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展开全部
国学是一个不易下定义的概念,只能大体理解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简称。
文化既包含信息、知识和运用工具,也是信息、知识和运用工具的载体。其实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文化是一个生命体,一代代的国民从文化中获得自己的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又向文化体系中不断注入时代的信息。如果用空气比喻文化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如一方水土滚岁亩养一方人,人们不仅接受了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将环境的信息不断地注入于原有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中沉淀出具有环境特色的文化大森。在现在看来,这种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对现代的人来说只是在享受着传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思维方法,而成雀埋为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对祖国有认同感。文化给予人们民族感、历史感和自豪感,人们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总文化的一个部分,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人类自身的生命体,它包含了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从文化、民族和地域(国家)的层次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就会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古印度是由于外族的入侵带来了外族的文化,外来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搁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历史上迅速消亡,虽然种族还在,但民(种)族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转变。为了区分这个变化,只能把外来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称之为古印度,以区别现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证。古印度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因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称为“阿拉拍数字”。这也许是印度的一个悲哀,但更深层次的悲哀是今天的印度人已经读不懂古印度文了。还有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有相似的命运。
唯有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深深的烙印,源远流长,从未断章。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除了文字繁简、字体形态、语法语序有些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今天的小学生,完全能够读懂直至背诵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一些名篇名句,足见中华文化的坚挺。
令人痛惜的是,自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得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急剧转向西方文化。当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这没有错。“五四”当中的有些人,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汉字的态度是不敢恭维的。比如钱玄同于民国七年就在《新青年》上发难,悍然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鲁迅被称作民族的脊梁,却差点上房揭了“汉瓦”,将汉字绑去“杀头”。鲁迅说,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人以汉字进不了电脑又一次向汉字发难,主张取消汉字,与世界接轨,用拼音符号代替汉字。有人愤而写下《汉语向英语投降书》的反诘檄文,并未引起多少人重视。好在中华民族每到危难之际,总有精英挺起脊梁,王选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轻而易举地进入电脑,比拼音符号更方便更精准更易普及,汉字生存的空间更广阔。但伴随电脑成了方便的工具,引得多少人放弃了书写的基本功,恐怕到了若干年后,文化人都不会知道汉字的笔顺了。
更令人啼笑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几乎到了断层的危险境地,许多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更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春节”即“立春”,妄断某年无“春”而不宜结婚。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天之蓝”青年歌手大奖赛,面对余秋雨的发问“诸葛亮姓什么”,在读研究生学历的漂亮歌手竟一脸茫然。再看我们的机关干部,有多少人懂“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道理,更鲜有人知其姓的来历,甚至堕落到连“树将花果结缘,人以礼貌为先”的基本做人准则都丢弃了。
同是中华民族,台湾比大陆对国学就重视得多,对陈水扁的一篇判决书,写得何等精彩。北京有家法院在判决某女侵占母亲的房产的时候,引用了《孝经》,大大加深了判决的力度,很受好评,也许是“他山之石”起了作用。
正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愈挫愈强,博大精深的国学历经风雨,也必然会光芒永在。
国难深重之际,国学大师马一浮说:“不患朝中有小人,只患民间无君子”。这句话真是金石之言。陈寅恪大师也说过:“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他还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临殁犹云:“中国自今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华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国学之精华弘扬到极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最完美的结合,《毛泽东选集》《刘少奇文集》里无不显耀着国学的光辉。改革开放以来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之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国学精华的集大成,把人类最美好的理想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光耀整个世界!(宗仰理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