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问题~~(高悬赏,来吧!) 100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1)如何区分一元二次方程?(2)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3)解法有多少种?(4)分别是?说得越详细越好(5)需要注意的,容易犯错的地方有?不...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
(1)如何区分一元二次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3)解法有多少种? (4)分别是?说得越详细越好
(5)需要注意的,容易犯错的地方有?
不希望你是复制,除非你觉得答案很好。
我会谢谢你的解答,如果我觉得满意,我还会追加悬赏,现在,开始吧 展开
(1)如何区分一元二次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3)解法有多少种? (4)分别是?说得越详细越好
(5)需要注意的,容易犯错的地方有?
不希望你是复制,除非你觉得答案很好。
我会谢谢你的解答,如果我觉得满意,我还会追加悬赏,现在,开始吧 展开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只有一个未知数,且为指数的最高次方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方法正确,学会运用与问题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定义
只含有一个
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
是
2
次的
整式方程
叫做一元二
次方程
( 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
。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
含有一个未知数;
(2)
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
2
;
(3)
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
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
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4)
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ax^2+bx+c=0
时,
应满足
(
a
、
b
、
c
为常数,
a≠0
一般解法
1.
分解因式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解法
1.
分解因式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又分“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又分“
平方差公式
”和
“
完全平方公式
”两种)”和“
十字相乘法
”。因式分解法是通过将方程
左边因式分解所得,
因式分解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学完
。
如
1.
解方程:
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
x+1
﹚
^2=0
解得:
x?= x?=-1
2.
解方程
x
(
x+1
)
-3
(
x+1
)
=0
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
x-3
)(
x+1
)
=0
即
x-3=0
或
x+1=0
∴ x1=3,
x2=-1
3.
解方程
x^2-4=0
解:(
x+2
)(
x-2
)
=0
x+2=0
或
x-2=0
∴ x?=
-2
,
x?= 2
十字相乘法公式:
x^2+(p+q)x+pq=(x+p)(x+q)
例:
1. ab+b^2+a-b- 2
=ab+a+b^2-b-2
=a(b+1)+(b-2)(b+1)
=(b+1)(a+b-2)
2.
公式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要通过
Δ
=b^2-4ac
的根的
判别式
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根
1.
当
Δ
=b^2-4ac<0
时
x
无实数根(初中)
2.
当
Δ
=b^2-4ac=0
时
x
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即
x1=x2
3.
当
Δ
=b^2-4ac>0
时
x
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
当判断完成后,若方程有根可根属于
2
、
3
两种情况方程有根则可根据
公式:
x={-
b±√(
b^2
-
4ac
)
}/
2a来求得方程的根。
3.
配方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如:
解方程
:
x^2+2x
-
3=0
解:把常数项
移项
得:
x^2+2x=3
等式两边同时加
1
(构成完全
平方
式)得:
x^2+2x+1=4
因式分解
得:(
x+1)^2=4
解得:
x1=-3,x2=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小口诀
二次
系数
化为一
常数
要往右边移
一次系数一半方
两边加上最相当
4.
开方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如:
x^2-24=1
解:
x^2=25
x=±5
∴x?=5 x?=
-5
小结
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
因式分解法
,在应用因式分
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
正数
。
直接开平方法
是最基本的方法。
公式法和配方法
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
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
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根的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
有解。
配方法
是推导公式的工具,掌握公式法后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法解一元
二次方程了,所以一般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配方法在学习
其他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三种重要的
数学方法
之
一,一定要掌握好。
(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换元法
,配方法,待定系数法)。
如何选择最简单的解法
1
.
看是否能用因式分解法解
(因式分解的解法中,
先考虑提公因式法,
再考虑平方公式法,最后考虑十字相乘法)
2
.看是否可以直接
开方
解
3
.使用公式法求解
4
.最后再考虑配方法(配方法虽然可以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但是有
时候解题太麻烦)。
如果要参加竞赛,可按如下顺序:
1.
因式分解
2.
韦达定理
3.
判别式
4.
公式法
5.
配方法
6.
开平方
7.
求根公式
8.
表示法
(5)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0才有解,否则无实数根。
希望答案您满意,我平时也是数学强项,觉得不错。
(3)
(2)方法正确,学会运用与问题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定义
只含有一个
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
是
2
次的
整式方程
叫做一元二
次方程
( 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
。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
含有一个未知数;
(2)
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
2
;
(3)
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
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
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4)
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ax^2+bx+c=0
时,
应满足
(
a
、
b
、
c
为常数,
a≠0
一般解法
1.
