚楚地教导我们了。
需要注意的是,行菩萨行的诸大菩萨,他们为救度众生,会舍弃一切,包括身命。如果有众生有因缘得度,当以顺缘得度,即显现成就顺缘,令其得度;若当以逆缘得度,即显现成熟逆缘,令其得度。菩萨度众生,并非只有慈悲软语,而是针对不同的因缘,以智慧施以相应之法,当软语则软语,当愤怒相即愤怒相,甚至若有众生因伤得度,菩萨不惜为众生背下恶业因果。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菩萨为众生,可以舍却一切。
《楞严经》中佛曾经说:我灭度之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
所以说,诸大菩萨化现示众,不能单单从形式上来判断。我们无有慧眼,不能晓了因果因缘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诸大菩萨及诸解脱圣者,纵有打、杀行为,决非恶心所使,而是慈悲心所使,无非以种种方法令众觉悟,远离恶业,趋向解脱。
至于仁者所说的,网上千千万万个说法,这个在下理解,无非是各自的知见与看法罢了!皆是因缘之物!仁者若不受影响,不因此而致惑,当把住一个原则:依止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不依千千万万个众生的看法,这样,树根清晰了,纵然枝叶再多再乱,自然也就不会杂乱无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研究佛法最好从其源头处来理解, 在戒律部之中提到杀生一事, 其制戒因缘主要是从央崛摩罗这位比丘开始, 而央崛摩罗之所以杀人, 则是被天魔所诳, 骗他说杀人 (主要是杀僧团修行者, 不是杀一般人) 是一种帮其他修行人解脱的, 有大功德的作为. 当时僧团有修行人修不净观到达火侯, 对自己身体的污秽不净产生大厌离心, 便求央崛魔罗杀他助他脱离此不净身成就法身, 央崛魔罗照办後天魔现身赞叹其杀人作为, 於是央崛魔罗陆续在僧团中杀了许多修不净观而愿意让央崛魔罗杀掉的比丘... , 而真正值得研究的是, 佛知此事後, 到彼处见央崛魔罗, 训斥一顿後便将不净观修行法门改为安般念 (观呼吸), 并制比丘不得在僧团中杀他与自杀的戒律.
从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大致内容来看杀戒, 很明显二个阶段对於杀戒的解释有极大的差异, 从不杀比丘到不杀人, 乃至不杀一切生命, 到今天的放生护生理念, 这是一个系列性的过程, 所以当你要解决说法上的矛盾时, 最好先花点时间去了解这个思想发展的过程再进行比较来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说任何一条的戒律都是有其发展性的深刻内涵, 而杀戒的治戒因缘在最初也并没有 "逞恶" 之类太复杂的额外附加想法, 纯粹是从修行以及佛法住世, 的角度来考虑的, 若比丘通通解脱去也 (当时比丘皆有此功力), 则佛法何以住世指引众生 ? 所以佛陀竟没有对比丘犯下此事的央崛摩罗强调说将有多大罪恶云云, 而是责其愚痴为摩所诳, 提供参考.
从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大致内容来看杀戒, 很明显二个阶段对於杀戒的解释有极大的差异, 从不杀比丘到不杀人, 乃至不杀一切生命, 到今天的放生护生理念, 这是一个系列性的过程, 所以当你要解决说法上的矛盾时, 最好先花点时间去了解这个思想发展的过程再进行比较来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说任何一条的戒律都是有其发展性的深刻内涵, 而杀戒的治戒因缘在最初也并没有 "逞恶" 之类太复杂的额外附加想法, 纯粹是从修行以及佛法住世, 的角度来考虑的, 若比丘通通解脱去也 (当时比丘皆有此功力), 则佛法何以住世指引众生 ? 所以佛陀竟没有对比丘犯下此事的央崛摩罗强调说将有多大罪恶云云, 而是责其愚痴为摩所诳, 提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菩萨具一切大智慧,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大慈悲利益之心。多数时候都是恒顺众生显化慈悲相。但是极少数时也有例外,比如我仿佛记得好像是有一个佛经故事,是许多大众一起出海去取金。途中,有一个商人心生恶念,想要杀死所有的商人,把所有财宝归自己所有。释迦摩尼的前身也是其中一位具有他心通的商人(已行菩萨道),得知这个人有这样的恶念。会杀害掉所有的大众,我死无妨,怎令多人沉冤而死,这样的杀业,又另此恶人多生多劫永在地狱,后悔无穷。思量许久,最后痛下决心杀了此恶人,使大众皆活,又令此恶人由于恶业未成,免去了此人多生多劫的地狱苦报。但自己会承受此恶人后世对自己的杀业。这就是菩萨精神。
由于我们的智慧不够,神通没有,怎么可能详细知道谁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尽量少用杀招的好,不然错了因果,罔受苦报啊。(恐怖主义者大多数都是教徒啊,他们都认为自己在维护着正义呀。黑社会有很多老大,老小的都是特别孝顺的,有很多人是由于没有了尽孝的途径才走上了此路啊。)我感觉可能很多黑社会可能比白社会更单纯啊。他们有可能走向善人的转变就在瞬息之间啊。
由于我们的智慧不够,神通没有,怎么可能详细知道谁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尽量少用杀招的好,不然错了因果,罔受苦报啊。(恐怖主义者大多数都是教徒啊,他们都认为自己在维护着正义呀。黑社会有很多老大,老小的都是特别孝顺的,有很多人是由于没有了尽孝的途径才走上了此路啊。)我感觉可能很多黑社会可能比白社会更单纯啊。他们有可能走向善人的转变就在瞬息之间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 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心在善恶因果中占了重要的位置。鉴于这个原因,对没有自私自利、内心清净的菩萨而言,身语七种不善业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一样......而是在特殊情况下,身语表面上是罪业,实则皆为善法。诸如此类的方便行为,都是可以开许的。但若为了一己私欲,在贪嗔痴的驱使下行杀生、邪淫,这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也没有开许。
-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为借口作双运、降伏,但完全是自相的贪嗔,以嗔心杀害众生、以贪心与别人享乐,这样势必得不到善果。因为善与不善,关键是以心来决定,心善就会有乐果,心不善就会有苦果。佛经中也说:“又彼诸有情,造作善不善,于乐及非乐,决定当获得。”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70节课
-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为借口作双运、降伏,但完全是自相的贪嗔,以嗔心杀害众生、以贪心与别人享乐,这样势必得不到善果。因为善与不善,关键是以心来决定,心善就会有乐果,心不善就会有苦果。佛经中也说:“又彼诸有情,造作善不善,于乐及非乐,决定当获得。”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70节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