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3个回答
2013-06-26
展开全部
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的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能力,掌握知识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延续性、层次性、积累性、时间性等特点。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于是,我们进行每节课教学都要制定教学目标,以明确“教什么”和“学什么”,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哪些培养和提高。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一、注重教材内容的分析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是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大背景,那么,依据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领会,则是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最基本依据。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是“剧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所要联系的实际问题,都是由教材内容决定的。离开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读——钻研——概括提炼。通读,是指首先要通览全课(框)教材1—2遍,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结构体系。钻研,是指逐框、逐段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概括提炼,是指在通读和钻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思考,对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课“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的规定,但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对教材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结构体系。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本课(框)教材在全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前后课、节(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弄清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3)教材的结构,由哪些节、框、段构成。(4)教材的特点。弄清教材对观点和道理的阐述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法等。(5)教材内容如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6)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解决方法。二、了解行为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毫无疑问,教学对象是学生,科学地认识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和趋势是确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起点、前提和重要依据。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自己辛辛苦苦备课,认认真真写详案,课讲得很细,可学生听了却不感兴趣,甚至厌烦;而有时,只写简案,对教学内容作认真的取舍,把工夫花在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上,学生却很愿意听,教学效果也很好。这就涉及到确定教学目标时,是不是考虑了行为主体——学生,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日常观察,谈话,课堂上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通过学生了解,通过家长或其他教师了解等。了解的内容有:(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2)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基础;(3)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意见;(4)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精力。三、强调目标的完整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认为,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加以全面考虑,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四、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才能最终被检验是否有效。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评估。有的教师误将“目的”当成“目标”,因而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常会出现“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或“拓展学生知识面”等这些不明确的语言,这样的目标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案例6】我和父母(1)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3)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孝敬父母的良知,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规范学生孝敬父母的言行。【案例7】情绪是可以调适的(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3)体验情绪的作用,体会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案例8】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知道什么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社会保护、自我保护。(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以上是三个关于教学目标的案例,课题出自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它们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认真分析一下会发现,案例2是符合要求的,案例1和案例3则存在一些问题。案例1中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从学生角度叙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教师角度叙述,要求学生怎么样,三者所用人称不一致。案例3中“认知目标”过多,几乎把教材中的内容都罗列进来,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修改为“培养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就比较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得不恰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这节课的内容不符合,不是这节课的主要意图,这节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护合法消费者权益的意识。此外,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使学生……”,“培养学生……”的陈述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当前,在教学目标确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很少关注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和正确。(2)只重视知识目标的确定,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确定。(3)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每一个课时的目标都一样,看不出其所依据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4)过高过大,不切实际,不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5)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同一学习阶段前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缺乏衔接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互相孤立,或是处在同一层次的,体现不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变化。(6)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7)语言表述上用词不当,不会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不会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初步树立、增强、运用”等。为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要遵循这一节开头所介绍的四个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全课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为:(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2)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整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5)适当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参考书)中对全课教学目标的表述,纠正、充实、完善自己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以上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新授课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除了新授课这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课型外,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还有前言课、复习课等。它们各有侧重点。【案例9】广东版七年级(上册)前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1)初步了解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懂得它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2)初步懂得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和愿望,为以后积极主动地学习打下基础。(3)简单知道怎样才能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尽管前言课的内容少,但它的重要性却不可低估。一堂精彩的前言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影响学生以后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态度和热情,能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教材,联系生活,探求新知。根据前言课的内容特点和宗旨,它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应该为“讲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九个字。“讲什么”是指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是讲什么内容;“为什么”是指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怎么办”是指学习这门课的方法和要求。【案例1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这一课教材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了解身边存在的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2)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3)结合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复习课教学目标和新授课教学目标的区别,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对每一课教学目标的简单重复和相加,也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再现,而是重点在于把握知识的融会贯穿和巩固知识以及培养能力的训练,即从整体上把握若干框节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设计教学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2024-08-29 广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从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多重功能。 因为,如果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清楚地意识到是要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果的,那么,教学目标就必须定位在学生学习成果的类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2013-06-26
展开全部
(一)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只有提得明确而具体,才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也能使教师将教学的意图清楚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具体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在于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因为这样的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等。
由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很难用行为术语来描述,所以在制定教学月标时,一般不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点。有关的态度、情感目标只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可观察到的表情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根据学科教学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的实践经验,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明确可见的小知识单元及能力要求点,每一个教学点应当对应一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分类法,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
(三)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弹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一个阶段内对学科教学规定的基本标准(下限)和最高标准(上限),防止教学目标偏低或超纲。教学目标的下限,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达到怎样的水平才算基本合格。教学目标的上限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的最高教学标准,对学生起着激励和指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注意适应个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
教学目标只有提得明确而具体,才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也能使教师将教学的意图清楚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具体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在于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因为这样的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等。
由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很难用行为术语来描述,所以在制定教学月标时,一般不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点。有关的态度、情感目标只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可观察到的表情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根据学科教学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的实践经验,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明确可见的小知识单元及能力要求点,每一个教学点应当对应一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分类法,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
(三)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弹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一个阶段内对学科教学规定的基本标准(下限)和最高标准(上限),防止教学目标偏低或超纲。教学目标的下限,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达到怎样的水平才算基本合格。教学目标的上限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的最高教学标准,对学生起着激励和指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注意适应个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26
展开全部
有多种,目前最新的,普遍的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