分解因式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解法
1.
分解因式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又分“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又分“
平方差公式
”和
“
完全平方公式
”两种)”和“
十字相乘法
”。因式分解法是通过将方程
左边因式分解所得,
因式分解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学完
。
如
1.
解方程:
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
x+1
﹚
^2=0
解得:
x?= x?=-1
2.
解方程
x
(
x+1
)
-3
(
x+1
)
=0
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
x-3
)(
x+1
)
=0
即
x-3=0
或
x+1=0
∴ x1=3,
x2=-1
3.
解方程
x^2-4=0
解:(
x+2
)(
x-2
)
=0
x+2=0
或
x-2=0
∴ x?=
-2
,
x?= 2
十字相乘法公式:
x^2+(p+q)x+pq=(x+p)(x+q)
例:
1. ab+b^2+a-b- 2
=ab+a+b^2-b-2
=a(b+1)+(b-2)(b+1)
=(b+1)(a+b-2)
2.
公式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要通过
Δ
=b^2-4ac
的根的
判别式
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根
1.
当
Δ
=b^2-4ac<0
时
x
无实数根(初中)
2.
当
Δ
=b^2-4ac=0
时
x
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即
x1=x2
3.
当
Δ
=b^2-4ac>0
时
x
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
当判断完成后,若方程有根可根属于
2
、
3
两种情况方程有根则可根据
公式:
x={-
b±√(
b^2
-
4ac
)
}/
2a来求得方程的根。
3.
配方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如:
解方程
:
x^2+2x
-
3=0
解:把常数项
移项
得:
x^2+2x=3
等式两边同时加
1
(构成完全
平方
式)得:
x^2+2x+1=4
因式分解
得:(
x+1)^2=4
解得:
x1=-3,x2=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小口诀
二次
系数
化为一
常数
要往右边移
一次系数一半方
两边加上最相当
4.
开方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如:
x^2-24=1
解:
x^2=25
x=±5
∴x?=5 x?=
-5
小结
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
因式分解法
,在应用因式分
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
正数
。
直接开平方法
是最基本的方法。
公式法和配方法
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
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
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根的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
有解。
配方法
是推导公式的工具,掌握公式法后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法解一元
二次方程了,所以一般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配方法在学习
其他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三种重要的
数学方法
之
一,一定要掌握好。
(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换元法
,配方法,待定系数法)。
如何选择最简单的解法
1
.
看是否能用因式分解法解
(因式分解的解法中,
先考虑提公因式法,
再考虑平方公式法,最后考虑十字相乘法)
2
.看是否可以直接
开方
解
3
.使用公式法求解
4
.最后再考虑配方法(配方法虽然可以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但是有
时候解题太麻烦)。
如果要参加竞赛,可按如下顺序:
1.
因式分解
2.
韦达定理
3.
判别式
4.
公式法
5.
配方法
6.
开平方
7.
求根公式
8.
表示法
(5)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0才有解,否则无实数根。
希望答案您满意,我平时也是数学强项,觉得不错。
(3)
展开全部
(1) 一元:看是不是只有一个未知数
二次:看未知数的最高次方是不是2,是不是只有平方,一次项和常数项。后两者可同时为0或单个为0
(2)不用什么条件,用正确解法即可
(3)基本的三种
(4)
a.因式分解 x^2+3x+2=0,十字相乘 (x+1)(x+2)=0
b.二次公式 ax^2+bx+c=0,x=[-b±根号(b^2-4ac)]/(2a)
c.配方 x^2+4x+2=0, 两边加2,x^2+4x+4=2, (x+2)^2=2,开方,x+2=±根号2, x=-2±根号2
(5)
注意题目有时要求只要正根,要舍去负根。其它就注意不要算错就行了,公式别记错
以上,需要可追问
二次:看未知数的最高次方是不是2,是不是只有平方,一次项和常数项。后两者可同时为0或单个为0
(2)不用什么条件,用正确解法即可
(3)基本的三种
(4)
a.因式分解 x^2+3x+2=0,十字相乘 (x+1)(x+2)=0
b.二次公式 ax^2+bx+c=0,x=[-b±根号(b^2-4ac)]/(2a)
c.配方 x^2+4x+2=0, 两边加2,x^2+4x+4=2, (x+2)^2=2,开方,x+2=±根号2, x=-2±根号2
(5)
注意题目有时要求只要正根,要舍去负根。其它就注意不要算错就行了,公式别记错
