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为什么当初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我们可以从大局和具体事项来看看。
一、先说大局:诸葛亮出征,本就不是必然要做的,而是不得不做的。届时先帝已亡,国内政治混乱,而且从一开始托孤的时候,就是托给他和李严两个人,所以诸葛亮为了自己政治立场的稳定,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到兵权,不管他是为了稳定也好,还是为了自己也罢,总之兵权在手才是关键。
那么怎么才能有兵权呢?是打仗,而不是休养生息。
所以为了不出现暴动和自己被夺权,他必须如此,而既然是不得不做,那么他要的就是稳妥,哪怕求胜,也是稳扎稳打,而不是出其不意,毕竟回报大风险也高,他诸葛亮此时玩不起。
二、再看看具体的:
魏延的谋略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
当时魏国朝中都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分兵走子午谷,魏延此计谋是谋敌人之所谋,算敌人之所算,你觉得不行,我就偏要做,然后打你个措手不及。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当时长安的守将是夏侯懋。虽然史书评价他无勇又无谋。可是别忘了,他终究是夏侯家的人,兵书还没瞧过吗?
这样的奇谋妙计,若是对付谋士反倒可行,对于这般人物,懂兵书,却不通兵法的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生搬硬套,这地方容易埋伏,我就埋伏,这地方该守城,我就稳扎稳打。
而实际情况是,子午谷道路险,确实易中埋伏,而魏延只有一万人,其中还有五千人运粮,如此少的兵力,就算勉强过去,面对稳扎稳打的防守,磨也磨死了。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用的理由,当然我不是说这个计谋不行,而只是从诸葛亮的角度揣测为什么不采用。
对于这样一条胜败参半的计谋,当时诸葛亮恐怕是绝对不会赌的,而这其实与《演义》之中的反骨没有任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