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营养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2个回答
2013-07-06
展开全部
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变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作为一种方便、经济的干预措施,营养教育正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专家广泛应用于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
1 重视营养学教育
营养教育发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不仅许多大学开设营养教育的课程,有营养专业,而且,营养教育行动从幼儿园开始。不仅学校有正规的营养教育,还有面向社会的营养教育[1]。
美国1967年就设立了营养教育学会,其营养教育设在健康课程中,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都有。每一年级的营养教育中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日本营养教育内容从小学到高中,主要列入《理科》、《保健》和《家庭》课程中。《家庭》课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都有。不仅学习营养知识,还学习营养配餐、饭菜烹调、饮食设计和计划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家长们普遍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缺少合理的膳食指导,导致了膳食营养不平衡,引起学生中肥胖或营养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探讨和研究如何预防和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问题。
2 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尽管生长发育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个方面,但调查表明,环境因素,特别是营养和健康因素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许多微量营养素对于最佳的体格生长和神经肌运动的发育、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细胞信号和功能,甚至微生物毒力的进化有重要的作用[2]。儿童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脑发育和智力发育。早期营养状况与以后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甚至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都有直接关系,而且儿童时期的身高发育的不足也可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
为了解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干预研究提供依据,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合肥市8所幼儿园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即实施前评估→实施营养教育→再评估,对营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他们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在干预组幼儿园悬挂营养挂图,按照编写的教材和教案,开展营养教学活动并定期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培训班,将编写的幼儿营养知识手册分发给家长,此活动持续一学年。通过本次营养教育,干预组男童和女童的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肺活量、握力均有增加,干预组儿童患面色苍白、唇干裂、唇炎的比例减少。因此,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将早期营养教育融入启蒙教育中,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3]。
3 营养教育对在校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
3.1 营养教育对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值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研究证实,通过营养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但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潜力和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地预防成年期疾病[4]。
Child-to-Child(C-T-C)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美国学者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发展的一种儿童互助式健康教育方式。该教育理念相信儿童在合作的基础上,有能力参与和促进健康。近年来,国外研究应用C-T-C模式来进行儿童健康教育,如发展儿童权利、减少物质滥用、疾病预防等,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5]。为了解C-T-C方法在我国小学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鼓励儿童参与自身营养促进、学习和传播健康知识的技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等部门在山西省大同市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研究以C-T-C方法作为载体,以干预学生饮食行为作为切入口,对小学生开展营养教育,以期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的营养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3.1.1 学生的食物、营养认识水平 通过营养教育,学生的食物、营养知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其中,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以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明显增多,教育组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
3.1.2 学生对营养教育的态度 教育组有56.1%的学生认为早餐最重要,显著高于对照组49.3%,但总体上仍较低。全部对象中95%以上的学生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或感兴趣,97.6%以上的学生认为营养很重要。教育后,教育组中对营养知识不感兴趣的人数下降了2.5%,与教育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1.3 学生的营养、饮食行为 教育前,学生早餐通常以米饭、面包、鸡蛋为主;教育后,早餐食物选择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和15.6%(P<0.05)。上学时间早、早晨无食欲、学校有课间餐,是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教育后学生不吃猪肝、豆腐、鱼类、猪血、薯类的人数较对照组比教育前减少。不挑食的人数显著增加(P<0.05)。
调查显示,小学生营养知识非常缺乏。在食物选择、膳食行为上存在不少误区,对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但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愿意从各种途径获取营养知识。对小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既有迫切性、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6]。
3.2 营养教育对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对营养知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知水平及对营养教育的态度,以及营养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开展了该项研究。
3.2.1 营养知识方面 在调查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的情况时,肯定回答“听到过或看到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中学生干预组B(即接受宣传后的干预组)所占的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宣教干预前组A和对照组A、B。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在开展膳食指南宣传以前,学生们缺乏认识,而在宣传以后有90%以上的人了解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表1)。
