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简介
1、民主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
2、武昌首义
20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发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发生。
3、民国肇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北洋时代
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
5、北伐与统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6、抗日卫国战争
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华北、淞沪、南京,占据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自南京迁往重庆,展开十四年抗战的后八年全面抗战。
7、戡乱护国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国民党虽然也宣布批准政协决议,但提出许多保留条件。接着,在3月间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则公然不承认政协会议的约束力,继续鼓吹一党专政。
扩展资料:
民国的政治:
1、宪法
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通过。1947年1月1日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计14章175 条。《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特点是: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名,保障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2、行政机关
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华民国的治权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后历经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多次政权替换。
3、国旗与国徽
民国初期采用铁血十八星旗,五色旗,后在全国推广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徽有三款,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国徽,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国徽及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的修改版青天白日国徽。国歌一般指的是北伐成功后的《三民主义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国
2013-07-12
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