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二十三年,明朝戚家军为什么会被残酷剿杀呢?
起因是明朝拖欠戚家军的军饷,这些士兵找长官讨要军费而被诱骗杀害。事实上戚家军的惨剧是当时明朝朝堂之上一种纷争的体现,南北军队斗争的延续,所以才会有了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绞杀的事情。
戚家军是戚继光组建的,成立于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59年。戚家军从建立之后,就以严格的军纪闻名于世,并且战斗力非常强,在嘉靖时期,东边沿海地带经常有倭寇劫掠百姓的事件发生。这些倭寇抢完就走,而且还与海盗勾结,作乱沿海地带,让嘉靖帝非常头疼。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重创沿海的倭寇,戚家军也从此在明朝名声鹊起。之后戚家军更加重视军人的训练以及装备,再加上戚继光深谙兵法之道,让戚家军成为当时明帝国的一支王牌之军。
万历朝鲜战争到了万历年间,日本的丰成秀吉看上了朝鲜的那一亩三分地,于是乎日本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打进了朝鲜,朝鲜国王几乎尽失朝鲜八道,差点就亡国了,之后朝鲜向明朝求助,万历帝就派明帝国的军队驰援朝鲜。当时朝鲜战争的主帅是李如松,李如松是明朝名将李成梁的儿子,他们家世代镇守东北那地,在明朝他算是北方将领。
朝鲜战争开始后,万历帝想到了戚家军这支王牌之师,戚家军就成了朝鲜战场上明朝军队的先锋。战场上先是宋应昌允诺戚家军两倍的军饷,只要他们奋勇杀敌,后来平壤之战中,李如松又允诺戚家军,先登平壤者就赏赐万两白银。再重赏的诱惑下,戚家军玩命的死战,最后才有了明帝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彪悍战绩。虽然戚家军不负盛名,但朝廷的军饷与赏银就迟迟没有下发,戚家军中将士也微言颇多。之后他们就被调离了朝鲜战场,回到石门寨驻守。
按理说戚家军这么勇猛的战绩,朝廷应该重赏才对。但就是因为戚家军太过勇猛,而且战斗力也太强,让万历帝可能心有顾忌。而且李如松作为主帅来说,手底下有这么一支强悍之师,又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他该多么恐慌呀。再加上戚家军属于南军代表,李如松是北军的代表,万历时期,朝堂上纷争不断,南北军队也有争权夺利,即便戚家军那时已经没有戚继光,但戚家军的威望与实力,还是让北方将领有所顾忌,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戚家军的作战能力以及对不公平待遇的抱怨,让北方将领也容不下戚家军。
之后因为朝廷拖欠军饷,在镇守蓟镇的戚家军开始向长官王保讨要薪水。在万年时期,明帝国的内部腐败严重,其实明朝军人发不出军饷的事情很多,所以戚家军聚众讨要薪水,也不算什么大事,因为明朝那时候经常发生。可蓟镇总兵官王保却把这次讨薪给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兵变。于是王保诱骗戚家军说是给他们发放军饷,将他们诓骗到演武场,集团屠杀。就这样刚刚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戚家军就成为罪人被屠杀,万历帝知道后,也不过问,甚至都没有问罪王保。
戚家军是明帝国军事力量最后的辉煌,可惜最后戚家军也没有躲过朝堂的纷争,就像明帝国一样,最终也死于党派之祸。这是明帝国的悲哀,也是当时百姓的悲哀。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主将姓氏命名的军队只有两支,一支是岳飞的岳家军,另一支则是戚家军,可见戚家军是一支多么优秀的军队,可是它的结局却让人觉得满目凄凉,悲痛欲绝。
戚家军是明朝最早出现的招募军,属于募兵。这跟明朝的军户制度完全不一样。明朝的军户属于囤兵于民,平时耕种,战时作战。这些军户不打仗时,是不用朝廷花钱养活的,只有作战时才有奖赏。也是因此,隶属于明朝五军都护府的军户开销需求不大。
再看戚家军这样的私人部队,真是靠钱攒出来军队。这些士兵平时领着高薪,战时还有高额赏金:杀死10名倭寇,给12人的小队300两赏金;相当于给每名士兵发一年的工资作为奖励。
戚继光是总兵,上面还有张居正等人给他当靠山。张居正在,戚继光就过得很舒服。戚继光在,这支部队就不愁银饷,戚继光也不会亏待他们。但是,张居正先于戚继光死后,戚继光就开始受到排挤,被弹劾下台了。后来戚继光也死了,戚家军就更不好说了。
表面原因:要求加薪,演变成兵变。
从戚继光创立戚家军,到戚继光离职,戚家军在24年的时间内,斩杀15万敌军,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最强军队,是大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部队。而万历朝鲜之役中,戚家军更可以说是大杀四方,将刚刚统一日本的丰田秀吉,打的落花流水,几千人的部队击败了十万之众。
为了让戚家军英勇作战,时任兵部侍郎、蓟辽经略的宋应昌许诺,戚家军的年薪43两,而当时,明军其他士兵的年薪仅有18两。其实,这件事无可厚非,当时的明军大部分都是卫所兵,除了18两的薪俸外,还有很多其他收入,而戚家军都是募兵,除了薪俸之外没有其他收入。
另外,戚家军作战勇敢,远不是其他明军能够比拟的。可以说,这43两的工资花出去是物有所值的,因为这些戚家军是真的拿命去拼的。可最后承诺确不了了之,于是戚家军向朝廷索要粮饷,一个叫做王保的新总兵,他把众人叫到了石门演武场,进行了大屠杀。
根本原因:就是戚继光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当时,大明的卫所部队军纪败坏,欺男霸女、无恶不作。面对这种情况,戚继光招募了戚家军,当戚家军成功后平定沿海倭寇并且多次击败蒙古铁骑后,戚继光提出以戚家军为教导队,练兵十万的建议,以此重振大明军威。
这下子可捅了朝中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心窝子;如果将领专兵,朝中文臣很可能会失势,其次,朝中很多将领都是靠着压榨卫所士兵谋取利益。如此,戚继光的成功成为了朝中保守势力的一块心病,他们每个人都恨不得戚继光的政策失败。
在戚继光被打压失势之后,戚家军遭到的不公待遇越来越多,心里的怨言多了,难免会唠叨两句。这时,一个天大的帽子扣到了他们的头上——兵变,于是,朝中的保守势力迅速出击,将戚家军仅存的成果被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