3.2.2 对营养的态度 中学生在营养教育前后对营养的态度变化较大,营养态度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人数百分比从干预前的75.4%上升为85.8%,提高了10.4个百分点,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好的态度是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的基础(表2)。
3.2.3 膳食行为 从调查可见,早餐的构成通常以粥、鸡蛋、面包、面条、馒头等为主,干预后早餐吃鸡蛋的人数上升明显,从57.6%上升到70.3%,食用蔬菜的人数从9.0%增加到42.4%。经检验,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早餐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增加鸡蛋和蔬菜等品种,能保证机体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此外,在营养教育前后,中学生饮奶和喝白开水代替其他软饮料的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中学生每天喝奶的人数从干预前的23.4%增加为干预后的32.9%。以上结果与1995年北京中学生每天饮奶比例8.7%相比较,也有了明显的增加[7]。
3.2.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营养教育,中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识和营养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具有良好的乐于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这是我们开展营养教育的基础。从膳食行为方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通过营养教育,中学生在饮奶、早餐、饮料选择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充分说明营养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3 营养教育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科普书刊、大众传媒等途径及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不能做到平衡膳食,亚临床的营养不足,易疲劳、抵抗力低下等较为多见[8],营养失衡所致的营养不良及肥胖等也时有发生[8]。齐齐哈尔医学院通过对某医学院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其效果评价,探索在医科大学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3.3.1 营养知识 受教育后和受教育前比较,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施教育前,临床医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为35%,实施教育后,所有被调查学生均在调查问卷中表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对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了具体的认识[9],这对学生本人及他们将来做医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3.2 膳食营养态度和行为 将被调查学生营养教育前3d及后3d的膳食摄取状况进行对比,发现学生经过教育后,均对自己的膳食摄取状况作了合理调整,并在执行调整后的膳食计划(表3)。
利用营养实习课,对临床医学生进行膳食营养教育,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日常膳食中食物营养成分的具体认识。由于密切联系了学生的日常膳食营养,因而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营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膳食行为上看,通过膳食营养教育,学生在摄取乳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和早餐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转变,这对一个医科学生本人及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所有被调查学生均表示,今后将尽自己所能向居民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4 结论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也给营养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使人们更加认清了合理膳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10]。营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已证实,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类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从全国来看,学生营养知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营养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广,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营养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公共教育课,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达到促进在校学生健康的目的。总之,要积极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氛围,使营养教育对不同人群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上均有积极性的改观。使合理营养的知识达到家喻户晓,并切实见之于行动[11]。◇参考文献
[1]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5.
[2] Singh M.Role of micronutrients for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Ind J Pediatr,2004,71(1):59-62.
[3] 叶青,赵亮,等.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状况的影响。中 国学校卫生,2004,25(5):572-573.
[4] 余小明,段爱旭,等.应用Child-to-Child方法,进行 学生营养教育的效果评议.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8.
[5] Pat P and David S.Children as partners healt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hild-to-Child approach.Zed Books Ltd,USA 1999,1-16,109-146.
[6] 苏宜香,王玲,等.营养教育对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态
度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47-648.
[7] 胡小琪.北京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健康教 育,1995,12:4.
[8] 王旗,时宝庆,裴迎新,等.大学生维生素C及铁营养状
况评价.中国学校卫生,1998,19(5):332-333.
[9] 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
学校卫生,2002,23(3):4.
[10] 黄磊.从大众健康需要看营养教育.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20(5):482.
[11] 韩雪,凌培敏.学生营养午餐综合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02-1104.表1 中学生在营养教育前后对膳食指南的知晓情况
组别 调查人数(人) 知晓率(%)
干预组A 244 15.2*
对照组A 250 28.2*
干预组B 334 91.9
对照 组B 287 31.4
注:与干预组B比较,*P<0.01表2 中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情况
组别 N 满分 (x±S)/分 ≥3分的百分率(%)
干预组A 244 5 4.70±0.79 75.4*
对照组A 250 5 4.57±0.87 67.6*
干预组B 334 5 4.76±0.73 85.8
对照组B 287 5 4.63±0.81 60.1
注:与干预组B比较,*P<0.05表3 学生营养教育前后膳食营养摄取状况
教育前后 乳类摄取率(%) 豆类摄取率(%) 吃蔬菜比例 吃少量叶菜比例 早餐质量较 午餐仅为
(%) (%) 好者比例(%) 粮谷类比例(%)
教育前 20 16.5 80.2 23 10.5 65
教育后 58 85.0 98.0 55 45.0 27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1 重视营养学教育
