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五苓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刘希彦老师解读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讲了两种渴证。一种是大汗出后胃中干的渴,这种渴只要喝点水就好了。要少喝,因为很渴的时候不要喝太多,容易伤脾胃,很饿时候也一样,所以“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中医讲人体都讲个适度。反观医院里面,只要一进去,不管大人和小孩,一天往身体里吊好几瓶水,且不管吊的是什么,这个方式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另一种渴是胃里有湿气的渴。
有湿气为什么还会渴?因为水湿囤积不气化,也就供应不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自然就会渴。这种渴是更常见的。在临证上因为缺水的渴其实很少,因为渴了我们自然就会喝水,所以多数的渴是水湿囤积。现在的医生一见渴证就用麦冬生地滋阴,反助其湿,这是不对的。
这个问题讲了很多遍了,还会反复讲,因为中医大法则就这么几条,《伤寒论》本身也在反复强调这些东西。可见今之弊古也有之。五苓散的方证,后面还有更详细的讲解,这一条讲的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脉浮和微热是有表证,有表证用桂枝。
很多人会问,那没有表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桂枝呢?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水湿的气化是往体表气化的,桂枝是走体表大循环的,不用桂枝如何能气化水湿?再说,对于表证不能这么狭隘的去理解,不是发烧体痛有感冒症状才是有表证。我们前面说过,人体其实有很多慢性的表证,比如颈肩痛、腰痛、肌肉酸、浮肿、头痛头晕、汗出异常、烦热,诸如此类都是。很多人对经方里很多方子都有桂枝不理解,其实表证的体现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宽泛。
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消渴就是总想喝水,喝了又渴,也就是说胃里头虽有饮,却不寒,还有点微热,如果胃里头寒的话,是渴而不欲饮的。胃里头微热,说明气化能力还不太差,所以这个方子相比苓桂术甘汤,桂枝用得少,只有半两;白术用得也少,只有十八铢。茯苓和白术等量。关键是另加了两味偏寒的淡渗药:泽泻和猪苓。泽泻和猪苓的性味是淡而咸寒的。淡说明没有粘稠物质,所以下渗;咸也是下行的,能走肾开水道。这两味药微寒,所以适合微热的湿证。猪苓比泽泻更偏寒些,作用也更偏下。后面有个治下焦湿热的方子猪苓汤,就是以猪苓为主药的。
在五苓散里,泽泻的用量最大,近两倍于其它药的剂量。五苓散的方义是重用向下淡渗利水的药,轻用气化药。也就是说这种水湿囤积是以水湿不下行为主的。水湿下行了,等于是北窗开了,南风也就进来了,无须重用桂枝,表气也就能通了。
所以说,方药就是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只要和人体匹配,能帮助人体回归正常循环,病自然就会好。我曾经用五苓散为主方治好过一例黄斑病。黄斑病号称眼部癌症,是眼球后部黄斑区的一种病变。病人先是找的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号称中国最权威的眼科。协和的专家说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就算花十几万手术了,很快就会复发。
我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一个星期,病灶就缩小了;治疗一个月病灶就消失了。现在好几年了,没有再复发。当时这个病人在脉证上主要反应为中焦有湿气,脉弦缓,身重乏力,却又口渴想喝水。他是一个演员,爱漂亮,听信了美容专家的话,要多喝水,于是不渴也喝。
五苓散里没有一味药是所谓专门治眼睛的。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呢?说明药不是用来治病的,是用来协调人体的,而治病的是人体自己;同时也说明中医无绝症,因为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开免疫力这把锁的,只要人体免疫力能抵抗的病,中医都能治。既然癌症有自愈的,艾滋病也有终生携带不发病的,那么理论上癌症艾滋病传统中医都能治,而且用这些简单的经方就可以。黄斑病事实上是黄斑区积液,因为患病位置多以成为所谓的绝症。积液无非水饮而已,用中医祛湿的办法,其实很好治。有人觉得中医能治艾滋病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然,大多数病毒感染类疾病,比如肝炎、疱疹,一旦得了,病毒都是终生携带,所谓的治愈就是携带而不发病。如果以此为标准,艾滋病当然也是可以治愈的。
前面我们讲了,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这里讲了五苓散的另一个主证,“水逆”,也就是喝水下去会吐出来。人体有水饮湿气,又有热,就会很想喝水,只是水喝下去胃接受不了,于是要吐出来。有时候人胃口特别好,吃下去又胃胀不消化,也是这个道理,说明胃里有宿食积滞,且偏热性反应。这里说“有表里证”,里证指的是有里饮。
表证明显也是引起水逆的原因。有表证的话,津液就会往上往表走,人体本身就是上逆模式,自然也容易将不能接纳的水通过呕吐的方式走上焦排出体外。前段时间,有一个八十多的老人找我治疗,已经垂危,喝水就吐,水谷不入。西医诊断为皮革胃,疑为胃癌。顾名思义,胃皮革化了,不接纳饮食了,西医说没有办法。
这个病名很吓人,西医的本事就是制造病名,却不能治病。因为病人在外地,岁数又太大,不方便来面诊,于是用网诊的方式填了个问诊单。我就是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的。家属告诉我说吃了几剂药明显有改善,喝水吐的情况缓解了,胃的烧灼感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做中医不要被西医的病名吓到。
至此,几个重要的祛湿的方子就讲完了。回顾一下,主要是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这几个主要是去中焦水饮的,何为水饮,就是有形的水。如果是无形的湿气,苔白腻,胃饱闷,后世常用的一些芳香药,如果藿香、佩兰、白寇、砂仁更合用。