以上,需要可追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区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为2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条件:在△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根。当△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即一个根。当△小于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方程无解。并且2次项系数不为0。
3.解法①.直接配方。把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部分化为完全平方的样子,方程不含未知数的部分移到方程另一边,再两边同时开平方。若不含未知数部分大于0则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根;若等于0则有一个根;若小于0的话方程无解。
②公式法,把方程化为ax∧2+bx+c=0的一般方程,再运用公式x=(-b±√b∧2-4ac)÷2a算出未知数,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公式前需验证△=b∧2-4ac与0的大小关系,即验根。
③把方程用十字相乘法配为(x-q)(x-p)=0的形式。x1=q,x2=p(别的想不起来了,最常用这三个吧)
其他的顺带说过了,就不重复了,记住算之前要进行验根,不然就废了。
2.条件:在△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根。当△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即一个根。当△小于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方程无解。并且2次项系数不为0。
3.解法①.直接配方。把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部分化为完全平方的样子,方程不含未知数的部分移到方程另一边,再两边同时开平方。若不含未知数部分大于0则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根;若等于0则有一个根;若小于0的话方程无解。
②公式法,把方程化为ax∧2+bx+c=0的一般方程,再运用公式x=(-b±√b∧2-4ac)÷2a算出未知数,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公式前需验证△=b∧2-4ac与0的大小关系,即验根。
③把方程用十字相乘法配为(x-q)(x-p)=0的形式。x1=q,x2=p(别的想不起来了,最常用这三个吧)
其他的顺带说过了,就不重复了,记住算之前要进行验根,不然就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是二次方的。有:(因为未知数右上角的小2我打不出来,我用"表示未知数右上角的平方。)
直接开平方法:例如:X"- 4=0可以化为X"=4(两边同时加4),两边开方,因为2和-2的平方都为4,所以4的开方可以是-2或2,所以X=2或-2
配方法:例如复杂点的,X"-2X-3=0两边加3得X"-2X=3,因为配方法就是要配成完全平方从而再开方得到未知数。所以两边加1后得X"-2X+1=4,等号左边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得(X-1)"=4,再开方得出X-1=2或-2,两边再加1,得X=3或-1
公式法好像有点麻烦这里就不说了
因式分解法:如X"-2X-3=0(在草稿本上向下列出什么数间乘起来等于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1
1 -3
然后再进行交叉相乘,即左上角那个1乘以右下角的-3,左下角的1乘以右上角的1,两次得出的数若与二次项系数相同后,把左边的两个1乘上X,左上角的1乘了X之后加上右上角的1,加括号,再左下角的1乘了X之后加上右下角的-3,加括号得方程,(X+1)(X-3)=0,使X+1=0或X-3=0,得出X=-1或X=3,即X=3或-1和上面一样。。
听老师说因式分解法到高中很有用,希望可以明白。。
我说的可能不清楚,敬请原谅!(附:纯手打了半小时)。。
直接开平方法:例如:X"- 4=0可以化为X"=4(两边同时加4),两边开方,因为2和-2的平方都为4,所以4的开方可以是-2或2,所以X=2或-2
配方法:例如复杂点的,X"-2X-3=0两边加3得X"-2X=3,因为配方法就是要配成完全平方从而再开方得到未知数。所以两边加1后得X"-2X+1=4,等号左边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得(X-1)"=4,再开方得出X-1=2或-2,两边再加1,得X=3或-1
公式法好像有点麻烦这里就不说了
因式分解法:如X"-2X-3=0(在草稿本上向下列出什么数间乘起来等于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1
1 -3
然后再进行交叉相乘,即左上角那个1乘以右下角的-3,左下角的1乘以右上角的1,两次得出的数若与二次项系数相同后,把左边的两个1乘上X,左上角的1乘了X之后加上右上角的1,加括号,再左下角的1乘了X之后加上右下角的-3,加括号得方程,(X+1)(X-3)=0,使X+1=0或X-3=0,得出X=-1或X=3,即X=3或-1和上面一样。。
听老师说因式分解法到高中很有用,希望可以明白。。
我说的可能不清楚,敬请原谅!(附:纯手打了半小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只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是1;
2、化方程为一般形式;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条件是b2-4ac≥0;a、b、c的确定应包括各自的符号;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根,应有两个;求解出的根应注意适当化简
3、三种
4、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5、我自认为应该注意一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
2、化方程为一般形式;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条件是b2-4ac≥0;a、b、c的确定应包括各自的符号;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根,应有两个;求解出的根应注意适当化简
3、三种
4、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5、我自认为应该注意一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