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为什么越来越低了?
为什么我记得10年前37.2℃以上是发烧的标准呢?难道陷入了“曼德拉效应”?有研究指出人类体温确实在下降,但我国正常体温标准好像一直低于37.2℃,不过不同国家就诊标准不同。
发烧等级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症状,其实内在的原因是人体对抗疾病的方式,在发热的时候体温升高、心率上升、血流增加,体内的糖更多地释放,会对人体内的病灶等发起攻击。因为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有一定的调定点,这个调定点是固定的,是在进化过程中固定下来的。
而发热就是人体体温调定点暂时上升的现象,人体体温在高水平上平衡,但是对于人体而言某些组织器官是超负荷运行,所以长时间高体温会导致人体某些器官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导致人体水电解质调节失衡,因为发热时人体更多地蒸发水分,水电解质失衡可导致死亡等极端事件。而体温是个范围,并不是固定的数字,在36℃-37.2℃之间波动斗是正常体温。
各处正常体温
不同的人种体温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的年龄、性别体温也有差异,一般新陈代谢越迅速体温越高,小孩高于老人,女性高于男性,白天高于晚上,但是统计上看来人正常体温(腋下)在36.5℃左右,口腔和肛门温度因为更接近人体内部可能接近37℃,但是超过37.2℃就已经是发热了。
发热的症状就体温升高,但是很多疾病都有体温的异常,因此体温的温度变化趋势可以提示很多疾病,尤其是长期高热或者反复发作的恶性发热,一般提示存在要命的恶性疾病,比如稽留热这种热型就和一些寄生虫感染疾病有关,长期难以治愈,只有因症施治才有效。
发热是由于体温调定点的升高
不同的国家医疗体系不同,就诊标准也有区别,一些发达国家是社区医生诊疗、推荐的模式,一般稍微发热社区医生给出诊断,但是否推荐给上级医生要看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先在家自行观察,不行了找社区医生,再不行了由社区医生推荐去医院,针对发热这种十分常见的症状,标准宽泛一些有助于降低基层医生的压力;在我国一般温烧也就是37℃多一点忍一忍就过去了,对人体并没有太大消耗,而美国甚至在38℃以上才被称为发热。
但是长远的研究认为人类的体温确实在缓慢地降低,体温的维持和较高的代谢速率有关系,历史上人类因为捕猎需要更多的体力活动,吃的食物也多是高脂肪、淀粉、蛋白,因为这些物质储能较高,补充能量迅速,但是那时的人类因为活动相对较多能够消耗,物质氧化分解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所以人体体温能在相对更高一些的水平上平衡。而如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营养充足全面,新陈代谢速率相对有所降低,氧化供能产生的热量稍微少一些,因此体温有所降低。
体温变化趋势
如今人体温降低,也是通过大样本统计得出的结论,2017年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分析超过3.5万名患者的25万条体温记录,发现英国人的平均体温为36.6℃,比“正常”平均体温37℃下降不少;加利福尼亚大学对玻利维亚的一个土著部落进行了长达16年的体温研究,共分析了数千名土著的体温,发现16年的时间里,平均体温已经下降到36.5℃(女性36.53℃,男性36.57℃),每年下降了0.03℃。但是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发热的标准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小范围的体温下降对诊疗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37度已成为历史:为什么人类体温越来越低,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