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展开全部
孙瑞雪有一本书说,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爱和自由。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自由则是父母与孩子都要独立,不要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也不要过于依恋孩子。爱可以让我们同孩子之间更亲密,而自由,可以让我们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能独立成长。 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成长。 由于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一般只能有一个孩子,孩子常常占据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孩子承担了父母长辈太多的爱,也承受了太多的期盼。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我,放弃很多,放弃自我的发展,放弃自我的空间,放弃夫妻的交流……其实,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说,离婚的家庭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说,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好的父母关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共同把孩子抚养长大,把孩子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独立,从而享受着孩子成长的乐趣,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把亲子关系放在家庭中的第一要位,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就会产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发生爱的误读。这些问题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确的亲子关系,演变成糟糕的婆媳问题,糟糕的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然后再衍生出下一代的不正确的亲子模式,再一代代延续。 姗姗的姥姥还有一个儿子,她对这个儿子倾注了更多的爱和感情,在她的心中,这个儿子是最重要的。她会对儿子述说自己的苦恼、艰辛和种种的不如意,对于一个小孩子,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不幸归结于自己,他们会努力做一些超乎自己能力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亏欠。因此,儿子四岁时,踩着板凳给母亲做饭的举动,更多的不是源于孝顺,而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他希望讨好母亲,来让母亲欢喜,从而冲淡母亲的忧愁。(13岁女孩自杀,以求捐肝救父,就同这种心理状况类似)。在儿子内心中,他知道自己是母亲心中最重要的人,为此,作为回报,他也要把母亲摆在第一位。在他的婚礼上,看着母亲,他突然开始哭泣,吓坏了来宾和新娘。那时,他心里一定是在为自己把本应全部都给母亲的爱分割出一部份而内疚,在他心底潜意识中,他认为这就是一种背叛。 婚后,儿子断然否认婆媳之间存在矛盾,他说,我们家永远都不可能出现这类的问题,在我们家,婆婆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但是,婆婆还是失落,于是,她就常对着儿子哭泣,因为这样会唤起母子间原有的同情内疚与亲密。儿子同孩提时代一样,对母亲的痛苦表示了强烈的内疚,他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媳妇不好,惹母亲生气了,才会让母亲这样痛苦。夫妻关系急转直下。孩子的出生再一次改变了家里的格局,儿子喜欢孩子,他的爱再一次被分走了,于是,婆婆告诫儿子,一个男人这样儿女情长是没出息的,你要以事业为重…… 任何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另外一个人,并且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他必然会对这个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希望这个人会回报自己的付出,回报自己的爱,而这就变成爱的交换,而不是无条件的爱。高的期望值必然产生高的压力,而且,每个人对回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最后,这种爱就会变成两败俱伤的爱。 亲子关系同样适用这一规则,所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首要前提是:父母要独立。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有夫妻正常的相处空间,有自己的事业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爱是以孩子的成长为首要任务,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身为父母的角色,从无条件的爱,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最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人。但是教育往往在方寸之间发生偏差,天下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并不很多,大多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强势的溺爱或者是无原则的放纵的宠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