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中无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2013-08-23
展开全部
无分别心不是外表的认知问题,而是一种内心的平等心所衍发出来的。如果有个房子内失火了,其中有你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都在其中,当你要进入房子救小孩时,你会挑自己的孩子先救吗?还是能救的先救?如果是妈妈,当然会先挑自己的孩子而救。而菩萨则会能救的先救,而不会管这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在菩萨心中,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你的、我的之别,这也是「无分别心」的展现。无分别心,是从「无我相」展现出来的,修行者只有帷临此境,才能真正的「无分别心」。「我」之意念,本身即是「无明」,若除此无明,则进入「无我」境界,此时的心境即是「无分别心」。总言之,一切众生平等之心,即是「无分别心」。再说什么是「分别心」? 根据佛陀的意思:分别心的产生起源于对“自我”的专注,从而产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发展。我们与宇宙万物本来是为“一”的,没有分别的,空间无限广大,无边无际,也无中心,流动通达。都是由于我为了证明“有我”的执着,便设想出“它”——也即身外之物,“二元对立”产生,并信以为真,这是“分别心”连锁反应的开始,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固化坚硬。所以我们常常害怕“这事怎么没我的份”,也就是害怕“无我”,这是分别心在作怪,而修行的某一阶段是“无我”,再上就是连“无我”都不执着,也即“空性”,又重新回到原初“一”的状态。 当你看到名人出现,你就对他升起恭敬的心。当你看到乞丐时,你又升起瞧不起的心。对与此不同的二人,有着差别的心态,这就是「分别心」。这也是金刚经中所说的有「人相」。又比如﹔遇到帅哥美女,你会特别听他的话。遇到长相普通的,你就爱理不理。对於此两种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心态,这也是「分别心」。又比如﹔遇到同样都是黄肤色的人,会有亲切感。若遇到黑种人,则有排斥心态。这也是「分别心」。再比如﹔对于属于同团体的人,有着生死与共之心情。若遇到其他群族的人,则有排斥态度,这也是「分别心」。「分别心」是众生普遍的毛病,若人「分别心」越淡,代表越接近解脱。「分别心」是怎么产生的,这当然是无明的结果,也是「有我的意识」之结果。而这种分别就是无明,也是无中生有的分别意识。我还生活在现实中,若说自己没有“分别心”肯定是假的,佛义上所讲的无“分别心”和我们的现实是不一样的,是超越现实的,因此,我有“分别心”就无法真实理解无“分别心”的真相。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现实吧! 首先,我们从谈一个事情的全过程来了解“分别心”的活动。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正准备走向有陷阱的道路时。有道德良知的人,对事情的起源和过程是有分别的,是有是非的,也就是说不该让这个人往那条道上走,这就是“是”,让他继续走下去就是“非”也,因此,他会采取阻止他走下去的措施或者提出忠告,这是他的道德良知使然,这时他对这个事情的性质——是非是有“分别心”判断的,而对阻止别人的举动却是无“分别心”的,因为他已把别人的处境当成他自己的处境,别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不幸,毫无分别。而同样的一件事情,没有道德良知的人,对事情的起源和过程是视而不见的,事不关己,麻木不仁,他既没判断也不阻止,甚至纵容,这时他对这个事情的性质——是非是没有分别的,而没有阻止别人的举动是有分别的,因为这是别人的不幸不是他的不幸,与他无关。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其“分别心”则在此。所谓“菩萨怕因,凡夫怕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圣人都注重起因和过程,都有分别之心,而对既成事实不以计较,不生分别,一笑了之,不在乎自己承担的责任和所得的利益。而我们则反之。
推荐于2017-11-28
展开全部
如何才叫做无分别心? 近来有很多人热衷于修行,有人喜欢跑道场。 他们认为修禅念佛,才能达到修行的超越境界,甚至认为自己修行的法门才是真正最究竟的,才是佛的教法真传。 而慈济的委员都很认真地做慈善的工作,不畏辛苦、尽分尽力地去劝募、救济,有人便会批评道∶“你们懂多少佛法? 你们只是修福而没有修慧!像这样就是起了分别心。 假使我们的委员也和他们唇舌相争,说∶“我们做的救贫是修福,教富就是修慧啊! 像你们只顾自了,那是有慧无福,有什么用呢?” 若是如此的针锋相对,也是叫做分别心。
我们要知道,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为了普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修行人是要顺应环境而不随它转。 我们有这个因缘生于人间,得闻佛法,又能造福人群,因此要懂得惜福惜缘。 有这群发心的菩萨行者,我们尤其要好好珍惜,借重大家的因缘和力量,来成就菩萨的志业。 大家和志同道合的人,要互相珍惜缘份,努力地造福人群。 若没有这分因缘,也没有相同的志愿,就不要起分别而和他人争执或勉强他人,这便是无“分别心”。
我们要知道,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为了普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修行人是要顺应环境而不随它转。 我们有这个因缘生于人间,得闻佛法,又能造福人群,因此要懂得惜福惜缘。 有这群发心的菩萨行者,我们尤其要好好珍惜,借重大家的因缘和力量,来成就菩萨的志业。 大家和志同道合的人,要互相珍惜缘份,努力地造福人群。 若没有这分因缘,也没有相同的志愿,就不要起分别而和他人争执或勉强他人,这便是无“分别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3
展开全部
无分别心是被佛教徒误解和滥用最多的概念。 真正的无分别心,是说真心体性无分别。所以,无分别心就是真心。而不是上面那些人说的意识心不分别对待就是无分别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8-23
展开全部
如果你把所有人看着是菩萨!你就没有所谓无分别心了。如果你看人还有好人坏人,那就是有分别心!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怎么做的。怎样保持自己的平常心,那才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