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那么聪明,蜀国却最先灭亡,究竟为什么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民不思汉,根基已失
刘备以一介布衣之所以能够三分而取蜀,并不是倚其武功谋略,而凭其一呼百应的汉室正统和德仁天下的贤君感召,方使天下英雄趋之若鹜,四海百姓奉若神明,甚至有人为使刘豫州一餐之饱而杀妻取肉。
然则刘备一死,蜀国感召天下归心的精神王牌已失,再加之刘备的精神和形象没有很好的衣钵传人,随着岁月的更迭民心对故国的思念渐微,蜀国已再无吸引天下豪杰为之赴汤蹈火的魅力和光环,天下民心的向背已不再利于西蜀。
虽有诸葛亮的智绝弥补,姜伯约的勤勉相济,但也只能苟延残喘而不能持久长存。
2、集权独断,毁邦误国
诸葛亮主政之后,以一己智绝而独撑西蜀全国,莫说天下贤士英杰请缨无门、投蜀无路,即使蜀中群臣也鲜有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机会。
不要说五路大军围攻西蜀这样的军国大事,孔明闭门独议而不与群臣相商,就是“罚二十以上”的鸡毛蒜皮之事也亲力亲为,不委他人。
诸葛亮的专权和独断,严重挫伤了蜀汉群臣的积极性,更令天下愿为蜀汉尽忠的人才望而却步,使蜀国错失了三国初建民心不稳的最后人才流动期。
等到各国稳定之后,再想招纳天下英才已是晚矣! 孔明一死,蜀国立刻陷入了人才缺乏,后续无人、政体混乱的尴尬境遇。
3、主上昏庸,朝纲不振
就演义而言,刘禅沉溺享乐,重用奸佞,数度于己方势气正盛、几可一役而成大事之际,强召军队班师回朝,将千载难逢觅得的歼灭司马、活擒邓艾的良机错失,不仅使问鼎中原的宿愿彻底破灭,也为蜀国日后的灭亡植下了祸根。
作为一国之君,懦弱无能的刘禅在邓艾军兵进成都之时,竟然在尚未满盘皆输、足能固守成都的情况下,不念先帝创业的艰辛,选择了草率投降。就以上罪状而论,刘禅的确是蜀国亡败的头号罪人。
蜀汉简史: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灭。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因为他太谨慎,事事抓在手里,导致无人可用。蜀国在刘备的治理下,逐渐强大。可随着关羽、张飞、刘备等人去世之后,蜀国的势力一日不如一日。诸葛亮明明是三国出了名的谋士,被刘备托孤,正常来说治理蜀国毫无压力才是。可实际上,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人才越来越少,最后连能带兵的将领都只能靠一些旧部,稍微有能力的新人都没有。
刘备托孤重任,诸葛亮谨慎治国。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将整个蜀国都交给了诸葛亮。蜀国是一个重担,刘备毫不犹豫地就交给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足够的信任。诸葛亮对主公的信任也是万分感激,誓要统一中原,建立大业。然而太过重视的结果就是不敢放手。诸葛亮事事小心谨慎,因为害怕出现差错,不敢授权他人。虽然这样的做法,确保了完美,可却导致了更大的危机。
无人可用,诸葛亮一人难保蜀国。诸葛亮掌权不放,事事操心,等到老将们都去世之后,既然连一个新的将领们都没培养出来,实在是大纰漏。诸葛亮和刘备不同,刘备作为主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总是锻炼自己的将领。诸葛亮一直是军师,更多的时候都是与刘备商量再安排将领。刘备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禅才能不足,只听诸葛亮的话。
诸葛亮完全充当了刘备的角色,不止用智谋,还要用人。可他却忘了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人才。诸葛亮只顾着这些任务不能失败,没想到领导者要分权,领导者只需要做决策就好。手下的将领既得不到锻炼,也得不到重用,反而是诸葛亮到处征伐,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时机。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知道如何用人,也不知道培养人才,导致蜀国后期无人可用,自然只能被东吴和曹魏打败了。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蜀汉特别牛不光武将特别牛,五虎上将加魏延,这是多么令人艳羡的组合,不仅如此,还拥有中国历史上第一牛逼的军师诸葛孔明,可我始终就搞不懂的是他为什么干不过曹魏呢?曹魏有什么呢?完体将军夏侯惇,要钱太守曹子孝,那怎么就干不过呢?
