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必须把学生引领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各种形式及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育。
一、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挖掘歌曲里面的美育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全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深化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美育。一首好的歌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常常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游击队歌》是一首反映军民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歌曲,在教学生唱这首歌时,我简单介绍了1937年我国爆发了抗日战争的概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同学们通过演唱、用身边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都有同感:音乐与歌词配合得非常协调一致,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紧张愉快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保卫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首《我的中国心》,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感情炽热、真挚,听着深沉、抒情的歌声,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在同学们畅谈自己知道的海外赤子及港澳同胞在支援祖国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动人事迹的同时,也由衷地心生出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教学中欣赏的歌曲和乐曲,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乐曲的感知上,必须进一步通过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音调雄壮、感情深厚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气概的合唱。其中《黄河船夫曲》描绘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境,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艰苦顽强;《黄水谣》《黄河怨》形象地叙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号召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当学生懂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世界观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后,会在欣赏过程中认真思考,引起他们的联想,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苗岭的早晨》这首经典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作为基础,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情境。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苗族的服饰、乐器、图片等资料,在欣赏中以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主线,通过类比、人文环境的了解和节奏、舞蹈的体验等等,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之中。在感受音乐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再如《牧童短笛》这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江南地方色彩的钢琴独奏曲。它的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动听,轻盈愉快的曲调,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里漫游,表现了牧童对生活热爱的愉快心情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亲切感受,要让学生从乐曲的欣赏中领会到珍惜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史,表现我国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让学生在学习、接触、欣赏民族音乐中激发出他们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光辉历史,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爱祖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瑶族舞曲》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文字、图片的播放去展现瑶族人民打着长鼓,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向他们介绍瑶族风景、瑶乡多山多水、瑶族服饰和风情、长鼓舞的画面,还有他们常用的乐器等等。学生们纷纷谈着自己的感受:欣赏着这首乐曲,我仿佛看见了瑶族人民在节日的夜晚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而自豪。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名曲凝山清水秀、诗情画意于管弦丝竹之中,使我们从流动着的旋律里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风光。
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了他的感受:“每当听到那优美典雅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在我的面前慢慢展开:皓月皎洁,春江波平,江上泛舟,箫鼓遥闻……”许多学生都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的音乐实在太美了!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延伸到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到不同类别的活动小组中去。如电子琴队,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合作,才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才能奏出和谐统一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美妙动人的音色。再就是合唱队,因合唱是群体活动,从排练到演出,必须使每个参加者处于高度协调统一之中,不论是节奏、速度、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要保持准确一致。在潜移默化之中,美妙动人的音色、节奏、想象力、表现力和协调感等都将悄悄注入学生们的心田,使其身心经受一番美的操练和体验。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高尚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技巧和音乐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音乐是用自身特殊的语言解释世界、解释人生、表示志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蕴含的力量。既要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表现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更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挖掘歌曲里面的美育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全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深化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美育。一首好的歌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常常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游击队歌》是一首反映军民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歌曲,在教学生唱这首歌时,我简单介绍了1937年我国爆发了抗日战争的概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同学们通过演唱、用身边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都有同感:音乐与歌词配合得非常协调一致,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紧张愉快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保卫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首《我的中国心》,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感情炽热、真挚,听着深沉、抒情的歌声,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在同学们畅谈自己知道的海外赤子及港澳同胞在支援祖国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动人事迹的同时,也由衷地心生出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教学中欣赏的歌曲和乐曲,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乐曲的感知上,必须进一步通过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音调雄壮、感情深厚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气概的合唱。其中《黄河船夫曲》描绘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境,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艰苦顽强;《黄水谣》《黄河怨》形象地叙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号召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当学生懂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世界观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后,会在欣赏过程中认真思考,引起他们的联想,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苗岭的早晨》这首经典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作为基础,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情境。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苗族的服饰、乐器、图片等资料,在欣赏中以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主线,通过类比、人文环境的了解和节奏、舞蹈的体验等等,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之中。在感受音乐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再如《牧童短笛》这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江南地方色彩的钢琴独奏曲。它的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动听,轻盈愉快的曲调,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里漫游,表现了牧童对生活热爱的愉快心情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亲切感受,要让学生从乐曲的欣赏中领会到珍惜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史,表现我国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让学生在学习、接触、欣赏民族音乐中激发出他们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光辉历史,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爱祖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瑶族舞曲》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文字、图片的播放去展现瑶族人民打着长鼓,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向他们介绍瑶族风景、瑶乡多山多水、瑶族服饰和风情、长鼓舞的画面,还有他们常用的乐器等等。学生们纷纷谈着自己的感受:欣赏着这首乐曲,我仿佛看见了瑶族人民在节日的夜晚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而自豪。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名曲凝山清水秀、诗情画意于管弦丝竹之中,使我们从流动着的旋律里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风光。
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了他的感受:“每当听到那优美典雅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在我的面前慢慢展开:皓月皎洁,春江波平,江上泛舟,箫鼓遥闻……”许多学生都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的音乐实在太美了!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延伸到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到不同类别的活动小组中去。如电子琴队,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合作,才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才能奏出和谐统一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美妙动人的音色。再就是合唱队,因合唱是群体活动,从排练到演出,必须使每个参加者处于高度协调统一之中,不论是节奏、速度、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要保持准确一致。在潜移默化之中,美妙动人的音色、节奏、想象力、表现力和协调感等都将悄悄注入学生们的心田,使其身心经受一番美的操练和体验。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高尚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技巧和音乐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音乐是用自身特殊的语言解释世界、解释人生、表示志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蕴含的力量。既要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表现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更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