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中国、印度共六个国家先后成功发射过月球探测器,中国是第五个。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
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
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
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月球也称太阴,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 。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一号
我国是世界上第5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日本、欧洲航天局、中国和印度先后进行了月球探测,九十年代以来兴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关注重点是月球上水冰的存在。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扩展资料
苏联月球探测器
苏联在1959~1968年期间发射了月球1~14号月球探测器,它们探测了月球的背面,进行了绕月飞行,实现了在月面的着陆。表1是月球1~14号飞行的情况。
1969~1976年间,苏联发射了“月球”15~24号探测器,相对于早期的“月球号”探测器,它成为月球的自动科学站,例如,“月球”17号携带了世界第一个无人驾驶的月球车,勘探了月球表面8万平方米的地域,进行了200多次的土样分析,并用X射线望远镜扫描天空,获取了大量资料;“月球”24号探测器携带的挖掘机从月球表面两米深处挖出了1千克岩石。
在这期间,苏联还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功能比较全的探测器——“探测器”号,共发射了8颗这样的探测器,这8颗探测器各有各的职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球探测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探月工程
2013-08-25
2014-03-25
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