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2
展开全部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本人愚见,略作解读。所谓“真人”,道家称修行有成的道士称为“真人”,是得道的高人,这种人一般都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寿命可以比做南山,如果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肯定武功高强,特别能打。这种人着实令人羡慕,能跟这样的高人学习,那不用问了。
那么“真人”们是怎样来生活的?是怎样来修行的?是不是每天搓麻将到凌晨两三点钟,狂饮豪赌,通宵达旦呢?不是,肯定不是,他之所以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肯定有他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他们日常练功修行的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提挈天地”就是说显摆好姿势开始练功了,人立于天地间,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天地人”三才合一,天地乃一大宇宙,人身乃一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也!接下来要“把握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讲究阴阳合度,不偏不倚。说白了就是要讲究自然放松,身心都要放松,不执着于物,进入混沌状态,“道本自然一气游”吗。
然后是“呼吸精气”,这是在讲呼吸,后世的几乎所有气功或者是内家拳桩功的练习方法里面都要求呼吸要“轻细均长”,而且还是要“精气”,这大概是要求练功要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进行。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八个字所透露的练功方法在王芗斋先生的著述里诠释的近乎完美,“独立守神”是说练功的时候要做到“精神内敛,收视返听”,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神不外溢”,这样才有利于开发身体的潜能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看来佛家的高僧也懂得类似的养生功法,“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肌肉若一”是说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达到整体如一的境界,这可不是说了就能做到的,王芗斋先生说要经过三年五载的桩功的练习才能达到“整体如铸,筋肉如一,毛发如戟,体如灌铅”的境界,也就是“肌肉若一”。“肌肉若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认为就是“形松意紧,肌松力绷”的状态,“返婴儿寻天籁”是一种状如婴儿般的状态,是一种返朴归真自然的状态,老子说的更好“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真正的内功心法是不会外传的,因人而易,一般的内功心法都难找到合适的人练习,他们的心法多是一种真气或阴或阳,所以想要练习内功要看机遇了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本人愚见,略作解读。所谓“真人”,道家称修行有成的道士称为“真人”,是得道的高人,这种人一般都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寿命可以比做南山,如果出现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肯定武功高强,特别能打。这种人着实令人羡慕,能跟这样的高人学习,那不用问了。
那么“真人”们是怎样来生活的?是怎样来修行的?是不是每天搓麻将到凌晨两三点钟,狂饮豪赌,通宵达旦呢?不是,肯定不是,他之所以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肯定有他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他们日常练功修行的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提挈天地”就是说显摆好姿势开始练功了,人立于天地间,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天地人”三才合一,天地乃一大宇宙,人身乃一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也!接下来要“把握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讲究阴阳合度,不偏不倚。说白了就是要讲究自然放松,身心都要放松,不执着于物,进入混沌状态,“道本自然一气游”吗。
然后是“呼吸精气”,这是在讲呼吸,后世的几乎所有气功或者是内家拳桩功的练习方法里面都要求呼吸要“轻细均长”,而且还是要“精气”,这大概是要求练功要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进行。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八个字所透露的练功方法在王芗斋先生的著述里诠释的近乎完美,“独立守神”是说练功的时候要做到“精神内敛,收视返听”,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神不外溢”,这样才有利于开发身体的潜能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看来佛家的高僧也懂得类似的养生功法,“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肌肉若一”是说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达到整体如一的境界,这可不是说了就能做到的,王芗斋先生说要经过三年五载的桩功的练习才能达到“整体如铸,筋肉如一,毛发如戟,体如灌铅”的境界,也就是“肌肉若一”。“肌肉若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认为就是“形松意紧,肌松力绷”的状态,“返婴儿寻天籁”是一种状如婴儿般的状态,是一种返朴归真自然的状态,老子说的更好“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真正的内功心法是不会外传的,因人而易,一般的内功心法都难找到合适的人练习,他们的心法多是一种真气或阴或阳,所以想要练习内功要看机遇了
展开全部
这是站桩——浑圆桩,如果你真想练,这个是基础,但是依然需要师傅的。
浑圆桩
基本姿势:
*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颚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意念*
