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不能迁移几百万人进行游牧呢?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般是以长城为界,划出了一道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从秦汉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但凡是汉族统治的中央政权,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来没有真正纳入到中原汉族政权的管理及治理下,而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也是常见于敌对的征战方式。
从秦汉时期的抗击匈奴,到两晋时期的鲜卑、羯、羌等游牧民族入中原建立政权以及当时发生的五胡乱华,再到隋唐时期的与突厥的纷争,都是真实的写照。 发展到两宋及元朝时期,虽然两宋王朝与契丹、金、蒙古对立关系紧张,但是南北方民族融合度较之前有了很高的提升。到了明朝,又恢复了瓦剌、鞑靼等游牧民族旷日持久的对峙。所以,总得来说,南方的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是在对抗中促进融合,在对立中谋求发展。
然而,纵然如此,中原政权在大一统时期内为什么没有将人口北迁来融合当地游牧民族或者以此替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纳入到中原文化中呢?
首先,政治制度上,这是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中原地区从战国时期就步入到封建社会,而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等其他游牧民族还是原始的奴隶社会结构,甚至还有部分部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到了两晋时期,当时以五胡为代表的游牧民族也是处于奴隶社会时候。即使到了隋唐时期的突厥、回纥等族,也是处于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时期。到了宋元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才步入到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辽、金才会在这时期问鼎中原建立强大的政权。社会制度上的巨大差异,是阻碍南北迁徙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南向北,由中原的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的迁徙,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其次,经济及社会发展层面。铁器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原文明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封建社会发展步入到快车道,更是远远将处于奴隶社会的北方游牧民族远远地甩在身后。试想一下,如果把处在封建社会,享受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带来便捷的人们都迁移到北方,这种非自然融合状态下的逆向迁徙,这中间产生的巨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落差不仅不能带动落后地区的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被落后的生产关系所拖累。
第三,文化思想方面,当时游牧民族的野蛮型也是当时中原文化所不能接受的,上面提到的五胡乱华,就是游牧民族根深蒂固的蛮性思想在作祟,包括元朝在统一中原时野蛮的暴虐行径,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传承下来的固态思想。所以,要想当时中原的人民去接受或者感化这样思想下的民族,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