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重要特点 实施新课程该怎样备课

 我来答
学海扁舟2333
2023-01-21 · TA获得超过3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14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75.4万
展开全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而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笔者认为,备课的转换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换。
  
  一、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制定全面的素质教育学习目标
  
  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是教师在 教学设计 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单单注重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更要注重单元素质教育学习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使一个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相互融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1、把握单元整体目标和对每一课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具体细化分目标。每一课的具体目标,有些应该让学生明确,但有些目标,特别是一些隐性的目标,教师要能把握。
  
  二、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效果?
  (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在教学前或开始时进行了解,教师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再组织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备课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三、认真挖掘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文本是一堆文字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需要读者理解、填充其空白处。文本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生成性,所以教师首先要能从自己的理解及自己的经验出发去读懂它、感受它、领悟它。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去畅游、去感悟、去思考,去和作者倾心相谈。
  1、使文章内容情境化。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情感的培养和提升,生命的发展和生成。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共鸣,从而更多地领悟学习内容中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
  2、制造“是非”,引起争端。文本的开放性,使得它留有许多的空白处,等待读者去诠释。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了差异性,有时甚至是“是非”。这样的“是非”得到解决,学生就能真正地体验到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哲理,从而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有意制造“是非”,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
  
  四、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
  
  课程改革倡导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式的思维空间。
  1、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每一单元中出现的自读课文,内容一般都比较浅显,这样的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阅读课文,有些段落内容也相当浅显,这时老师也可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不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讲解或小组、全班性的交流。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不要包办。
  2、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相反,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取和加工。所以,对于信息量大、思维容量多的问题,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地和文本对话,不断地获取信息,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教学《空城计》一文时,教师针对“为什么说诸葛亮能从计谋上战胜司马懿”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内容,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方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必须清楚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何用?什么时候用?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学习、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有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