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历史发展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区还是茫茫海域。
从汉代以后到公元11世纪,南通地区形成过程中,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
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
这次大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可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
当年这里是海陵县(今泰州市)东境。
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
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
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
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
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
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
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
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
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
东布洲与大陆连接后,长江北岸砂咀扩展到现在的启东市的东部一带,古称宋蓼角嘴,现在南通市的东部范围大体形成。
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
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