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和红烧肉区别在哪?
一、二者的工序是完全不同的。
1、红烧肉讲究的就是要肉色泛红,这是通过炒糖色炒出来的。红烧肉的皮该是外面稍稍有点硬,甜,肥肉能看到,但是吃起来不腻,红烧肉是越烧肉越入味也越结实。
2、而东坡肉则是炖和蒸出来的,整体是香滑的口感。够火候的东坡肉,肥油基本上已经化得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而这些油分在蒸的过程中渗透到肉质里面去,因而越蒸越嫩。
二、两者的特点不同:
1、东坡肉的特点,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因此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其独有的“焖香”是最大的特点。1956年,评出的36道杭州名菜中,东坡肉在列。
2、红烧肉的特点是入口即化,与“东坡肉”的“酥”和“焖香”形成对比。因为,红烧肉是小火炖的,而且是慢慢烧着,吃的是工夫,因此,烧出的红烧肉颜色特别亮,味道也足够,最重要的是肉里面的油绝对已经给熬出来了,肥而不腻,口感一流。
拓展资料:
东坡肉的来源: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
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后来为纪念苏东坡,“回赠肉”又被叫做东坡肉。
资深吃货来答一答。
东坡肉和红烧肉的做法有区别——东坡肉是蒸,红烧肉是炖。
炖制的时候,调味料都是在汤里边慢慢入味,汤的温度即便是在高压的情况之下,也不一定比蒸汽的温度高,蒸制的时候,五花肉里边的油脂出来的会更多,所以东坡肉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更合适,红烧肉则是更适合的下饭菜,而且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红烧肉更容易推广一些,东坡肉想要做好,需要烹饪的时间更长。
两者吃起来味道的区别是,红烧肉的皮外面稍稍有点硬,味甜,肥肉能看到,但是吃起来不腻;而东坡肉不管是皮还是肉,口感都偏软,蒸的好的东坡肉,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感觉。
至于哪个更好吃?这个肯定是仁者见仁了。
不过我的看法是,如果厨师的水平相近的话,东坡肉更好吃。因为红烧肉更像是家常菜的做法,较硬的皮对老年人的牙齿也不友好,而且偏甜,多油,对健康也不好;而东坡肉的口感软,油脂少,对食材也更为讲究,许多高级餐厅都有这道菜,理应味道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在吃的问题上,我们不仅要追求好吃,更要追求健康的吃。
很多人把东坡肉归属到红烧肉里面,搜百度百科,你也可以看到东坡肉,又名红烧肉。
东坡肉
1、精选五花肉,洗净放沸水锅里煮五分钟取出洗净,切成大方块。
2、取砂锅,铺上葱、姜等配料,再将猪肉皮朝下排放,最后再放入糖、酱油、黄酒等调料,加盖闷烧。
红烧肉
1、将精选五花肉,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方块,放入凉水煮开,捞出备用。
2、取锅烧热,加入适量的油大火烧热,放入煮好的五花肉,中火煸炒出油。
3、将肉捞出,留底油,将配料炒香后再放入五花肉,加调料,加水焖煮。
至于说哪个更好吃呢?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各有不同。两者都以肥而不腻而受到肉食者的追捧。
相对而言,东坡肉是直接蒸或者炖的,口感上会更加软嫩,做法上更健康。
红烧肉经过煸炒,相对会更有韧性,根据个人口感加入佐料,味道也相对会重些。
东坡肉、五花肉,都是下饭的好肉。但是为了的健康着想,还是要多吃点蔬菜哦。
东坡肉较咸,红烧肉因为做的时候会放一些糖,所以会偏甜一些。主要还是看个人口味。基本味道差不多的。
东坡肉和红烧肉的外形极为相像,不过两者是不同的菜。两种烹饪的方法主要区别在于,东坡肉是蒸出来的,而红烧肉是红烧出来的。但两者皆 受到大众的欢迎。
东坡肉算是杭帮菜,大文豪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有些郁郁寡欢,身边的妻妾为了让他的生活增添乐趣,特地为他精心准备伙食,这东坡肉便是其中的一道佳肴。
还有一说是,由于当地的老百姓不怎么喜爱吃猪肉,因此猪肉也十分廉价,苏轼别出心裁发明了这道菜,让猪肉令人欲罢不能。但当时,这道菜还不曾扬名。
