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吃什么食物好啊?

吃完当时就会有感觉吗?... 吃完当时就会有感觉吗? 展开
 我来答
泉含巧025
2013-10-22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
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
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脾胃湿热证在北方并不多见,但近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增多趋势。在跟王惠兰老师学习中发现每遇脾胃湿热证,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而获良效。现将老师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和常用治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1.1 感受外邪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1.2 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1.3 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当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个体的体质素质不同,脾胃功能性状不同,对病因作用反应的形式不同所决定的。
2 主方温胆,审证灵活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3 验案举例患者,女,68岁。因感冒愈后上腹胀满,痞闷不舒,纳呆恶心,矢气时作,大便溏而不爽,口干不思饮,身困乏力月余就诊。查见面色萎黄,舌质略红,苔淡黄厚腻,脉细滑,下肢微肿。并述多年来每逢感冒或平时饮食稍有不慎即发上症。辨证:脾胃虚弱、湿热蕴中、湿重于热。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
1024199422
2011-04-10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赤小豆 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冬瓜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湿。有医药书中说它治疮毒,皮肤湿疹也可以说是一种疮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湿热则湿疹可愈。丝瓜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马兰头 性凉,味辛,有凉血、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黄瓜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 此外,皮肤湿疹还宜食用的物品有萝卜、菊花脑、青菜、黄芽菜、豇豆、蚕豆、节瓜、玉米须、金花菜、马铃薯、黑木耳、百合、苤蓝、茭白、芋头、苋菜、蕹菜、菊芋、慈姑、藕、地瓜、绿豆芽、豆腐、胡萝卜、番茄、莼菜、番薯、菜瓜、地耳、菱、豆苗、梨、苹果、橘子、枇杷、柑、橙子、柿子、草莓、鸭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琴若云04v
2020-12-07 · TA获得超过25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00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48.7万
展开全部
脾胃湿热吃什么食物好啊?
脾胃湿热是因为脾胃湿气重,再加上本身有上火症状。脾胃湿热症状轻的人可以喝一些冬瓜汤、红豆薏米水、麦冬泡水等缓解。脾胃湿热症状重治疗的话,原则上要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常用方剂为清中汤。脾胃湿热的原因由饮食不注意节制,暴饮暴食,喜欢吃油腻、煎炸食品,爱吃肉类和香辣食物,喝酒贪杯,少食蔬菜水果,不爱运动等原因造成,患者在生活中应当首先去除这些因素。然后可适当多吃薏苡仁、莲子、山药、绿豆、冬瓜、黄瓜、丝瓜、茯苓、芹菜、卷心菜等清凉、甘润的蔬菜水果。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脾胃湿热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之后,人们经常会出现尿液发黄,经常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上火很像,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上火了,大量的喝一些降火的茶,尽管当时身体会感觉很舒服,但是用不了多久,那些问题还会继续出现。
脾胃湿热与上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症状类似,但是脾胃湿热的症状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脾胃湿热会引起消化道的问题,患者经常会出现胃酸、胃胀等问题,大多还伴随有腹胀的现象。

2、脾胃湿热的人在吃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口中发干、发苦的问题,从舌苔上看,他们的舌苔大多很厚腻,这些患者在吃了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之后很容易会出现胃酸的现象。
3、脾胃湿热的人在上厕所大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便秘的现象,这会对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4、脾胃湿热还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而且这类人还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容易发胖,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脾胃功能不好,对水分的运化和代谢能力不强。
既然脾胃湿热不是上火,是一种体质,那么导致人们出现这种体质的原因是什么?

1、脾胃湿热体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体遭受到湿或燥两种邪气的入侵,湿邪入侵人体之后会影响人们脾脏的功能,燥邪入侵人体之后会直接影响肠胃的功能。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高温或阴冷的环境。


2、很多人在饮食上不节制,喜欢吃一些生冷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吃饭的时间不规律,这些也是严重损害脾胃功能的生活习惯,如果这些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改善,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使人体逐渐成为脾胃湿热的体质。

3、脾胃的功能与人们的情绪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多都没有食欲,所以使情绪问题也是导致脾胃湿热体质的主要原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一、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这个时候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二、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三、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四、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用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健脾养胃的食物,如 芝0楂-脾能调理脾胃了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枣、板栗及猪瘦肉、牛肉、鸡肉、牛奶、豆制品等。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58*****304
2018-0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4.4万
展开全部
脾胃虚者进补,往往会出现不受补的情况,即使经过了调理,也不宜“十全大补”。此时首选性味甘平和缓、药食两宜的补品。
  海参脂肪含量不高,食后胃肠很少发生滞腻,性质不寒不燥,有补肾助阳、润燥通肠、滋阴助阳之功效,适合四季食用,尤其适合病后、老年体弱者的调理。一般采取海参配合肉类、清补药材(淮山、枸杞、桂圆等)炖或煲的方式。
  花胶具有滋阴助阳、固肾培精之功效,肺肾虚弱、气血亏损的人用它食补也较合适。不过,新上市的花胶,脂肪相对多一些,消化能力弱者食用易出现滞腻,不宜吃得太多太频;脾胃虚弱者,以选用贮藏三年以上的陈年花胶为佳。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拉肚子,大便稀溏,饮食减少,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你可以熬山药薏米粥给你爸爸喝,然后别让他熬夜,很有效的。怕麻烦的话可以喝德甫常谓保茶,助消化、对调理肠胃,健脾益胃,有很好的效果。我家人就在喝,蛮不错的。
抽烟主要是伤肺吧我觉得,可能是脾虚造成精神不振,所以需要抽烟提神,所以调理好了脾胃,你爸爸可能就没那么想要抽烟了。
对脾虚的人群要多食清淡、清利、凉性食物. 如各种瓜类,梨,葡萄、柚子等. 禁忌辛辣煎炸和热性食物,烟、酒或卤食品。多饮水。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