静下心来研究我发现蜀汉能够夹缝中求生存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蜀汉的劣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了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第一大意失荆州
说起这一点不得不吐槽一下关二哥,二哥,那一句,虎女岂可嫁犬子?真是嘴炮,一时爽,全家火葬场。为了关二哥这句嘴炮,不仅葬送了关二哥一家的性命同时也葬送了蜀汉进攻曹魏的前进跳板。
只要牢牢控制住荆州蜀汉就能从益州和荆州两路进攻曹魏,这两路人马在诸葛亮的高超的协调指挥艺术之下对于魏国的打击肯定能够形成1+1大于2的效果。失去荆州以后,纵然东吴和蜀汉同盟,但纵观整个三国历史由于信息不畅通,东吴和蜀汉几乎没有形成过南北夹击的态势,这也宣告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彻底破产。
第二点疯狂的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始终给人一种特别面的感觉,他是一个爱哭的男人,他和他的老祖宗刘邦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喜欢双手一摊问如之奈何好在刘邦身边有张良老天对刘备也不薄,身边也诸葛亮。
诸葛亮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帮刘备解决了不少难题。可是刘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居然阳刚了一把,完全无视蜀汉的天然大敌曹魏的威胁,居然去和潜在的盟友东吴正面硬刚,最关键的是刘备居然没有带诸葛亮同行。
真不知道是谁给的他的勇气,难道是梁静茹吗?刘备作为一个一直打败仗,从未被超越的军事将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依然完成了延续了自己的一贯作风,又打了一个大败仗,这一站使得蜀汉的精锐损失殆尽,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国力与锐气,被陆逊的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使得国家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第三点内部不团结
蜀汉利国主要靠着三股政治势力第一是刘备起家的原从集团代表人物关羽张飞等一批武力值超高的武将,孙乾,简雍等一批基本在三国志游戏中打酱油的文臣。第二是荆州士人集团,诸葛亮就是这个集团中的领军人物,第三益州集团,诸葛亮白帝城托孤的两位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位李严就是一周集团的代表,刘备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是在搞内部平衡。有一次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就是李严在后面拖了后腿,这就是团队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
第四,蜀汉先天不足
四川作为一个州,自然是极大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却不太起眼。那你国家不大人口多一点呢?抱歉,他的人口只有90多万人,而曹魏帝国却有400多万人口,东吴帝国也有超过200万人口。那你人口少,经济发达一点也行,用钱砸死敌人也行。对不起,蜀汉真的很穷四川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开发度远远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水乡,可能只有一个成都地区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和洛阳和扬州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在一周的西南边陲,还有许多孟获这样的蛮族,这些地区的经济极不发达也从一方面拖了蜀汉的后腿。
最后一点人才
战争拼的是什么?是人才,而恰恰蜀汉的人才最少俗话说得好,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就充分体现了,蜀汉在人才使用上的尴尬境地,无人可用,经过三国前期的军阀混战,天下人对汉朝的认可度大幅降低,他们只知道忠于给自己饭吃的主公,对于国家的概念已经很淡薄了。所以刘备在成都重新建立汉朝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才大幅度流入的情况,没有的人才,蜀汉最后只能让廖化当先锋了。
综上所述,蜀汉的灭亡是必然的,有没有诸葛亮其实没有关系,其实诸葛亮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让蜀汉这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生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但是他不是神仙,没有办法救活一个必死之人。
举报/反馈
蜀国可以说是诸葛亮在撑着,刘备虽然在军事政治方面都不错,但是和诸葛亮相比,那肯定是诸葛亮这个人的能力更厉害一些,但是在刘备死后,即使有诸葛亮这个托孤大臣在,蜀国也逃不出衰败的下场。这其中主要还是因为诸葛亮这个人虽然本身是有才能的,但是他在用人方面还是比不上刘备,事事都要自己去做,不放心别人,也可以说是舍不得放下权力吧。
慢慢地,诸葛亮年纪大了,他喜欢凡事亲力亲为的行为就更加的显露了出来,即使是打二十军棍这些小小的一个惩罚措施,他都要亲自去盯着实施,甚至有时候他还要亲自上去打。其实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个人太小心谨慎的性格,所以,他身边没有信得过的人,遇到重要的事,他也不敢放手让别人去做,怕做得不好。所以他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这样一来手下的人的一身本领就得不到锻炼和施展,难以出头。
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的企业家,他不止得自己有本事,还得善于带动自己手下的人。要都是和诸葛亮这样管理团队,什么事都得自己做,那到最后肯定要累死。诸葛亮的这种有点专权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不想辜负先帝对他的托付。但是这对跟着他的人和帝王来说就不是很有利的了。很容易让别人对他生了怨恨之心。一个有能力的人,要是专政者不给你机会,那再多的才能也会被埋没了。所以后来的蜀国才会出现除诸葛亮以外再无其他人有用,最后才会快速地走向灭亡。
从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合理地分工。要是你累得要死,又没有培养出人才,团队就危险了。