直到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的时候,因为治理西湖有功,当地百姓为了表示感谢,赠送了他很多的猪肉,而苏东坡则是把这些猪肉制成了东坡肉回馈给大家,当地民众讶于东坡肉的美味,因此这道菜便传了下来。
做这道菜,首先要将洗干净的五花肉用沸水煮五分钟,除去血水后,切成小方块。将姜片、葱段铺在砂锅内,猪皮朝下放置,再倒上酱油、糖、黄酒等用大火烧至沸腾。
然后调制小火焖煮两个钟头,翻个身,继续焖至松软。
关火后,将肉放入小瓦罐中,淋上肉汁(将肉汁表层的油撇去),盖上小盖继续用大火蒸三十分钟即可。
而红烧肉要更为粗犷一些。将五花肉切成小方块,放入凉水当中煮到水沸腾,再继续煮三分钟。
大锅烧热倒入油,将五花肉倒入翻炒,使肉中的油炒出部分。
捞出后,在底油里加入八角、桂皮和豆豉翻炒,再加入干辣椒煸炒。
之后加入五花肉和适量的绍兴老酒、酱油、适量的水,煮沸。
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小火焖三四十分钟。
挑出香料后,用大火适当收汁,出锅前加点味精即可。
东坡肉与红烧肉最大的差别在于,东坡肉应当用绍酒炖煮,不放一滴水。
另外,无肉不欢的苏轼曾赋《煮酒歌》一首,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所以东坡肉的第二大要素在于火候的掌握——必须文火精炖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最后,东坡肉的特色在于八个字: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破解之法就在于先煮后蒸。也就是说,文火精炖之后,还要再蒸上半小时左右才算完工。
拓展资料: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滚肉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一道菜,莆田滚肉在当地有很高的地位,因炖制翻滚,就可知是滚肉。滚肉、红烧肉、东坡肉是一种肉,叫法不同,感觉滚肉最贴切这道菜,满口留香,想吃肉就吃滚肉。
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口味属于甜味。红烧肉是一道非常著名的本帮菜,充分体现了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有的人喜欢吃瘦肉因为瘦肉有嚼劲,有的人喜欢吃肥肉因为肥肉香,有的人觉得瘦肉偏硬,难以嚼烂,有的人觉得肥肉腻,难以下咽,可惟独红烧肉这道菜,肉是五花三层,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中华美食中的一道经典名菜,这道菜便是“红烧肉”。
参考资料:
2021-09-03
北宋位於中国四川眉山的文学家苏轼所煮的东坡肉,但古法却是白水猪肉,而非今日浓油赤酱的东坡肉。这可从清道光刻本《东坡全集》中的猪肉颂[15]描述,证明古法东坡肉较清淡,重火候,且书中并未提及使用过调味,却因历时千载后,始素有别名的“红烧肉”,却代替了流传千古的东坡肉共享美誉,更以此作为所谓的传统“东坡肉”做法,再繁衍出无数於中国各省做法的“东坡肉”。最后不约而同摒弃了苏东坡所创“东坡肉”做法,一致公认“东坡肉”的成份是由酱油、糖、酒与五花肉,在代代相传下成了“东坡肉”的饮食记。这就是历史真假难辨的更替。如果没有苏东坡的《猪肉颂》流传,就不能判袂出真实东坡肉的原貌,它不是红烧肉。所以溯源历史不能加多一笔,少一个字,需原原本本记载。
回到传统红烧肉的各种做法,一定是肥肉多过瘦肉,这得按原辅材料制作,不能擅改。像台湾可加红糟,即成台湾版的红烧肉或称焢肉及爌肉。上海与百叶结配搭,但一样要用酱油与焦糖调理,而杭州则放酒炖肉,湘菜的毛氏红烧肉,虽不用酱油,但还是得用焦糖上色,就算不在道理上,连取材於东坡诗句里那“不肥又不瘦,竹笋加猪肉”研发出另类江西制法,以竹笋和汤同熬的东坡肉,其实应该说是江西肉,一样得加酒。故而“变”并不是换个煮法,也不能仿到荒腔走板,那不如以新菜取个新名更为妥善。故烹调与历史一样都需要遵守基本原则,维护传统,强调“正宗”,注重“调味”这绝对是个关键。对口感也必须达到“肥而不腻,润而不油,肥肉相腴,瘦不粘牙”,还得甜咸兼备。换成其它肉类与调料的红烧肉,而且也难成大器,是以食公子才会觉得传统烹调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先保住菜系中的精髓,非得想方设法地传承下去,不然何以再续伟大的马来西亚菜系、五大源流、三等社会阶级以及那华人再创烹调的传承?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美食家食公子讲解东坡肉和红烧肉区别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