这一条讲了两种渴证。一种是大汗出后胃中干的渴,这种渴只要喝点水就好了。要少喝,因为很渴的时候不要喝太多,容易伤脾胃,很饿时候也一样,所以“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中医讲人体都讲个适度。反观医院里面,只要一进去,不管大人和小孩,一天往身体里吊好几瓶水,且不管吊的是什么,这个方式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另一种渴是胃里有湿气的渴。
有湿气为什么还会渴?因为水湿囤积不气化,也就供应不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自然就会渴。这种渴是更常见的。在临证上因为缺水的渴其实很少,因为渴了我们自然就会喝水,所以多数的渴是水湿囤积。现在的医生一见渴证就用麦冬生地滋阴,反助其湿,这是不对的。
这个问题讲了很多遍了,还会反复讲,因为中医大法则就这么几条,《伤寒论》本身也在反复强调这些东西。可见今之弊古也有之。五苓散的方证,后面还有更详细的讲解,这一条讲的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脉浮和微热是有表证,有表证用桂枝。
很多人会问,那没有表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桂枝呢?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水湿的气化是往体表气化的,桂枝是走体表大循环的,不用桂枝如何能气化水湿?再说,对于表证不能这么狭隘的去理解,不是发烧体痛有感冒症状才是有表证。我们前面说过,人体其实有很多慢性的表证,比如颈肩痛、腰痛、肌肉酸、浮肿、头痛头晕、汗出异常、烦热,诸如此类都是。很多人对经方里很多方子都有桂枝不理解,其实表证的体现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宽泛。
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消渴就是总想喝水,喝了又渴,也就是说胃里头虽有饮,却不寒,还有点微热,如果胃里头寒的话,是渴而不欲饮的。胃里头微热,说明气化能力还不太差,所以这个方子相比苓桂术甘汤,桂枝用得少,只有半两;白术用得也少,只有十八铢。茯苓和白术等量。关键是另加了两味偏寒的淡渗药:泽泻和猪苓。泽泻和猪苓的性味是淡而咸寒的。淡说明没有粘稠物质,所以下渗;咸也是下行的,能走肾开水道。这两味药微寒,所以适合微热的湿证。猪苓比泽泻更偏寒些,作用也更偏下。后面有个治下焦湿热的方子猪苓汤,就是以猪苓为主药的。
在五苓散里,泽泻的用量最大,近两倍于其它药的剂量。五苓散的方义是重用向下淡渗利水的药,轻用气化药。也就是说这种水湿囤积是以水湿不下行为主的。水湿下行了,等于是北窗开了,南风也就进来了,无须重用桂枝,表气也就能通了。
所以说,方药就是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只要和人体匹配,能帮助人体回归正常循环,病自然就会好。我曾经用五苓散为主方治好过一例黄斑病。黄斑病号称眼部癌症,是眼球后部黄斑区的一种病变。病人先是找的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号称中国最权威的眼科。协和的专家说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就算花十几万手术了,很快就会复发。
我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一个星期,病灶就缩小了;治疗一个月病灶就消失了。现在好几年了,没有再复发。当时这个病人在脉证上主要反应为中焦有湿气,脉弦缓,身重乏力,却又口渴想喝水。他是一个演员,爱漂亮,听信了美容专家的话,要多喝水,于是不渴也喝。
五苓散里没有一味药是所谓专门治眼睛的。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呢?说明药不是用来治病的,是用来协调人体的,而治病的是人体自己;同时也说明中医无绝症,因为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开免疫力这把锁的,只要人体免疫力能抵抗的病,中医都能治。既然癌症有自愈的,艾滋病也有终生携带不发病的,那么理论上癌症艾滋病传统中医都能治,而且用这些简单的经方就可以。黄斑病事实上是黄斑区积液,因为患病位置多以成为所谓的绝症。积液无非水饮而已,用中医祛湿的办法,其实很好治。有人觉得中医能治艾滋病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然,大多数病毒感染类疾病,比如肝炎、疱疹,一旦得了,病毒都是终生携带,所谓的治愈就是携带而不发病。如果以此为标准,艾滋病当然也是可以治愈的。
前面我们讲了,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这里讲了五苓散的另一个主证,“水逆”,也就是喝水下去会吐出来。人体有水饮湿气,又有热,就会很想喝水,只是水喝下去胃接受不了,于是要吐出来。有时候人胃口特别好,吃下去又胃胀不消化,也是这个道理,说明胃里有宿食积滞,且偏热性反应。这里说“有表里证”,里证指的是有里饮。
表证明显也是引起水逆的原因。有表证的话,津液就会往上往表走,人体本身就是上逆模式,自然也容易将不能接纳的水通过呕吐的方式走上焦排出体外。前段时间,有一个八十多的老人找我治疗,已经垂危,喝水就吐,水谷不入。西医诊断为皮革胃,疑为胃癌。顾名思义,胃皮革化了,不接纳饮食了,西医说没有办法。
这个病名很吓人,西医的本事就是制造病名,却不能治病。因为病人在外地,岁数又太大,不方便来面诊,于是用网诊的方式填了个问诊单。我就是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的。家属告诉我说吃了几剂药明显有改善,喝水吐的情况缓解了,胃的烧灼感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做中医不要被西医的病名吓到。
至此,几个重要的祛湿的方子就讲完了。回顾一下,主要是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这几个主要是去中焦水饮的,何为水饮,就是有形的水。如果是无形的湿气,苔白腻,胃饱闷,后世常用的一些芳香药,如果藿香、佩兰、白寇、砂仁更合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