营养教育发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不仅许多大学开设营养教育的课程,有营养专业,而且,营养教育行动从幼儿园开始。不仅学校有正规的营养教育,还有面向社会的营养教育[1]。
美国1967年就设立了营养教育学会,其营养教育设在健康课程中,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都有。每一年级的营养教育中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日本营养教育内容从小学到高中,主要列入《理科》、《保健》和《家庭》课程中。《家庭》课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都有。不仅学习营养知识,还学习营养配餐、饭菜烹调、饮食设计和计划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家长们普遍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缺少合理的膳食指导,导致了膳食营养不平衡,引起学生中肥胖或营养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探讨和研究如何预防和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问题。
2 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尽管生长发育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个方面,但调查表明,环境因素,特别是营养和健康因素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许多微量营养素对于最佳的体格生长和神经肌运动的发育、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细胞信号和功能,甚至微生物毒力的进化有重要的作用[2]。儿童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脑发育和智力发育。早期营养状况与以后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甚至成年后的劳动生产力都有直接关系,而且儿童时期的身高发育的不足也可导致成年后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
为了解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干预研究提供依据,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合肥市8所幼儿园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即实施前评估→实施营养教育→再评估,对营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他们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在干预组幼儿园悬挂营养挂图,按照编写的教材和教案,开展营养教学活动并定期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培训班,将编写的幼儿营养知识手册分发给家长,此活动持续一学年。通过本次营养教育,干预组男童和女童的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肺活量、握力均有增加,干预组儿童患面色苍白、唇干裂、唇炎的比例减少。因此,以儿童、家长、幼儿教师为对象,将早期营养教育融入启蒙教育中,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3]。
3 营养教育对在校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
3.1 营养教育对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值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研究证实,通过营养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但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潜力和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地预防成年期疾病[4]。
Child-to-Child(C-T-C)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美国学者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发展的一种儿童互助式健康教育方式。该教育理念相信儿童在合作的基础上,有能力参与和促进健康。近年来,国外研究应用C-T-C模式来进行儿童健康教育,如发展儿童权利、减少物质滥用、疾病预防等,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5]。为了解C-T-C方法在我国小学营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效果,鼓励儿童参与自身营养促进、学习和传播健康知识的技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等部门在山西省大同市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研究以C-T-C方法作为载体,以干预学生饮食行为作为切入口,对小学生开展营养教育,以期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存在的营养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3.1.1 学生的食物、营养认识水平 通过营养教育,学生的食物、营养知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其中,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以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明显增多,教育组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
3.1.2 学生对营养教育的态度 教育组有56.1%的学生认为早餐最重要,显著高于对照组49.3%,但总体上仍较低。全部对象中95%以上的学生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或感兴趣,97.6%以上的学生认为营养很重要。教育后,教育组中对营养知识不感兴趣的人数下降了2.5%,与教育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1.3 学生的营养、饮食行为 教育前,学生早餐通常以米饭、面包、鸡蛋为主;教育后,早餐食物选择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和15.6%(P<0.05)。上学时间早、早晨无食欲、学校有课间餐,是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教育后学生不吃猪肝、豆腐、鱼类、猪血、薯类的人数较对照组比教育前减少。不挑食的人数显著增加(P<0.05)。
调查显示,小学生营养知识非常缺乏。在食物选择、膳食行为上存在不少误区,对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但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愿意从各种途径获取营养知识。对小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既有迫切性、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6]。
3.2 营养教育对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对营养知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知水平及对营养教育的态度,以及营养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开展了该项研究。
3.2.1 营养知识方面 在调查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的情况时,肯定回答“听到过或看到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中学生干预组B(即接受宣传后的干预组)所占的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宣教干预前组A和对照组A、B。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在开展膳食指南宣传以前,学生们缺乏认识,而在宣传以后有90%以上的人了解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表1)。
3.2.2 对营养的态度 中学生在营养教育前后对营养的态度变化较大,营养态度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人数百分比从干预前的75.4%上升为85.8%,提高了10.4个百分点,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好的态度是进一步开展营养教育的基础(表2)。
3.2.3 膳食行为 从调查可见,早餐的构成通常以粥、鸡蛋、面包、面条、馒头等为主,干预后早餐吃鸡蛋的人数上升明显,从57.6%上升到70.3%,食用蔬菜的人数从9.0%增加到42.4%。经检验,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早餐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增加鸡蛋和蔬菜等品种,能保证机体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此外,在营养教育前后,中学生饮奶和喝白开水代替其他软饮料的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中学生每天喝奶的人数从干预前的23.4%增加为干预后的32.9%。以上结果与1995年北京中学生每天饮奶比例8.7%相比较,也有了明显的增加[7]。
