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的别称,都有哪些?
太子,是封建帝制时代对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就是对已经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人的称呼。
太子是除了皇帝、皇后之外,地位最高的人。即使是后宫妃嫔中最高等的贵妃,也只有正一品,是亲王爵位。而皇太子与太子妃就不一样了,他们跟皇帝皇后一样,是不列品级的,所以太子的地位是不低于妃嫔的。
太子以及东宫制度始于殷周,在传承的几千年里,别称也确实不少,我找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以下一些太子的别称。
第1种:元良。出处为《清史稿发•世祖纪》:“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第2种:皇嗣。出处为《大唐新语》卷九:“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
第3种:帝储。出处为《晋书•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
第4种:储君。出处为《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第5种:储嗣。出处为《后汉书。安帝纪》:“降夺储嗣,开萌邪蠹。”
第6种:东储。因太子居东宫,而有此称
第7种:储闱、储宫、东宫、青宫。原是太子所居之宫的名称,所以用来代称太子。
第8种:春宫、春闱。这也是太子居住的宫舍的名称,亦是太子的代称。
此外,太子的别称还有:皇储、储皇、储胤、储君、储嫡、储贰、储副、储两、元储、储元、副主、副君等等。
据史料记载,东宫制度始建于殷周。历朝历代的承袭制度一般都是立嫡或立长,女性没有继承权。嫡子中,年纪最大的是第一继承人,如果没有嫡子,那就由庶子中年纪最大的为继承人。
除了立嫡立长之外,有的皇帝会立子以贤,这主要看所有皇子中谁的才德、品行最佳,就立他为皇太子。
然而,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皇帝需要培养继承人,但是这个继承人又极有可能会对皇帝的地位构成威胁,这是每一个皇帝都不想看到的。但羽翼丰满的太子极有可能会不满皇帝的约束,甚至会产生弑君杀父的想法。因此,历史上经皇帝册立后顺利继承皇位的太子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