浑圆桩功的意念诱导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王安平先生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假借部分和内视部分。其说:“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浑圆桩功的内视分“皮下肌肉层通”、“五脏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层功夫是浑圆武功内炼过程的必然。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桩或扶按浑圆桩、提抱浑圆桩等,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如炼浑圆桩时,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浑圆桩功的训练方法
王芗斋先生在对入门站桩方面有过这样的论述:“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立,神壮力均,气静息平,......身体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游泳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验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自得,自知为正常运动。”
王安平老师在《修真心语》中也作过这种描述:“以静为养,养而聚神,聚神炼气,气足生精,精满浑圆身,浑圆生电,电多生光,光芒四射。”又说:“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体外运用,遍身麻热胀,气血液体流,肌肉器官动,浑圆成一统。”
1、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颚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2、单腿浑圆桩
单腿直立自然站稳,另高于大腿部更好;脚尖微向里扣,不应大于30厘米,两手如同浑圆桩作用:①长期坚持练习本桩法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能炼就一般人推拉不动的武功。 ②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
3、扶按浑圆桩
两脚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脚间距约为一脚长;两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齐,不可一前一后;两手臂抬起平伸,前手高不过肩,后手比前手稍低;两手一前一后环抱成椭圆形,五指微张开,掌心向前下方,即阴阳掌;前手前伸不得超过前脚尖,后手不得贴于身,与前胸不得少于一拳之距离。作用:本桩法可练出向前的按弹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上托力,是练习双推手的最佳姿势之一。
4、提抱浑圆桩
姿势如同扶按浑圆桩。唯独两手臂与怀间如同抱一棵大树;两掌心向里,五指张开。
作用:锻炼向前横臂的冲撞力。增加内抱外拨的力量,此桩法是练习散手防护面部的最佳姿势之一,也是双推手必练的桩法。
5、提插浑圆桩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浑圆桩。唯将两手扶按变成为两掌心相对,五指叉开前上挺直。
作用:练习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适应推手的实战要求。
浑圆桩功的意念诱导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王安平先生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假借部分和内视部分。其说:“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浑圆桩功的内视分“皮下肌肉层通”、“五脏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层功夫是浑圆武功内炼过程的必然。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桩或扶按浑圆桩、提抱浑圆桩等,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如炼浑圆桩时,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麻热胀是浑圆功夫着眼于内炼本质所提出来的。麻是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理物理反应;热是本身体温的反应和气血运行在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里的摩擦反应,也是体内物质分解化合的反应;胀是在气功状态下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应。就如《中华浑圆功》一书中所说:“对初炼浑圆功者来说,有四句话要紧记,即“看到远方(视而不见或微闭眼睛),想到手上(麻、热、胀),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当想到手上有了麻、热、胀的感应,这叫立意;有了感应不让它跑掉,这叫守意;再把守住的意念引导往大臂、肩、背、腰、胸、腹、臀、大腿、小腿、脚部发展,这叫用意。意念应立、必守,守必用,用必活。用必活,即要求用意要灵活,不可执着。炼浑圆功整个过程都是用意的过程。所谓“毋无毋助长”、“毋过毋不及”、“似有似无”、“若有若无”等等说法,均指用意。
如果是为修炼,应该每天有6小时以上的站桩(当然得时间允许,我想大多数人很难有这个时间)。如果是养生,每天一到两小时最佳(就我以前指导别人的经验来看,最好能坚持两小时)。
站桩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练2小时功夫(如果你没有疾病,脏腑病变),最好持续练两小时,而不是分两次练,每次1小时(初学者练体力的除外)。如果身体虚弱,或者是初学者,就应该分开练,增加次数,减少时间(总的时间还是逐渐增加的)。
最后还要强调:重视站桩,站桩是增长功力的好方法。不论你是为修道练,还是为养生练。有关练桩功气感的问题,就我,以及好朋友,同门师兄弟练习的经验来看,得气确实有快慢之分。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桩法不同,功感产生的部位,方式就不同。如果你没有按照你所练的功法的要求发气,那么得气也慢些。你要先弄清楚从哪里先得气,感受最强。
2.气感在修炼的过程来说,不是气感越强功夫越高。
3.练功时间不够。我以前和你有同样的毛病,一到冬天手足冰冷,(就我的经验看,这样的人下盘功夫都不是很好)不过练到2小时以上时,这种情况就逐步得到了缓解
浑圆桩
基本姿势:
*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颚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意念*
