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都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好像以前西方(特别是法国的启蒙思想者)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是蛮好的。就拿科举制度来说吧。在中国,鲁迅他们那帮人都把科举制度说得一无是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孔乙己》。但是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界,科举制度却是一个好东东。我们先来听听大名鼎鼎的伏尔泰是怎么说的。“这个制度(指科举制度——东子注)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伏尔泰为什么会这样推崇我们的科举制度?
因为那个时候的法国,不,不只是法国,而是整个欧洲,都处于阶级固化的状态,阶层之间没有流动的渠道。如果你是种地的,你就是只能够世世代代种地,再努力也没用。如果你是贵族,你的子孙后代也是贵族,无需任何努力。莫泊桑的《于连》就是典型。但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庄稼汉的儿子也有机会进入到管理阶层,通过的渠道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只要你还有几个余钱把孩子送到村里的私塾,孩子就有努力的方向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后考上秀才或者举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县令或者更高的职务。
正是因为科举制度,中国的阶级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化的。当然,今天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不像过去那样崇拜了,因为他们后来有了民主选举制可以打破阶级的固化状态,像林肯这样一个砍柴的也可以当总统,商人特朗普也可以在政界呼风唤雨了。西方的真正智者是很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中国的《道德经》,在西方国家发行的比中国发行的还多,重视程度比中国还要重!现在西方的大型企业,都将《道德经》作为座右铭!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像德国这样的资产主义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不过不同的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