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汝坟的翻译?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8-13
展开全部
汝坟   遵彼汝坟①,伐其条枚②;未见君子③,惄如调饥④。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⑤;既见君子,不我遐弃⑥。   鲂鱼赬尾⑦,王室如毁⑧;虽则如毁,父母孔迩⑨。   ---《诗经 · 国风 · 周南 · 汝坟》    题解:妻子对远役丈夫的怀念。 【注释】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   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   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   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   父母穷困谁养活!    1.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坟):水涯,大堤。   2.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4.惄(nì逆):饥,一说忧愁。 调(zhōu周):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5.肄(yì异):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6.遐(xiá狭):远。   7.鲂(fáng房)鱼:鳊鱼。 赬(chēng撑):浅红色。   8.毁(huǐ毁):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   9.孔:甚。 迩(ěr尔):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赏析】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赏析】  妻子劝勉逃难回家的丈夫。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枝条,不见我的男人,饥肠辘辘般难受。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残枝,见到我的男人,不要不要再远离。   望着鲜红的鱼尾,想起王室的惨境。王室虽已焚毁,父母却近在眼前。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这在诗之首章,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又何曾能享受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能不令你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岂不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你怎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她丈夫又怎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难道他们的死活你竞也不顾?    全诗在凄凄的质问中戛然收结,征夫对此质问又能作怎样的回答?这质问其实贯串了亘古以来的整整一部历史:当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民众逼到“如毁”、“如汤”的绝境时,历史便往往充满了这样的质问。《周南·汝坟》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是读者却分明听到了此后不久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潘啸龙)    相传为孔子编辑成书,集入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而其中的《汝坟》则是我们能见到的歌颂汝州风土人情最早的一首诗。该诗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边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http://baike.baidu.com/view/63794.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