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绢幼妇 外孙齑臼 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一粥美食
高能答主

2020-11-07 · 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
一粥美食
采纳数:7300 获赞数:46248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意思是文才高、诗词佳。是用在诗词方面的赞语。

这句话出自典故《曹娥碑》

话说东汉年间,浙江上虞有位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投江寻觅溺水而亡的父亲的尸体,最后她本人也被淹死了。曹娥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树碑立传,有了著名的《曹娥碑》。

而写碑作文者,据说是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天才(邯郸淳)。传言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文采斐然。《曹娥碑》在旧时文人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数年之后,著名文学家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也)路过上虞,特去朝拜。当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迷茫,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后人只当这八个大字是天书,谁也不解其义。

扩展资料

《曹娥碑》碑文的撰写,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后的事。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长度尚对曹娥“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郸子礼(即邯郸淳)为之作碑。”度尚原请魏朗撰文,因魏朗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

为曹娥撰写碑文,其时非魏朗莫属。然而,魏朗担心写不好会贻笑后世,故佯作未成而转请别人。当他阅过邯郸淳的文稿后,大加赞赏,而将自己的底稿销毁了之。于是,《曹娥碑》上刻写的便是邯郸淳撰就的碑文。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自引得凭吊者如云似潮。其时著名的学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当年遇赦后,其因惧宦官报复,不敢回乡里。在10多年的流亡生涯中,他“远迹吴、会”。闻《曹娥碑》,蔡邕径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然而,蔡邕题辞的含义是什么,观者不得而知,而蔡邕辞世,这自成了谜。

热苏打O9TRx
2020-07-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0
展开全部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
推荐于 2017-11-25
查看全部8个回答
安徽 蔬菜包装机告别手工袋包装

值得一看的蔬菜包装机相关信息推荐
浩铭达蔬菜包装机,使用防雾膜包装,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包装后能接自动称重贴标装置,价格一目了然,免费上门安装服务
佛山市浩铭达机械制..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读音是什么?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读音是:huáng juàn yòu fù wài sūn jī jiù 。 1、“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语自《世说新语》。 2、原文: 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3、注释: 黄绢: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 幼妇: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 外孙:女儿的儿女,杨修引其为“女之子”,因此是“好”字; 齑臼:“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 “齑臼”合起来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辞”的古体字,所以,是“辞”字。 4、解析: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绝妙好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6%E5%AD%99%E9%BD%91%E8%87%BC/9525629
9 浏览9902019-09-08
“黄绢幼妇,外孙韭臼”暗含的意义是什么?
黄绢,有颜色的丝绸,色丝也 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
29 浏览650
杨修如何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当时未有深入了解,今日在细心研究一下,原来是这样的: 黄绢: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 幼妇: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 外孙:女儿的儿女,杨修引其为“女之子”,因此是“好”字; 齑臼:“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 杨修解释“齑臼”这个用来捣舂辛辣味的调味品的器具,其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辤”“辞”是异体字,“辞”是“辞”的繁体字,因此是“辞”字。 所以,杨修解读“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辞”四字。
38 浏览2884
谁知道"黄娟幼妇,外孙齐臼" 是什么意思啊??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11
展开全部
黄绢,有颜色的丝绸,色丝也 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婉爱你
2020-07-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91
展开全部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这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在“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其中的“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