3.2.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营养教育,中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识和营养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具有良好的乐于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这是我们开展营养教育的基础。从膳食行为方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通过营养教育,中学生在饮奶、早餐、饮料选择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充分说明营养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3 营养教育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科普书刊、大众传媒等途径及相关学科的课程学习,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不能做到平衡膳食,亚临床的营养不足,易疲劳、抵抗力低下等较为多见[8],营养失衡所致的营养不良及肥胖等也时有发生[8]。齐齐哈尔医学院通过对某医学院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其效果评价,探索在医科大学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3.3.1 营养知识 受教育后和受教育前比较,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施教育前,临床医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为35%,实施教育后,所有被调查学生均在调查问卷中表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对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了具体的认识[9],这对学生本人及他们将来做医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3.2 膳食营养态度和行为 将被调查学生营养教育前3d及后3d的膳食摄取状况进行对比,发现学生经过教育后,均对自己的膳食摄取状况作了合理调整,并在执行调整后的膳食计划(表3)。
利用营养实习课,对临床医学生进行膳食营养教育,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日常膳食中食物营养成分的具体认识。由于密切联系了学生的日常膳食营养,因而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营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膳食行为上看,通过膳食营养教育,学生在摄取乳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和早餐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转变,这对一个医科学生本人及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所有被调查学生均表示,今后将尽自己所能向居民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4 结论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也给营养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使人们更加认清了合理膳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10]。营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已证实,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类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从全国来看,学生营养知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营养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广,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营养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公共教育课,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达到促进在校学生健康的目的。总之,要积极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氛围,使营养教育对不同人群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上均有积极性的改观。使合理营养的知识达到家喻户晓,并切实见之于行动[11]。◇参考文献
[1]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5.
[2] Singh M.Role of micronutrients for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Ind J Pediatr,2004,71(1):59-62.
[3] 叶青,赵亮,等.营养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状况的影响。中 国学校卫生,2004,25(5):572-573.
[4] 余小明,段爱旭,等.应用Child-to-Child方法,进行 学生营养教育的效果评议.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8.
[5] Pat P and David S.Children as partners healt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hild-to-Child approach.Zed Books Ltd,USA 1999,1-16,109-146.
[6] 苏宜香,王玲,等.营养教育对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态
度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47-648.
[7] 胡小琪.北京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健康教 育,1995,12:4.
[8] 王旗,时宝庆,裴迎新,等.大学生维生素C及铁营养状
况评价.中国学校卫生,1998,19(5):332-333.
[9] 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
学校卫生,2002,23(3):4.
[10] 黄磊.从大众健康需要看营养教育.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20(5):482.
[11] 韩雪,凌培敏.学生营养午餐综合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02-1104.表1 中学生在营养教育前后对膳食指南的知晓情况
组别 调查人数(人) 知晓率(%)
干预组A 244 15.2*
对照组A 250 28.2*
干预组B 334 91.9
对照 组B 287 31.4
注:与干预组B比较,*P<0.01表2 中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情况
组别 N 满分 (x±S)/分 ≥3分的百分率(%)
干预组A 244 5 4.70±0.79 75.4*
对照组A 250 5 4.57±0.87 67.6*
干预组B 334 5 4.76±0.73 85.8
对照组B 287 5 4.63±0.81 60.1
注:与干预组B比较,*P<0.05表3 学生营养教育前后膳食营养摄取状况
教育前后 乳类摄取率(%) 豆类摄取率(%) 吃蔬菜比例 吃少量叶菜比例 早餐质量较 午餐仅为
(%) (%) 好者比例(%) 粮谷类比例(%)
教育前 20 16.5 80.2 23 10.5 65
教育后 58 85.0 98.0 55 45.0 27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013-07-06
展开全部
一、培训对象:
食品、烹饪、酒店、医学、食品、营养学等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医疗卫生机构、营养保健诊所、食品及餐饮服务行业、食堂等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幼儿园保健医、学校校医、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医务人员;食品企业的营养从业人员、食品检测监督人员;从事或有志于从事食品营养保健职业的人员。
食品、烹饪、酒店、医学、食品、营养学等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医疗卫生机构、营养保健诊所、食品及餐饮服务行业、食堂等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幼儿园保健医、学校校医、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医务人员;食品企业的营养从业人员、食品检测监督人员;从事或有志于从事食品营养保健职业的人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