浑圆桩功的意念诱导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王安平先生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假借部分和内视部分。其说:“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浑圆桩功的内视分“皮下肌肉层通”、“五脏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层功夫是浑圆武功内炼过程的必然。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桩或扶按浑圆桩、提抱浑圆桩等,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如炼浑圆桩时,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浑圆桩功的训练方法
王芗斋先生在对入门站桩方面有过这样的论述:“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立,神壮力均,气静息平,......身体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游泳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验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自得,自知为正常运动。”
王安平老师在《修真心语》中也作过这种描述:“以静为养,养而聚神,聚神炼气,气足生精,精满浑圆身,浑圆生电,电多生光,光芒四射。”又说:“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体外运用,遍身麻热胀,气血液体流,肌肉器官动,浑圆成一统。”
1、浑圆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颚微内收。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2、单腿浑圆桩
单腿直立自然站稳,另高于大腿部更好;脚尖微向里扣,不应大于30厘米,两手如同浑圆桩作用:①长期坚持练习本桩法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能炼就一般人推拉不动的武功。 ②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
3、扶按浑圆桩
两脚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脚间距约为一脚长;两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齐,不可一前一后;两手臂抬起平伸,前手高不过肩,后手比前手稍低;两手一前一后环抱成椭圆形,五指微张开,掌心向前下方,即阴阳掌;前手前伸不得超过前脚尖,后手不得贴于身,与前胸不得少于一拳之距离。作用:本桩法可练出向前的按弹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上托力,是练习双推手的最佳姿势之一。
4、提抱浑圆桩
姿势如同扶按浑圆桩。唯独两手臂与怀间如同抱一棵大树;两掌心向里,五指张开。
作用:锻炼向前横臂的冲撞力。增加内抱外拨的力量,此桩法是练习散手防护面部的最佳姿势之一,也是双推手必练的桩法。
5、提插浑圆桩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浑圆桩。唯将两手扶按变成为两掌心相对,五指叉开前上挺直。
作用:练习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适应推手的实战要求。
浑圆桩功的意念诱导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王安平先生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假借部分和内视部分。其说:“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浑圆桩功的内视分“皮下肌肉层通”、“五脏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层功夫是浑圆武功内炼过程的必然。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桩或扶按浑圆桩、提抱浑圆桩等,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如炼浑圆桩时,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麻热胀是浑圆功夫着眼于内炼本质所提出来的。麻是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理物理反应;热是本身体温的反应和气血运行在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里的摩擦反应,也是体内物质分解化合的反应;胀是在气功状态下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应。就如《中华浑圆功》一书中所说:“对初炼浑圆功者来说,有四句话要紧记,即“看到远方(视而不见或微闭眼睛),想到手上(麻、热、胀),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当想到手上有了麻、热、胀的感应,这叫立意;有了感应不让它跑掉,这叫守意;再把守住的意念引导往大臂、肩、背、腰、胸、腹、臀、大腿、小腿、脚部发展,这叫用意。意念应立、必守,守必用,用必活。用必活,即要求用意要灵活,不可执着。炼浑圆功整个过程都是用意的过程。所谓“毋无毋助长”、“毋过毋不及”、“似有似无”、“若有若无”等等说法,均指用意。
如果是为修炼,应该每天有6小时以上的站桩(当然得时间允许,我想大多数人很难有这个时间)。如果是养生,每天一到两小时最佳(就我以前指导别人的经验来看,最好能坚持两小时)。
站桩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每天练2小时功夫(如果你没有疾病,脏腑病变),最好持续练两小时,而不是分两次练,每次1小时(初学者练体力的除外)。如果身体虚弱,或者是初学者,就应该分开练,增加次数,减少时间(总的时间还是逐渐增加的)。
最后还要强调:重视站桩,站桩是增长功力的好方法。不论你是为修道练,还是为养生练。有关练桩功气感的问题,就我,以及好朋友,同门师兄弟练习的经验来看,得气确实有快慢之分。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桩法不同,功感产生的部位,方式就不同。如果你没有按照你所练的功法的要求发气,那么得气也慢些。你要先弄清楚从哪里先得气,感受最强。
2.气感在修炼的过程来说,不是气感越强功夫越高。
3.练功时间不够。我以前和你有同样的毛病,一到冬天手足冰冷,(就我的经验看,这样的人下盘功夫都不是很好)不过练到2小时以上时,这种情况就逐步得到了缓解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2-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