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之后,慈禧太后有什么反应?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1-1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在签字回来之后就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最终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随后便一直卧于病榻之上,最后病逝于北京。当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随后清朝廷便下令: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享年79岁。

据《清史稿 李鸿章传》中这样记载:“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这里用的是震悼一词。显见,光绪的上谕,已定了调子,朝廷的态度就是“震悼”。可见李鸿章的去世对于清朝廷的打击是多大了。

在李鸿章去世的前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在这些国人今日谈起来仍面色肃然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李鸿章身处其中,就如同清廷的一根定海神针。当这些烘洪流涌来的时候,晚清谁人能去挡?慈禧肯定不愿意,那么就只剩下李鸿章了。

李鸿章去世之后,整个大清就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出来收拾烂摊子的人了。慈禧太后作为大清实际的话事人,因为面子掬着,每逢列强滋事、威压之时,她不能轻易妥协,不能人家要什么就给什么。

再加上整个大清朝廷,多半是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喊打喊杀,而若是朝廷显示出一点要妥协的迹象,他们就会从“大义”出发,悍然不顾积贫积弱的大清,根本无法与列强对抗的现实,一味地鼓噪。可一旦到了临敌时刻,这些人肯定一哄而散,根本就靠不住。

李鸿章被慈禧称之为“再造玄黄”之人,可以说晚清最后的一个定海神针,还是倒下了。

一方面,慈禧多少要照顾这样的“舆情”,另一方面,她也要避免列强狮子大张口进而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所以,慈禧很多时候都要“示强”,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但是,慈禧毕竟还没到颟顸透顶的地步。她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家底,知道大清已经弱不禁风,再也不能与列强开战了。

如若实在“绷”不住了,稍微的“碰一碰”也是可以的。但是,非常明显的是,“碰”的结局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曾国藩太过耿介,左宗棠一介武夫,两人都是不够圆滑,干不了这种事。张之洞本来就是清流出身,打死他也不会干这些徒遭骂名之事。那些满蒙亲贵嘛,酒囊饭袋而已,不提也罢。

足够圆滑,分量也够,与列强又曾经打过交道多少还有些“交情”之人,也就只有李鸿章一个了。

唯一的“后手”李鸿章去世,慈禧太后一想到只有自己一个人顶在前面,前有列强的咄咄逼人,后又满朝文武的慷慨激昂,想想都要愁断了肚肠,她又怎能不痛哭失声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